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高质量农业。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提质改造高标准农田2万亩,实施农机深松整地作业10万亩,推进防洪排涝综合治理、骨干河道综合整治等重点水利工程,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3亿斤以上。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壮大沿黄大豆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种子储备仓库。年内新增育繁推企业1家、新品种审定10个、大豆良种繁育面积2万亩。加快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建设大豆联合育种创新研究院,共建现代种业公共实验室,打造现代农业智慧园区。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模式,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家、示范社(场)15家;培育山东省知名农产品品牌1个,新增农产品“三品一标”3个,土地流转率达到65%。积极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强县、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现代农业示范等“六大工程”,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加力推进乡村振兴,高标准建设省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争创山东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
壮大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医养健康产业,推动鲁商集团与光明医药股权合作,重点推进吉祥生态康养文旅综合体、庆葆堂特医食品等项目建设。发展电商经济,扶持新高地、鲜农都等电商供应链和电商直播基地项目,培育“呆呆菇娘”“周广胜”等本土优质电商品牌,网络零售额增幅保持10%以上。实施县城商业中心改造,推进鲜农都、银泰广场创建特色商业街,提升改造镇街商贸中心5处,建立“准限上”批零住餐企业库,新增限上企业60家以上。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优化支持消费政策措施,激发家电、零售餐饮、汽车等消费潜力。完善物流网络体系,规范提升镇村网点服务,建成县级共配中心基地,实现80%以上快件统一共仓共配。实施现代港航物流突破战略,推进港口资源整合,实现港口集团化运营、一体化发展,加快铁水联运祥城北港建设,力争早开港、早运营、早见效。坚持房住不炒,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效果评估,支持刚性和改善性购房需求,全面推行房票安置办法,规范房地产市场销售行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三、扛起特别责任,创新赢先机、改革强动力
坚持创新引领。“一企一策”精准实施企业科技攀登计划,力争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总数达到8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用好各级研发激励补助政策,力促研发投入强度增长15%。支持恒圣石墨与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共建研究院、世纪阳光与大连理工共建技术研发中心,鼓励远联化工创建省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站,加快筹建圣丰种业省级技术创新中心、世纪阳光国家级创新平台。扎实开展技改提升年活动,加快实施祺添新材料电池电解液、嘉达科技混凝土板材等项目,力争技改投资过60亿元。实施“青聚祥城”“海外专家”突破战略,建立广州、深圳等双招双引工作站,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20人以上,加快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实施优秀企业家成长、“祥城工匠”、乡村人才“绿领”工程,培养更多勇于创新、负有责任的企业家及技能型人才。深化与山东人才集团合作,筹办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高端高峰论坛,集聚吸纳高端人才,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深化重点改革。加快“无证明城市”建设,深化“一网通办”,拓宽“不见面审批”,促进信息、业务办理联通共享。推进“一件事”集成化服务,完成县级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编制。推行“1+13+N”服务模式,推进更多服务事项向镇街下沉,构建“10分钟”政务服务圈。深化“证照分离”“一照多址”改革,优化多地联办,拓展代收代办,更大范围实现政务服务“县域一体、全省通办、跨省可办”。支持推进公检法“三定”修订,平稳实施疾病预防控制体制及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整合改革,做好群团组织改革保障。深化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推进镇街“赋权增能减负”,推动“岗编适度分离”试点落实。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开展第五次经济普查。稳固国资国企改革成效,支持城建集团、乡村发展集团、圣德城乡发展公司完善内控管理制度,推动国有资本、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提升开放水平。开展产业链招商突破行动,瞄准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盯紧国内外“500强”、知名央企国企、高新技术企业等精准招引推介,年内引进过亿元产业项目不少于20个,持续突破过50亿元大项目。推进中核循环经济产业园、华能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建设,全力保障北大苏南院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山大高性能碳纤维等项目落地,积极拓展发展新空间。建强用好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平台,强化外向型企业招引,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10家,进出口增幅保持15%以上。推动华能电厂农渔光一体化、丰玺生物等项目投产达效,开展QFLP试点,新引进外资企业2家以上。加强市场监管,优化市场环境,畅通供应链,做好稳价保供,有效激发新供给新需求。
四、发挥特别优势,全力建三区、塑造新高地
做强工业园区。坚持把园区作为实现产业集聚和规模经济效益的主载体,加快编制“一区三园”控制性详细规划。推进化工园区扩容,提速推动钠离子电池材料、化学和生物试剂分装等项目建设,实施明德路北延、至善路西延等路网工程,启动消防站迁建,配套公共管廊,推进引黄西线项目,完成应急备用水源二期工程。攻坚高铁产业园提质,启动高新创业孵化中心建设,加快推进汉行电芯制造、稀有金属产业园等项目,实施广场南路、胜利路、嘉善路建设,完成万兴路、创新路改造,有序推进污水处理厂、乡村振兴示范区等项目建设。推动临港产业园提标,突出发展健康食品和现代物流产业,实施嘉冠饲料蛋白及副产品深加工项目,促进产能倍增。改造提升易隆港基础设施,加快堆场封闭车间、道路修复、集装箱码头等项目建设,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健全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注重专家评审,严格项目准入监管,高标准开展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年内招引过亿元项目10个以上,新增规上企业10家以上,实现营收220亿元以上,外资到位不低于500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