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受世纪疫情、“三重压力”、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县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个别指标未达预期,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从经济发展看,总量规模不大,实体经济困难增多,持续增长压力增加,财政收支矛盾还较突出;从蓄势动能看,有效投资增长乏力,要素保障支撑不强,科技创新能力偏弱,生态环保压力依然较大;从群众期盼看,公共服务供给还不平衡不充分,城乡建设、民生保障、社会治理还不能完全满足群众需求;从政府自身看,少数工作人员思想不够解放、专业能力不够过硬、担当意识不够强烈,相比新时代新要求还有差距。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已经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解决,今后一定加大工作力度。
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嘉祥乘势而上、争先进位的突破之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更好推进“两个统筹”,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按照市委经济工作会议“5个牢牢把握”工作要求,强力落实“十大重点任务”,深化“1231”工作布局,强化党建引领,持续实施动能转换、乡村振兴“两大突破战略”,加快推进工业园区、中心城区、文旅景区“三区”建设,凝心聚力抓产业、稳增长、强改革、促转型、优生态、美城乡、防风险、惠民生,奋力建设新时代“强富和美”新嘉祥。
主要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10%左右,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完成年度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做好新一年政府工作,需要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砥砺奋进、实干攻坚,才能交出一份优异答卷。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付出特别努力,抓好两统筹、夺取双胜利
精密构筑防疫体系。坚决扛牢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政治责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高效优化防控措施,用心用情解决群众关切诉求,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抓好定点医院、医疗队伍、仪器设备等资源配置,加快亚定点医院改造建设,推动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应设尽设、应开尽开”,全方位提升医疗救治服务能力。完善分级分类诊疗体系,扩容重症医疗资源,畅通医疗救治通道,保障婴幼儿、孕妇、老年人及基础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就医需求,全力保健康、防重症。扎实推进疫苗接种,引导适种人群应接尽接、早接快接。优化调整核酸采样点布局,加强学校、养老院、医疗机构、党政机关等重点场所管理,强化医疗物资供应监管,严厉打击哄抬物价行为,全力保障群众需求。更大力度支持农村医疗提升,做好社区管理服务,提升居家隔离服务水平,扩充家庭医生队伍,引导群众当好健康“第一责任人”,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精细开展助企服务。落实“四大攀登行动”,充实产业专班力量,完善“指挥部—专班—助企干部”三级帮扶管理体系,促进6大核心产业链深度拓展,加快强企俱乐部建设,培育领军企业、骨干企业及高成长性企业27家以上。用好“早餐会”“四位一体”帮扶企业小组平台,“一事一专班”线上线下推进问题诉求办理。开展“济品济用”推广专项行动,帮助企业扩大市场销售份额,力促攀登企业营收增长18%以上。完善并联审批、容缺办理、全程网办等机制,推进商事改革和“联合验收”,推广网上“中介超市”,为企业量身定做“全生命周期服务”。梳理公布“超前一步、主动服务”事项清单,以贴心周全服务全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3万家以上。探索实行分等级执法检查制度,实施达标企业免检,打造“无事不扰、有求必应”高效服务环境。坚定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全面落实惠企政策,一个行业一个政策包精准推送,持续推进中央和省市税费支持、金融支持、租金减免等政策集成直达、即申即办、免申即享,让更多市场主体应知尽享,全面提振发展信心。
精准提升要素保障。瞄准“十强产业”,加强项目包装,争取省计划指标倾斜支持,新增建设用地指标500亩以上。加快处置批而未供和低效闲置土地,统筹抓好增减挂钩、占补平衡,挖潜土地指标1800亩。坚持“亩产论英雄”,全面开展工业用地“标准地”供应,园区内项目“标准地”供应实施率达到100%。加快推动益大新材上市、建华中兴转板,常态化开展政金企对接会议、“行长访厂长”系列活动,及时高效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力促新增贷款50亿元以上。持续开展落后产能淘汰行动,督促企业加快技术改造,腾挪更多能耗、污染物排放指标支持重点项目建设。科学制定工业企业用电分配限额,最大限度减少限电对企影响。鼓励梁宝寺镇争创省级绿色标杆村镇。加快推进整县分布式光伏、华能农光+渔光互补综合利用项目,力争全县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到280兆瓦,以新能源“增量”实现传统能源“减量”。
二、拿出特别之功,持续抓产业、加快转动能
大抓先进制造业。纵深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集中突破新兴产业,做强先进制造业,围绕绿色化工产业,加快建设世纪连泓蓝绿颜料、连泓色彩超分散颜料及助剂等项目,重点对接上海盈颜、海门泽雅化工、南通争妍颜料等扩链延伸项目,打造国内体量最大、色系最全、链条最长的有机颜料生产基地。围绕先进碳材料产业,细分领域主攻高端针状焦、高性能碳纤维、超高纯石墨制品,重点推进晶悦碳素、和玉新能源、洪润电碳IC半导体等项目,联合山东大学创建先进碳材料研究院及北方先进碳材料生产基地。大力培育“第二梯队”,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聚焦锂电池、钠电池两大方向,加快推进汉行新能源、德圣源新材料等项目,打造宁德时代、济宁市新能源动力船舶产业配套生产基地。装配式建筑产业完成发展规划编制,推进全产业链条发展,成立重庆大学萌山钢构研究院,力促全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比45%以上。冰雪运动服饰产业开展固链稳链专项行动,与北京服装学院、黑龙江大学开展联合研发。日化用品产业重点引进表面活性剂生产项目,横向开发多元化、精细化、高端化化妆用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依托盈和电子深化对接扬州扬杰、乐山希尔等洽谈项目,加快推进杰鑫半导体二期、科创园二期等项目建设。推动环卫车辆、机械加工、水泥制品、木材加工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亿泰智能焊机、麟丰机械、诺高家居等项目建设进度,力促尽快投产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