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培育新生增长极。加快雨山经开区扩区后“一区三园”总体规划设计和产业布局结构调整,推进全域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在全省开发区综合考核评价中力争进入前30。加强小视·人工智能谷产业园、中化学马鞍山大健康产业园、中安科·智能传感科技园等“园中园”建设,培育一批特色小微产业园。依托万达金街、采石古镇等发展壮大假日经济和夜经济,打造采石片区文旅发展新高地。积极落实省、市促消费政策,持续造热消费氛围,积极创建省级汽车品质消费集聚区。
(二)全力攻坚项目建设,在做优有效投资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牛鼻子”,按照“项目目标化、目标节点化、节点责任化、责任人头化”的工作要求,深化“七未”攻坚,推进项目建设提质增效。
狠抓招大引强。以“项目化”带动“一体化”,积极主动对接沪苏浙,瞄准制造业、外资等优质项目,全年新签约固投5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4个、5000万元以上服务业项目1个。持续推进国有资本改革,创新资本招商模式,大力引进培育基金集群,加快打造“基金丛林”,聚焦人工智能、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风口行业,摸排筛选更多优质项目线索。
狠抓谋划推进。谋实项目支撑,加强资源整合,完善推进机制,做到重点任务项目化、关键举措工程化,聚焦“两新一重”、先进制造业、民生补短板等领域,全年新增谋划项目150个、总投资1500亿元。科学谋划储备202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夯实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全年争取上级资金2亿元以上。推动富嘉益新能源、中安科人工智能算力中心等新项目尽快开工,加快向山地区EOD、阳湖片区综合开发建设进度,持续扩大有效投资。
狠抓要素保障。坚持每周调度推进项目进展,主动收集项目落地中存在的产业政策、要素资源等各方面的堵点问题,全流程跟踪督办,优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强化用地保障,推进闲置用地、低效用地全域治理攻坚行动,完成批而未供土地处置1200亩、闲置低效用地处置400亩以上。结合招商引资合理选择项目落地,有序消化存量资源。
(三)全力攻坚改革创新,在激发开放活力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塑造科创优势。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梯度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20%以上,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90家。统筹推进战略性科创、高新产业和企业独立研发等平台建设。全力实施研发创新、技术攻关等科技项目,推动在雨山经开区设立“河海大学——皖工雨山技术转移中心”,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6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增速保持全市前列。围绕省科技创新督查激励事项,完善创新服务举措,持续做好科技创新季度“赛马”工作。
强化人才支撑。深入实施“诗城英才”计划和人才工作“登高”行动,大力实施“四马”工程,做大人才蓄水池。聚焦产业引才,精准对接高新技术产业和智能制造产业需求,千方百计引进“高精尖缺”人才和技能人才。突出专项引才,抓好海外人才引进和博士后工作站人才引进。实施好本土人才培养工程,支持申报省江淮人才计划。推进人才公寓建设,提升引才留才竞争力。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和大院大所联系沟通,通过科研成果收购、科技入股等措施,促进科研成果在我区就地转化。
创优营商环境。高标准建设为企服务中心,探索开展“一站式”企业服务,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集成服务场景。加速改革赋能,深化“亩均论英雄”集成改革,亩均税收增长10%以上。加强项目全要素联动保障,全面落实惠企政策和纾困举措,及时兑现减税降费、普惠金融等助企政策,持续推进企业上市工作。增强“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服务意识,持续做好“为企服务平台”问题办理,积极争创营商环境最优区。
(四)全力攻坚生态环保,在促进绿色转型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协同推进高水平生态环保和绿色低碳转型,将美丽雨山蓝图变实景。
加快“双碳”行动落实。严格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全力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助推产业绿色转型。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节能审查和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实施单位能耗产出效益综合评价,坚决遏制产能过剩行业和“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加快工业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引导企业节能增效,加大节能投入力度、加快节能技术改造,培育一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和低碳应用场景,争创省级以上绿色工厂1家,实施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项目20个以上。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把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突出位置,实施好美丽长江经济带新一轮提升工程,一体推进治渔、治污、治岸,巩固提升长江东岸综合整治成果。强化各类突出环境问题整改,确保问题按时清零,深入开展“回头看”,确保改彻底、不反弹、见长效。坚决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确保水源地环境和水质安全,努力实现国控断面水质持续改善提升。深入推进“散乱污”企业排查治理,加强固体废物处置全过程动态监管。积极协作推进田长、林长、河长、湖长四长联动“六联一并”工作机制。
加速生态价值转化。探索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和产业升级互动发展新模式,努力实现生态、产业双收益,推动“生态资本”转化为“富民资本”。支持两山公司实体化转型,抓好向山地区综合整治,一体推进生态环境修复、人居环境改善、基础设施配套提升、产业导入升级等,重点打造向山绿色产业发展集聚区,协同马钢南山矿共同研究存量固废资源的综合利用。依托长江文化旅游风光带,深入实施生态经济发展工程,推进文化旅游、医养康养、休闲度假、农旅体验等生态产品高品质、产业化发展,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