各位代表,前进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发展还面临一定困难和问题:一是财政收支趋紧,“三保”压力巨大;二是工业中占比较高的传统产业增长潜力不足、战新产业尚未有效突破,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跨越尚在起步阶段,服务业规模偏小、质量不高,无法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形成有效支撑;三是资源空间和环境容量约束不可逆趋紧,土地、资金、人才、数据、技术等要素保障制约凸显;四是政府系统党员干部抓发展的信心和韧劲需要进一步深化巩固,等等。对此,我们要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发扬斗争精神,采取更加务实管用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4年工作安排
202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兰陵跨越赶超、蝶变突破的奋进之年。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由过去“三重压力”变为“四重压力”,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但同时更要看到,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不断聚集增多,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特别是兰陵更名十年以来,不断积累的政治优势、思想优势、文化优势、人才优势及产业优势日益迸发。只要我们坚定信心、鼓足干劲、持之以恒、乘势而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就一定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不断推动各项事业开创新局面。
2024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省市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实施“科教强县、工业强县、绿色强县”三大战略,按照“12351”工作路径,开辟经济发展新领域、新赛道,推动“鲁南经济圈工业强县、全市乡村振兴先行区、人文厚重和美新兰陵”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力争7%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力争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力争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力争1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力争14%,进出口总额增长5%、力争10%,到位外资增长10.5%、力争1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力争7%,完成上级下达的约束性指标。
—— “一条主线”贯穿始终,科教创新激发澎湃动力,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当前,以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为标志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于经济社会各领域,正重塑人们生产、生活以及思维方式,兰陵需要跟上时代潮流、拥抱数字创新。主动在思想观念上转型,牢固树立“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理念,勇于打破和去除各种与新发展理念不相适应的思想认识、思维定势、路径依赖,拓宽发展视野、跳出固有藩篱,以思维重塑、观念重建带动作风大转变、能力大提升、发展大跨越;聚力在产业发展上突破,紧紧围绕“8+1”产业链,主动融入G2科创走廊建设,升级传统产业、做强战新产业、做大四新经济,加快推动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转变,争当长三角“三步走”先行区、排头兵;着力在敢为人先上探索,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健全澄清保护机制,鼓励全县上下树牢“有解思维”“优解思维”,用先进思想、前沿理念武装头脑,在大格局中谋划创新、在争一流中积极创新、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创新,探索一系列首创性改革、引领性突破,持续打造兰陵改革品牌亮点。
一是激活科技赋能“新引擎”。聚焦“G2科创走廊兰陵先行区”建设目标,落实“科技翅膀工程”具体措施,依托兰陵科技城等平台,集聚创新资源、拓展科技合作,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打造“1+4+8+N”科创共同体,建设“五区”高新技术产业隆起带,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新创建省市级科研平台10个,引进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20项以上,新获评高新技术企业30家。二是打造政务服务“新优势”。加快“智慧智能审批大厅”建设,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一窗受理”服务新模式;推动政务服务“智慧办”,优化“一站式”工程审批服务,竣工项目联合验收达到100%;探索技术标暗标“智能评审”、政府采购项目“评定分离”等模式,提升评标评审质效。三是谱写人才引育“新篇章”。抓好外引内育,举办高层次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兰陵行等活动,探索“人才+项目+基地+园区”人才引领型发展模式,力争引进外国专家3名、高层次人才27名,落地人才项目5个以上;关心关爱企业家,实施企业家能力提升工程,组织培训500人次以上,聘请优秀企业家担任招商招才大使,并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四是树立以教兴县“新标杆”。积极在教育方式上转型,推进“互联网+”教与学模式改革,弯道赶超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革新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科技素养、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培养,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创造能力;深化产学研合作,主动对接国内外高端创新资源,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共建产学研联盟,推进园区校区厂区“三区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产教互促、科技共享、创新发展。
—— “两项基础”筑牢夯实,城乡建设一体融合推进,绘就人居环境美丽新图景。深化城市更新行动、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功能衔接互补、资源均衡配置、建设统筹推进,让城乡更富品质、更有内涵、更加宜居。
一方面,坚持精品至上、韧性宜居,建设现代智慧标杆城市。一是推动能级跃迁。纵深推进“六城同建”,实施“东部拓展立新、西部以产带城、南部集聚振兴、北部宜养宜游、中部集约提升”全域空间优化战略,构建“一核引领、多点支撑、全域互动”新型城镇化总体格局;加快推进临徐高速及磨山连接线、潍宿高铁兰陵段、西泇河通航、通用机场等重点项目6个,完善“公、铁、河、机”立体化交通网络。二是加速迭代更新。实施“两清零一提标”等生态工程4个,开展智慧供热管网提升等民生工程4个,推进兰溪西路南延等续建工程6个,启动新华路西延等道路工程8个,实施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续建工程14个。三是促进功能完善。启动三峰山望之森林公园、酌园市民公园项目,提升改造吴坦河体育公园,开展泉山路北延等绿化亮化工程4个,新建改造智慧公交站40处、口袋公园20处,实施“四位一体”东城邻里中心等公共服务项目10个;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县域;发挥党建引领沂蒙红色物业作用,推行“建管分离”,打造物业管理新模式。四是深化智慧治理。加快建设乡村振兴服务中心,打造“5G+”数智平台;加速“城市大脑”建设,打造数据中台、AI平台,开发一批专题应用,构建“一委一办一平台”工作体系,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