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奋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走在前列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抓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紧盯返贫致贫风险,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持续开展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拓宽增收致富渠道,提高脱贫群众收入。优化衔接资金使用管理,确保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保持总体稳定。管好用好项目资产,确保充分发挥效益。
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试点推行秋种“一张图”,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建设高标准农田52.2万亩,粮食播种面积915万亩以上。优化品种结构,做好茬口衔接,推进稻麦生产全程机械化,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72亿斤以上。
壮大农业特色产业。围绕“三头三尾”,突出品牌化、规模化、绿色化,力争优势农业特色产业综合产值增长8%以上。推动预制菜产业年产值突破80亿元。紧扣农时,创新政策,确保金融高效、低息、快捷支持农业产业发展。
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加快首批21个精品示范村建设,新申创精品示范村20个左右、省级中心村80个以上。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稳步提升卫生厕所普及率,生活污水治理率达30%,黑臭水体治理率达75%。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一批集休闲、采摘、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景点。支持金寨开展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建设。统筹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全面完成集聚提升类村庄规划编制。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新建改建农村公路437.9公里,布局建设村级公共快递物流服务终端。
(六)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品质。坚持内涵式发展,提升城市土地综合产出率和经济密度。优化用地布局,实现主城区详细规划全覆盖。稳步推进城市更新,打通断头路,开工建设南华路上跨G312及接线工程,改造22个老旧小区。建立健全数字城市运行管理体制机制,推进“一网统管”。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开展城市污水管网整治攻坚行动,提升“水管家”运营质效。
加快县城和中心镇建设。着力补齐县城公共服务、环境卫生、市政公用设施短板,逐步提升县城综合承载力,把县城打造成为承接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市民化的主载体。加快建设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完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布局,加快充电桩建桩向乡镇延伸。加强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支持产业基础较好、人口规模较大的中心镇发展。
常态化推进城乡文明创建。坚持城乡联动、市县统筹、全域覆盖、一体推进,强化精细化管理,高质量创成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广泛宣传模范好人、文明家庭,着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开展第七届六安市文明村镇评选。
(七)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业新体系
推动消费提质扩容。提升传统消费,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紧盯电商、新成立企业、商业综合体等重点市场主体,加大培育力度,力争新增限上商贸主体150家以上。
促进旅游业发展。推进景区景点能级提升、旅游风景道建设,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力争接待游客65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20亿元。积极推动大别山悠然南山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持续实施旅游民宿“1289”工程,推进民宿品质提升、集聚发展。加快组建市县文旅发展平台公司。抓住重点时间节点,引导景区景点推出优惠政策,吸引更多游客来我市旅游。
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扩大有效信贷投放,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向先进制造、乡村振兴、民营小微等领域倾斜。加强政银企对接,提升获得信贷便利度,及时满足重大项目融资需求。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作用,用足用好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切实降低融资成本。推进企业上市挂牌和直接融资。
(八)持续深化改革开放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重组整合国有企业,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强化绩效管理,有效盘活国有资产。扎实做好裕安区农村土地二轮延包整区推进试点工作,积极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稳慎推进金寨县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逐步扩大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试点范围。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提升工程,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加快实施农村供水保障三年行动计划,以县域为单元推进农村供水工程统一运营。巩固综合医改成果,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现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全覆盖。
创优营商环境。等高对接沪苏浙等最优市,实施营商环境指标“一对一”对标提升行动,在全省评价中标杆指标数超全省平均水平。优化政务服务,进一步简化企业办事流程,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效率。健全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帮助企业排忧纾困。持续推进履约践诺行动,加强公共政策兑现。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常态化开展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清理,落实民营企业家恳谈会制度,推行“轻微免罚”、柔性执法,加大恶意拖欠企业账款治理力度,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企业家、关心企业家的浓厚氛围。
提升开放水平。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直接利用外资增长12%。强化外贸主体培育,支持企业开展境外商标注册和产品认证,加快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力争培育2家以上省级重点外贸企业,进出口总额增幅高于全省。深入推进铁海联运,进一步降低外贸企业物流成本。
(九)坚定守护青山绿水
提升环境质量。纵深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七个专项行动”,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严格农业面源污染源头管控;统筹推进水环境治理,强化溯源排查,不断提升22个国考断面、25个省考断面、8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全面启动省级“无废城市”建设,推动危险废物规范化处置。着力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