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着力打造改革示范
加快系统架构迭代升级,推动"152"体系与"141"体系衔接贯通。高标准完善区级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建设,持续提升底座支撑能力。围绕党建统领、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法治和基层治理等系统,着力打造一批"管用、实用、好用、群众爱用"的重大应用,推动更多项目列入省级示范和最佳应用清单。扎实推进楼宇经济领域数字孪生省级试点建设。聚力改革创新、争先创优,大力实施一批有辨识度、影响力的原创性改革。加快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省级试点,推动职责和力量综合集成、下沉到底。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做实"五未"土地处置和"标准地"改革,通过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盘活低效用地4500亩,力争亩均税收增长8%以上。深入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创新区属国企市场化、社会化运作机制,全面激发国有资本活力。
(三)以稳企惠企强企为核心,着力激发市场活力
把减负强企作为稳增长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计推进市场主体轻装上阵、破浪前行,力争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第一时间+顶格优惠"推动国家和省、市、区各项政策直达快享、精准发力,力争为企业减负30亿元以上。以"三服务"的非常之功,着力缓解企业缺电、缺工、断链等困难。大力开展稳企暖心行动,安排1亿元支持留工稳产。为民营和小微企业注入"金融活水",区属银行新增贷款250亿元以上。"一企一策"推动企业培大育强,力争新增省"隐形冠军"企业2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雄鹰"企业1家、上市公司3家。落实小微企业园"标准房"制度3.0版,力争培育"小升规"企业30家。推进建筑和房地产企业健康发展,力争建筑业产值突破520亿元,省外市场突破100亿元。加快省级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建设,培育标杆企业20家。鼓励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新业态,确保外贸出口总额、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均增长8%。深入开展数字生活新服务,扎实推进省级夜间经济试点,打造休闲旅游街区、文旅消费集聚区,培育新零售示范企业6家,新增市场主体1.6万户,确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
(四)以"两谷一室"建设为重点,着力增强创新能力
加快推进国家级高新区创建,确保年度综合评价进入全省第一梯队。全面推进"五谷丰登"计划,加速西塞"科学谷"落地成型,聚焦新能源、储能材料等重点领域,大力招引大院大所,精准对接500强企业、上市公司研发中心,力争新引进知名院所1家,头部企业和研发机构3个。加快阳山"时尚谷"核心区建设,全力招引时尚产业项目4个以上,全速推进文商综合体、美妆微总部等9个配套项目建设。推动太湖实验室高效运行,吸引高层次人才团队、孵化产业项目各10个以上。鼓励企业自主创新,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2.8%。发挥"湖十条""飞英计划"等政策叠加效应,新增入选省级以上人才30人、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12个,力争"鲲鹏行动"顶尖人才再突破。聚焦落户吴兴、就业吴兴、安居吴兴,招引大学生及各类人才3万人。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全力推进质量强区、标准强区、品牌强区。
(五)以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为契机,着力优化城镇管理
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市品质,大力开展社区治理、市容秩序、市场餐饮、文明风尚、文明智治、全民参与"六大领域"提升行动,探索更高水平精细化管理机制,实现综合评价始终走在全市前列。强化居委会协调监督功能,全面提升社区自治能力。完善"红色物业"治理体系,推进物业管理权责清晰、条块结合、齐抓共管。全域推广"城警一体化"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车辆停放、犬类管理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深化背街小巷治理,创成美丽小区20个、美丽街巷15条。以省级样板镇为标准,全力打造妙西文旅特色型美丽城镇。深化"厨房革命",大力改善农贸市场环境,加快实现网络餐饮"阳光厨房"全覆盖。深入开展"垃圾革命",推动垃圾分类执法进单位、进小区,创成省级垃圾分类示范片区1个、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10个。强化城市数字化治理,引导群众参与志愿服务,让每一位市民成为文明城市的参与者、获益者。
(六)以未来社区建设为样板,着力推进有机更新
开展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行动,建成2个城市风貌样板区和1个县域风貌样板区,打造更具吴兴辨识度的"新时代富春山居图"。全力推进中心城区未来社区建设,红树湾未来社区率先建成运营,闻波未来社区完成改建。发挥湖东纽带作用,推动城区更好联结,力争基本完成三环东路以东区块征迁。稳步实施上强社区板块征迁,全力打造镇级未来社区样本。扎实推进老城片区更新,有序实施碧浪、仪凤桥等17个老旧小区改造。基本完成环渚工业园区改造提升征收工作。高铁湖州东站核心片区完成征迁。推进织里老城区更新改造项目12个,加快织东平台一期开发。突出便利度、体验感、现代化,积极探索新建住宅小区未来社区星级评价标准,让居住更舒心、让生活更美好。启动乌山、西湖漾、万谦漾公园建设。全面提升三环东路、湖浔大道、南太湖大道等城市进出口道路路域环境,推进19个农村公路绿化亮化景观提升工程,真正实现"出门是绿、移步是景"。
(七)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着力振兴美丽乡村
以东苕溪以东5万亩农业生产空间为试点,高标准启动农地规划建设,全力打造国际范、江南韵、乡愁味、时尚风、活力劲的乡村振兴样板。扎实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推进东林镇国家级试点和高新区、道场乡等6个省级试点,力争完成垦造耕地4000亩、复垦建设用地1000亩。组团式打造滨湖六村、山水妙境、寻梦菰城、丝绸之潞、梅岭漫谷5大新时代美丽乡村样板片区,高质量建设未来乡村,实现精品村、历史文化村串珠成链、连片成景。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新增省级数字农业工厂2个,建成市级"未来农场"4个。深化农村股份制改革,确保年集体经营性收入超80万元行政村全覆盖。启动南郊风景区整体开发。大力发展高端休闲和乡村旅游,招引高品质文旅项目8个以上,余不谷国际度假村等6个项目正式开业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