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加强乡村治理。积极开展“石城是我家、我是实诚人”主题宣传,将“实诚”打造成为文明的内核、群众的信仰、石城的名片。持续巩固深化“请客不收礼,节俭办宴席”文明新风,做好“餐饮不浪费”“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移风易俗改革后半篇文章,发扬实诚好客的淳良风尚。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式,充分发挥“五治”[42]作用,加快智慧安防小区(二期)建设,构建立体化现代化社会安防体系;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进一步健全防范化解机制,完善县、乡、村三级调解网络;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持续严打整治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
(五)坚持绿色引领,聚力打造更加美丽的生态样板
深入开展美丽赣州(石城)建设行动,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进一步彰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赣江源头生态明珠的厚重底色。
抓实生态环境治理。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推进新八大标志性战役、30个专项行动,力争PM2.5平均浓度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8%以上。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加大城区生活污水排查整治力度,确保县域出境断面、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等水质100%达标,地表水断面水质综合指数保持省市前列。深入落实“河(湖)长制”,实施琴江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151座山塘生态环境提升改造等工程。全面完成15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和21座废弃矿山治理。
推进绿色转型发展。严把项目准入关口,坚决遏制“两高”项目[43]盲目发展;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绿色服务等产业,着力推动更高水平的可持续发展。严格审批、严格监管,从严控制规模化畜禽养殖和果业开发项目。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等关键技术,扩大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成果。聚焦重点工业企业、城镇、农业农村、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减污降碳。力争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2.5%以上。深入推进集约节约用地,加快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力争“旱改水”新增水田500亩以上。
探寻“两山”转换路径。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推进餐厨垃圾、建筑垃圾、松材线虫病疫木、秸秆、余热等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实现变废为宝。严格落实“林长制”升级版和“十年禁伐”,完成4.85万亩低质低效林改造任务,探索发展林下经济和碳汇交易,加快启动国家储备林项目申报,打造独具特色的森林康养基地及产品,实现森林资源保护与林业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探寻绿色生态资源资产化、资本化最佳路径,推进生态产业发展。进一步强化赣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推进生物多样性迁地保护;力争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通过验收;积极争创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持续提升赣江源头生态品牌价值。
(六)坚持改革创新,聚力营造更有魅力的发展环境
扎实推进双“一号工程”[44]及改革攻坚、创新赋能行动,在更大的市场空间汇聚和配置资源要素,不断激发创业创新创造活力、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深入推进四大专项治理[45],实施新一轮营商环境对标提升行动。深化“放管服”改革,升级“赣服通”石城分厅6.0、“亲清赣商”、AI智慧审批等平台,除特殊事项外,依申请政务服务全部实现网上可办,高频政务服务全部掌上可办,符合要求的惠企政策全部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和承诺兑现,上线县级“一事通办”[46]服务100项以上。深入推进教育、医疗卫生、生态文明、乡村振兴、法治建设等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开展基层财政直达资金公开试点和县域物流配送体系建设试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国有融资平台优化升级。持续推进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创建工作。
推动更高水平开放。高质量落实革命老区“1+N+X”[47]政策,推进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全方位对标福建省武夷山市比学赶超,更高水平融入大湾区,对接海西区和长三角,大力推动产业对接、平台共享、园区共建,促进教育文化、卫生健康、干部人才等全方位深度交流合作。建立农业和绿色食品长期产销对接机制,全力打造大湾区富硒农副产品供应基地。持续开展“三请三回”[48]“粤企入赣”[49]等重大招商活动,力争全年引进2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3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8个、10亿元以上项目5个、20亿元以上项目2个。
强化科技创新赋能。做优做强数字经济,深入实施上云用数赋智工程,力争完成企业上云300家,新开通5G基站120个,力争引进1个亿元以上数字经济项目;着力建设数字乡村、智慧交通等应用场景。共建江西理工大学石城创新发展研究院,加快推进赣南革命老区“石城红米”科研示范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争全县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2%,全年成功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50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家,培育潜在“瞪羚”企业[50]1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家、有效发明专利16件;引进急需紧缺人才100名、人才项目3个,打造重点企业人才示范基地2个,培育种养、商旅建等职业技能人才1000名以上。
(七)坚持利民为本,聚力构筑更高水平的温暖石城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为群众托举“稳稳的幸福”。
优化基础设施水平。加快推进G206国道小松至石子排段、石城北出口国道连接线、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农村双车道拓宽改造30公里、危桥改造2座,启动陈联至木兰等6条县道升级改造,推进“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进一步改善城乡交通条件。新(改)建10千伏线路35.46公里,配套建设改造低压线路33.98公里。实施城乡供水提升改造、城市饮用水水源和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推进取水口上移工程,强化农村小型饮水工程项目管护;完成43座山塘提升改造,加快水系连通流域综合治理。推进城市燃气管道等更新改造,提高燃气管网安全运行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