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开放合作、改革赋能。通过五年奋斗,基本形成"六网三新一融合"现代化高品质综合交通体系,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重要节点。以数字化改革引领各领域改革,打造"重要窗口"区域样本。
一是坚持交通先行。融入"轨道上的湖州",建成运营高铁湖州东站,实现到上海、杭州、苏州"一站式"直达,全面形成长三角主要城市"1小时通勤圈"。畅通主干路网,湖杭高速、104国道埭溪段改建等工程建成通车。完善"通江达海"内河航道网,布局通用机场,推进智能交通,创成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区)。
二是坚持开放协作。积极参与上海大都市圈、杭州都市圈规划布局,加强与上海自贸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联动,打造智能装备产业协作区。积极对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融入环太湖科创带建设,加速产业、生态、民生一体化进程。统筹推进组团式援疆、山海协作和对口合作,全面实现"帮扶所需、吴兴所能、优势互补、协作共赢"。
三是坚持内外循环。高标准建设外资集聚平台,打造优质项目落户首选地。着力深化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两大国家级试点,鼓励企业借力造船、借船出海。强化市区联动,盘活整合中心城区和东部新城楼宇空间,大力发展城市新经济新业态。优化提升中心城区历史街区和爱山、织里等商圈,全力打造东部新城商业新板块,构建新时代消费之都。
四是坚持改革引领。聚焦发展所需、民生所向,打造数字化改革多跨场景应用,加快形成重大标志性成果。强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资源要素更多向优势领域、优势产业、优势项目集聚。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长三角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就近能办",以最强政策供给打造"办事不求人、审批不见面、投资最放心"的营商环境最优区。
(四)打造环太湖明珠的宜居生态区,谱写"市区一体、奔跑赶超"的共富乐章
坚持城乡融合、绿色共富。通过五年奋斗,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6∶1,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0%左右,城乡风貌建设、人的全生命周期服务迭代升级,建设共同富裕绿色样本。
一是建设绿色满园新城乡。高品质打造东部城市生态廊道,基本完成老城片区2000年前建成的住宅小区改造,构建全域未来社区,与南太湖未来城互促共进。实施"三地"联动改革,打造"主导产业兴旺发达、主体风貌美丽宜居、主题文化繁荣兴盛"的未来乡村。着力减污降碳,创成省低碳试点区县。推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创成国家级"无废城市"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让绿色成为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二是共享富裕美好新生活。开展"扩中""提低"行动,促进高质量就业,加速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率先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探索特色化教育,创成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让每个孩子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区中医院建成运行,区人民医院创成二甲医院。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全面提升疾病防控能力。完善社保、医保、住房等综合保障体系,构建育儿和老年友好型社会,全力提升群众幸福感。
三是传承文化文明新风尚。开展文化遗产复兴行动,统筹推进毘山、下菰城遗址公园建设,擦亮菰城历史文化品牌。重塑丝之源、茶之源、书画之源和湖学文化标识,融入全省"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全面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进文化礼堂、百姓健身房等文体设施提质扩面,着力构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实施文化铸魂工程,让"吴兴好人""道德楷模"的文明之光照亮城市底色。
四是争当基层善治新样板。加快形成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省级标准化体系,在全国率先实现网格员职业化。打响基层社会治理"吴兴样本"和镇域治理"织里经验",推动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发展。着力防范安全生产、金融等各领域风险,建立健全常态管控与应急响应有机融合的基层治理机制。优化职责、下沉权限,形成"县乡一体、条抓块统"的整体智治格局。
各位代表!展望未来,我们坚信,有区委的坚强领导,有全区人民的团结奋斗,我们一定能够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跨越新的台阶,一定能够建成人民满意的高品质现代化城市,一定能够率先实现绿色共富美好愿景。让吴兴从胜利的此岸驶向辉煌的彼岸!
三、创新实干,奋战开局之年
今年是新一届政府履职的开局之年,也是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根据区第五次党代会部署,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建议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以上;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8.5%和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8.5%;坚决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阶段性要求,节能减排完成省市下达任务。
开局关系全局,起势决定胜势。我们将牢牢把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稳进提质、除险保安、塑造变革,努力迈好第一步、展现新气象。具体抓好十方面工作:
(一)以重大项目"双进"为引擎,着力扩大有效投资
坚持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奋力推进"十百千万"重大项目攻坚行动,坚定不移抓好招大引强"一号工程",推动产业链招商、"基金+股权+项目"招商,确保新引进3亿元以上项目50个,其中10亿元以上12个,50亿元以上2个,力争百亿级项目再突破。大力度集聚高质量外资,确保实际使用外资3亿美元。出台高含金量政策包,安排2亿元助力企业智能改造、设备投资。重塑审批流程,出让工业用地3000亩以上,确保开工、竣工亿元以上项目各60个,其中3亿元以上各40个,力争入选省重大产业项目7个以上。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力争制造业投资占比提高到30%以上,全力再夺"赛马"激励。适度超前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储备专项债项目,加快高铁湖州东站综合交通枢纽、后滋公路改建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确保全年交通投资增长12%。稳步实施高新区"万亩千亿"平台提升改造、苕溪周边水系综合整治等工程,推进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增长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