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2月21日)

  ——“主”城区,可以开创新未来。成绩属于过去,未来更须奋进。当前,我们正在经历转型调适期、动能积蓄期。合肥未来大科学城建设驶入快车道,合肥国际陆港蓬勃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共建“一带一路”等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叠加效应正加速释放,庐阳当前仍处在大有可为的关键阶段。我们坚信,在历届区委、区政府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全区上下凝心聚力、乘势而上、接续奋斗,庐阳必将在全面振兴、跨越发展的新征程中实现精彩“蝶变”。

  三、2023年主要工作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做好明年政府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把握“一保障两建成”使命任务,奋力推进“科创庐阳”建设,加快构筑“一核一地一中心”城区发展新格局,开创全省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区和长三角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首善之区建设新局面。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稳中有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节能减排完成市控目标。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聚焦创新优势,着力打造科创庐阳品牌。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依托大科学装置集中区等“国之重器”,着力构建“一城三园”的都市科创空间,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全力保障合肥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建设。抢抓合肥未来大科学城规划建设契机,深化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中国科大等院所高校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全力保障BEST项目建设,跟进深空探测实验室、中科大国际校区等重点项目布局落位。做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总部园区建设服务配套保障,加快推动科学家小镇(南园)建设,打造科产城融合一体的国际社区。打通“校所地”互通机制,构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衍生技术成果“三就地”示范基地,形成科技研究赋能产业创新、产业创新牵引科技研究的良性循环。

  全力推进三大创新“园区”建设。以长江中路沿线和环城路片区为核心区域,加快推进科创大街二期建设,有效整合商务楼宇资源,建设一批科技孵化器、加速器、众创空间等平台载体,引入国有平台和市场化团队运营科技孵化器运作模式,聚力打造“环城科创园”。以大杨镇为核心区域,着力建设一批研发平台和中试基地,有力承接各类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聚力打造董铺湖高科技成果转化园。以庐阳经开区为核心区域,依托大数据产业园、科大校友创新园等园区优势,推动高新技术产业提质增效,着力培育一批高成长企业,聚力打造产业结构优化、营商环境优良、新兴产业集聚的庐阳高新技术产业园。

  全力做好创新创业服务保障。制定出台科创产业政策,深化与安徽创新馆合作,发挥好安徽科技大市场庐阳市场平台作用,主动融入“科大硅谷”建设布局,积极争取更多政策支持。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服务行动,建立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企业”梯队培育机制,助力潜质企业成长壮大。紧抓合肥获批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契机,加快“董铺湖风投创投街区”建设,集聚优质资本,打造支持科创产业发展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谋划组建区域产业母基金,力争参与组建基金规模突破200亿元,完善从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到成熟期的基金投资链条,为科创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活力,力争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70亿元,就地成果转化成立企业不少于25家,净增国家高企100家以上,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450家以上。

  (二)聚焦资源优势,着力构筑现代产业体系。从破解土地要素制约着眼,重点做好补链、延链、强链文章,探索一条适合庐阳的产业发展之路。

  打造优势产业高地。充分发挥高质量发展产业政策引导作用,依托“全省金融总部集聚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金融科技产业合作示范园区”优势,持续擦亮金融业招牌,加快合肥金融广场二期、三期等载体建设,推动蒸小皖挂牌新三板,大恒能源完成股改进入辅导期。确保淮河路全国示范步行街创建“首轮申报、首轮通过”,鼓励银泰中心、庐阳万象汇、万科城市广场争创国家级智慧门店,打造全国领先的智慧商圈样板,全年引进国内外一线品牌、首店品牌15个以上,社消零总额突破930亿元。加大建筑业企业招引和培育力度,力争全年建筑业产值突破650亿元。

  打造新兴产业高地。找准庐阳发展定位,加快推动制造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工作,依托IE果园、大数据产业园、工投创智天地等优质载体,大力发展小而精、科技含量高的特色产业。加速国网安徽电力北城中心、詹记食品总部等重点项目建设,以恒烁半导体、大恒能源、长庚光学等龙头企业为牵引,着力打造集成电路、新能源、光学等特色产业集群,确保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5%以上。

  打造临港产业高地。大力推进合肥陆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申建,加快推进土地上市,力争年内申报、年内开工、年内建成。全力支持庐阳经开区申报自贸区联动创新区,联动货运北站、中外运、粮食口岸等物流基地,建设“四位一体”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引导临港产业链企业集聚发展。依托合肥市出台支持中欧班列开行专项政策机遇,加快打造临港产业集群,力争全年中欧班列发行量超800列、增长超6.7%,新引进产业链龙头企业3至5个,带动区域货物进出口增长15%以上,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合肥重要开放通道。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430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