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聚焦融合发展,城乡面貌持续改善。城市建管上,滁城实施重点项目280个,完成投资220亿元。1.9平方公里城市更新示范片区建设全面展开。首条城市高架启动建设,奥体中心投入使用,龙兴路、紫薇路下穿京沪铁路立交、菱溪路上跨世纪大道立交等一批道路建成通车。全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居全省第一。以全国第六、全省第一的成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首次复评,获批国家森林城市。6个县城实施重点城建项目153个。乡村振兴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省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评价为“好”。推进“百亿小岗”示范创建,设立首期10亿元的全国首个村级乡村振兴产业基金;完成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年度建设任务。明光人居环境整治“陆郢模式”获批国家标准化试点。南谯井楠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基础设施上,沪渝蓉高铁开工,合新高铁、宁淮铁路加快建设,滁宁城际滁州段工程基本完工。滁合高速第二通道开工建设,明巢、来六、宁洛改扩建等加快推进,滁天高速建成通车。明光、天长通用机场开工建设。汊河船闸重建工程主体完工,窑河—高塘湖复航工程前期工作进展顺利。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近6000个。要素保障上,统筹划定“三区三线”,全市域开发边界总面积847.5平方公里,其中新增城镇开发边界133.3平方公里。获批各类建设用地8.1万亩,居全省前列;获批发行专项债188.2亿元,居全省第二。成功组建注册资本30亿元的八大产业链母基金,国调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落户滁州。
(六)聚焦民生福祉,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深入实施暖民心行动。超额完成10项暖民心行动年度任务,群众满意度测评居全省第一。城区道路畅通工程等十件实事全面完成。面对五十年一遇的特大旱情,及时启动“引江入滁”应急补水、高邮湖高塘湖应急调水,全力以赴抗旱情,多措并举保供水。扎实做好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全力保障生产生活有序运行。社会保障更加有力。新增城镇就业11.3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8万人,均超年度目标任务。全民参保计划深入实施,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稳步提升。全省首批退役军人、其他优抚对象优待证在滁颁发。社会事业繁荣发展。以创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为契机,持续加大投入,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0所,新增学位1万多个、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超55%;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4所,新增学位1.7万个。滁州中学新校区建成使用。推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新设立与主导产业相关专业25个,培养技能型人才2万余人。安徽科技学院滁州校区启动建设,滁州学院“申硕更大”10条举措扎实推进。推进长三角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新建专科联盟7个,新增省级重点学科3个,市一院获评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市中西医医院获批建设省级中医区域中心,医学影像互联互通在全省率先全覆盖,全市基层卫生标准化建设全部达标。圆满承办第十五届省运会,获得金牌超180枚,从上届全省第五跃居第二。成功承办第八届省残运会、第九届少数民族运动会。举办纪念建市30周年系列活动。7家文化馆获评国家一级馆、居全省第一,明中都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生态环境持续优化。中央和省环保督察交办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全面有序推进,全市PM2.5改善幅度居全省第一,为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20个断面水质符合国家考核要求,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获全省优秀等次。滁城106公里主干网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全面完成。第二污水处理厂完成提标改造、第三污水处理厂主体完工。皇庆湖等8个河湖创成省级幸福河湖,明湖获国家级幸福河湖建设试点。
(七)聚焦守住底线,社会大局安全稳定。疫情防控有力有效。坚持以快制快,科学果断处置关联输入疫情,加大公共卫生投入,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全市平战转换及时有力,“差异化精准防控,保证生产生活平稳有序”做法被央视报道。平安建设提质提效。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安保维稳工作任务,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保持全省前列。市消防救援指挥中心建成启用,全省消防救援队伍初战机制改革现场会在滁召开。开展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拉网式、地毯式大排查,实现城乡全覆盖,清单化、闭环式抓好整改。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在全省率先启用。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较大事故数同比实现“四个下降”。社会治理更加高效。全面落实“党建+信访”、“清单+闭环”等工作机制,扎实开展信访突出问题“百日攻坚”活动,坚持开门接访、带案下访、阅批来信,实行月调度,进京访、赴省访同比实现“两个下降”,信访总量降幅全省第一,党的二十大召开期间实现“零进京”。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在全省率先建成“多网合一”的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健全军地联席会议制度,倾心倾力为部队解难题、办实事,荣膺全省双拥模范城“九连冠”。建立“府院”“府检”联动工作机制,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国防动员、人民防空等工作取得新成效,民族宗教、对台、外事侨务、地震、气象、供销社、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残联、科协等工作再上新台阶,红十字会、慈善、老龄、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得到新加强。
(八)聚焦“一改两为”,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升。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全年共办理人大议案3件、建议193件和政协提案384件,满意率均超99%。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政务服务标准化”获评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建成全省首家网络普法阵地。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贯彻省“一改两为”大会精神,落实“十做到”“十严禁”正负面清单,开展“优环境、稳经济”等系列活动,深入联企、深度助企,企业诉求办理情况和市场主体满意度均居全省第一。深化“双对标”行动,出台“150条”优化营商环境举措,“诊千企、优环境、促和谐”活动获评全国工商联系统年度实践创新奖。在全省率先推行365天“不打烊”服务,率先设立涉企服务专窗和“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率先推进镇村综合窗口改革,率先建成“皖企通”滁州分厅。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100亿元;新增市场主体近9万户,增速居全省前列。作风建设进一步改进。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市有关规定,力戒“虚、推、拖、胡”,市政府发文、会议、督查检查均同比下降。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重点领域廉政风险有效防控,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