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产发展态势向好。突出“锻长补短”,激发消费动能升级,支持重点企业发展线上商贸,新增限上商贸单位99家。组织开展“皖美消费·乐享南陵”消费月活动,发放消费券1000万元。健全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新增电商经营主体300余家,农产品电商销售额达14.3亿元。连续5年获评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入选省县域电商特色产业园和省级服务业集聚区。
创新动能持续释放。发挥国邮研究院等创新平台研发优势,推出微话快递、疫情行程核查靶枪等“黑科技”产品,常态化运营无人机航线5条、无人车70台。邮谷智能科技入选省十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南陵国邮5G+智造产业园”荣获省“5G+工业互联网”十大创新应用奖。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南陵-浙大联合技术研究中心、南陵-南邮快递物流创新中心校地合作,与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合作建成紫云英产业技术研究院,创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4个。实施工业互联网示范培育项目11个,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增至96家、38家、124家。引育领军人才5名、高端人才47名、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5个,南陵创e汇获批国家备案众创空间。
(三)着力塑形象、提品质,城市面貌展现新气象。这一年,我们始终以建设者的勤劳披荆斩棘,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南陵宜居宜业的优势更加彰显!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完成G205快速通道大中修工程,G318南青线一期改造工程加快扫尾,启动G205城东段快速化改造、S339升级改造、高等级城区外环线等项目前期。弋江南路等4条城区道路建成通车,完成14条主次干道提升改造,建成“四好农村路”233公里,获评全省第三批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县。完成110KV弋江变电站建设,建成10KV电力线路52.2千米。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建成智慧校园、智慧停车、前哨系统等应用场景。紧抓中小河流治理,完成联山沟防洪治理、金埂(清溪河)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及水利水毁修复年度任务。
推动城市有机更新。发布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科学修编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完善城东片区规划布局,完成“三区三线”划定及42个“多规合一”实用性行政村村庄规划。优化建设人民城市滚动项目库,高品质完成总投资7.3亿元的“双百攻坚”5大领域49个项目。巩固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成果,完成房屋征收10.2万平方米。新增城市机动车泊位3141个,建成口袋公园8个、景观小品22处。城西消防站、惠民农贸市场、城东大货车停车场竣工交付,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基本完工,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平稳推进,全面完成农村民营小水厂收购任务。
擦亮城市文明底色。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成效明显,省、市年度实地测评排名前列。持续实施十大文明提升行动、十项创城惠民行动,深入落实“联点共建”机制,集贸市场、文明交通整治成效明显,完成城区16条背街小巷改造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有声有色,社会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持续提升。
(四)聚力美乡村、富农民,乡村振兴书写新篇章。这一年,我们始终以拓荒者的精神锐意进取,主动担当勇于作为,南陵“三农”事业的前景更加美好!
富民增收稳步推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行“四带一自”农业特色产业提升工程,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4000万元。开发各类乡村公益性岗位1744个,安排衔接资金1亿元、实施项目127个。强化“两不愁、三保障”措施,扎实做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获“好”等次,县域结对帮扶考核居全省第二。成立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72个,全县村均收入达58.1万元,培育50万元以上经济强村84个。
“农文旅商”深度融合。组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集团和文化旅游传媒发展有限公司,启动全域旅游规划编制。成功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丹桂飘香·拜月祈福”等“一镇一品”文旅节庆活动。加快建设云菇、紫云英、渔业等特色产业集聚区,谋划打造“乡约南陵·江南绿岭”旅游风情廊道和7个旅游集聚区,加快实施团结湖快递物流文化创意产业园、板石岭乡村旅游提升项目。建成有特色、高品质民宿36家,推出精品旅游线路10条。上榜第二批长三角高铁旅游小城,烟墩镇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大浦乡村世界入选安徽文旅十大新晋网红打卡地。
人居环境提档升级。围绕国省道沿线、文旅景区、居民集聚区等重点区域深化布局,建成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11个、美丽宜居村庄150个,连续七年获评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一体化推进农村“三大革命”“五清一改一提升”村庄清洁行动自然村全覆盖。完成农村改厕2187户,建成运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30处。
(五)倾力解民忧、惠民生,社会事业增添新福祉。这一年,我们始终以服务者的情怀普惠民生,用心用情播撒温暖,南陵美好生活的景象更加灿烂!
民生实事更暖心。全面实施“10+3”暖民心行动,创新建立群众全过程参与机制,群众知晓率和满意度居全市前列。持续稳定和扩大就业,开发各类促就业岗位1.1万个,引进大学生6400余人,新增城镇就业1.2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5亿元。建成运营老年助餐点69个。改造、新建健身点位66个。培训家政服务人员3710人次。深化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两落实、七整治”,探索“执法进小区”,县城区小区物业服务覆盖率达100%。实施最干净城市行动,打造最干净道路5条、最干净公厕5座,建设人民城市驿站2个。
社会保障更有力。优化社保经办流程,深化综合柜员制改革,设立全市首家“社银一体化”服务网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均待遇水平”达180元,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人均缴费水平保持全省县级第一。城乡医保高血压、糖尿病“两病”服务下放至村卫生室,开展县级医院外埠专家会诊,群众看病更加便捷、普惠。坚决守护基金安全,持续打击欺诈骗保行为,守好用好群众“救命钱”。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连续五年获全市农民工工资专项考核A等次。强化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及时落实提标提级保障政策,城乡低保标准提高至794元/月,特困人员基本生活补贴标准提高至1033元/月,发放各类特困人群救助金1.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