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持之以恒抓防治,生态环境得到新改善。污染治理纵深推进。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施污染综合治理项目107个。空气质量稳定在国家二级标准,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87.5%,全面完成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任务。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审计反馈问题整改完成率97.6%。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全省第一。生态保护不断加强。鄱阳湖水生物保护基地建成运营,省部共建江豚保护中心立项批复。《十年禁渔让九江再现江湖美景》获评中国新闻奖。新增人工造林6.52万亩,完成退化林修复22.08万亩,封山育林6.81万亩。《九江市松材线虫病防治条例》《九江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获批通过。“两山”实践走深走实。碳达峰碳中和管控中心上线运营。办理林权抵押贷款5548万元。武宁县获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庐山市入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湖口县入选全国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模式试点。
(五)用心用情补短板,民生福祉交出新答卷。社会保障更加完善。新增城镇就业4.72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2万人,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23%,发放高龄津贴1亿元。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推出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惠浔保”。公共服务持续优化。10大类66项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大力开展教育补短板三年行动。全面启动卫生健康补短板“4321”行动。武宁县获评国家健康促进县。加快“一老一小”服务设施建设。烟水亭修缮开园,浔阳江景区免费开放。成功承办江西省非遗购物节和第十三届少儿艺术节。深化拓展“尊崇工作法”,成功举办“郑律成杯”军歌创作征集大赛。高水平承办江西省第十六届运动会,九江代表团金牌数、奖牌总数、团体总分均列全省第二,创历史最好成绩。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大力开展领导干部包案化解信访积案攻坚行动,化解率达96.9%。有效防范化解风险隐患。扎实推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持续推进平安九江建设。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养老诈骗、电信网络诈骗。新塘派出所被评为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顺利完成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防治救形势总体稳定向好。
(六)强基固本增效能,政府自身建设迈出新步伐。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推进新形势下“五型”政府建设,扎实开展“改作风、树新风、抓落实”专项治理,政府效能进一步提升。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抓好省委巡视反馈涉及政府职能问题整改。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381件、政协提案304件,办结率100%。全面实施“八五”普法,浔阳区多元调解服务中心获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健全政府参事制度。开展周末大讲堂20期,举办机关开放周系列活动,实施“十县百乡”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创建。
二、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我们要充分把握时与势,既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更要强调敢字当先、敢闯敢干,全力做好明年政府各项工作。
2023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围绕“六个江西”建设任务,解放思想、自信自强、团结奋斗、敢于胜利,坚决扛起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使命责任,深入推进“十大攻坚行动”,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九江篇章。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1%;出口总额稳中提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节能减排降碳等约束性指标完成省下达目标。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聚力产业升级,加快迈向工业万亿台阶
做强产业集群。聚力延链补链壮链强链,力争千亿产业集群达到7个。力争石油化工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600亿元。力争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500亿元。力争新材料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500亿元。力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300亿元。力争钢铁有色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100亿元。力争纺织服装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100亿元。力争新能源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
优化产业结构。锚定“倍增新兴、升级传统、培育未来”发展路径,打好产业升级攻坚战。推进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力争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16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0%,新增省级数字经济集聚区2个以上。推进工业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打造一批5G示范应用项目,力争上云企业突破3万家。开展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行动。实施工业技改项目200个以上,培育省级以上智能制造标杆企业10家、“两化融合”示范企业80家。实施未来产业推进计划。出台生命健康、量子通信等产业配套政策。
强化产业招商。深入开展“三请三回”“三企入赣”,力争引进省外2000万元以上项目525个,实际进资1400亿元以上。拓宽招商视野。立足全国、面向世界,主动承接欧日韩、粤港澳、京津冀、长三角等发达国家、地区产业转移。主攻头部企业。完善招商企业名录库、招商项目库、全产业链需求库,靶向招引一批旗舰型、总部型、基地型重特大项目,力争引进“5020”项目40个以上,其中“100”项目5个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数字经济项目分别达到70%和60%以上。创新招商举措。依托异地商会、驻外机构等平台,大力开展乡贤招商;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开展资源招商;依托在浔央企,大力开展以商招商;依托两个百亿引导基金,大力开展资本招商。建立数字化招商一网通平台,实现招商信息高效流转、招商成果共享共赢。提升专业能力。充实专业人员力量,打造一批专业招商队伍。优化考核评价。开展招商成果量化评分和签约项目回头看活动,确保招引项目真落地、见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