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切实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推广应用“皖事通办”平台,转线下办为线上办。升级打造综合性、智慧型7×24小时政务服务大厅,推动集成式自助终端向村、社区延伸。全面推行综合窗口,实现“一窗受理、综合服务”。深化“好差评”“企业家接待日”等工作机制,树牢“全生命周期”服务理念,持续开展企业走访活动。落实“免审即享”及时兑现惠企政策,加大对企业人才、用地、融资等政策支持力度。做好企业“服务员”,当好“店小二”,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真正做到发自肺腑、发自内心地尊重企业家、理解企业家、成全企业家,让他们在当涂发展的好、生活的好。
全面提升园区能级。继续举全县之力支持当涂经济开发区“一区四园”做大做强,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实施“小管委会+大公司”园区运营模式,推进产城一体发展,加快打造千亿级产业园区,全力创建国家级开发区。支持现代农业示范区盘活存量资源,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支持黄池镇建设智能家电配套产业园。支持泗涂现代产业园加快发展。
(三)聚力提升功能品质,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上奋勇争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我们要加快实施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三年攻坚行动,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完善功能、提升品质,建设文明和美的幸福家园。
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高标准编制“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施城乡建设“四合一”项目36个,年度计划投资27亿元。加快建设公园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继续推进城区污水综合治理PPP项目,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全面完成“难安置”专项治理工作,改造马军寨等老旧小区5个、棚户区398户。持续推进城区高层住宅二次供水改造、电动车充电桩布局建设、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等工作。启动城南建设,实施尼山环境整治提升,加快涂山大道东延工程建设。改造提升城市阅读空间4个,新建健身步道6公里、口袋公园4个,改造提升农贸市场8个,打造15分钟“阅读圈、健身圈、生活圈”。常态长效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保持全国县级第一方阵前列。深入推进争创“最干净城市”三年行动,不断提升城市干净度和整洁度。加强物业服务管理,扎实开展“皖美红色物业”建设行动,建立物业公司“红黑榜”评比退出制度。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置,新建生活垃圾中转站和餐厨垃圾转运站。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牢记“国之大者”,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稳定粮食生产,深化田长制,落实“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推进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扎实开展“两强一增”“农田四变”和耕地功能恢复工作,推进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科技化、品牌化发展,争创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大力推进河蟹、粮油全产业链发展,打响“当涂”区域公用品牌。新培育市级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家、农村电商主体80家。支持农业企业创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争创全省农村改厕提升与长效管护机制示范县。纵深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完成6个省级中心村、300个美丽宜居自然村庄建设。加快交通强国试点县建设,提升改造“四好农村路”28.4公里。加快实施防洪除涝、填塘固基、南北圩堤防加固、江心圩灌区改造等重点水利工程,扎实推进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系统改造提升。加强乡村治理,扎实推进网格化管理、数字化赋能、精细化服务,培育乡村文明风尚,建设文明乡村、数字乡村、平安乡村、法治乡村。
(四)聚力生态文明建设,在推动绿色发展上奋勇争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我们要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依托当涂的好山好水好风光和深厚历史文化资源,做好生态文化价值转化文章,大力发展农文旅产业,让当涂的绿水青山既有说头又有看头更有甜头。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部署,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升级版,继续抓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确保PM2.5、PM10浓度持续下降、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加强重要水源地保护和入河排污口监管,确保国控、省控断面水质持续稳定达标。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畜禽养殖环保处置设施建设。强化土壤污染防治,加强固废危废处置。
持续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积极创建全国“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认真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加快河湖管护市场化建设,推行渔政“智慧执法”,推深做实长江“十年禁渔”,严厉打击长江非法采砂行为。持续加强石臼湖、太白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保护。抓好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和地质灾害防治,推进山水林田湖一体保护。严格环保执法监管,扎实开展“散乱污”企业整治“回头看”,依法重拳打击破坏环境行为。
持续推进生态价值转化。按照“微改造、精提升”要求,加快推进“精致大青山”建设,不搞大拆大建,保留生态肌理和乡村风貌,实施精美环境、精品产业、精细治理三大工程,努力把大青山打造成全县“两山”理论实践地、长三角文旅休闲目的地、乡村振兴示范区、探索共同富裕试验区。支持李白文化旅游区推进专业化、市场化运营,加快桃花“语自在”精品民宿综合体、高岭民宿集聚区建设,提升做响李白文化园。加快江心生态岛临江苑民宿、“江星滩”生态休闲等文旅项目建设。支持大青山野生动物世界创建国家4A级景区。大力开展精品主题村、美食村、风景道、精品民宿等创建行动。策划组织各类节庆赛事、展览展销、民俗风情等活动,全面繁荣节庆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