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开拓,我们致力增动能,发展活力更加充沛。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最多跑一次”制度改革,政务服务24小时不打烊成为现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现全覆盖。持续扩大对外开放,长三角一网通办事项达到65个。完成457项具体改革事项。聚焦招大引强,累计引进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57个,实际利用省外资金156.3亿元。
五年倾力,我们致力惠民生,人民福祉持续改善。民生支出占比保持85%以上。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成效考核两次位列全省“好”的等次。累计投入2000余万元,完成“改薄能力提升”和“校舍维修改造”工程19个;投入4880万元建成县医院综合楼并投入使用。城乡居民收入持续提高。
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旌德生动实践的结果,是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历届班子接力奋斗的结果,是全县干部群众齐心协力、苦干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旌德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五年的发展历程,我们也清醒认识到:经济总量不大、综合实力不强,发展不足、发展不优问题依然存在;工业支撑不够,主导产业不强,产业结构不优,新兴产业占比较低;财政收支矛盾日益趋紧,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还存在一定短板;政府系统自身建设仍需持续加强,少数部门和干部作风不实、担当不够等问题仍然存在,发展环境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未来五年,是旌德发展的关键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以更大决心、更大勇气、更大力度谋发展、求突破,在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奋力谱写新时代旌德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围绕市委市政府“345”要求,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实施“四大战略”,大力弘扬“三看三比三争”精神,圆满完成本届政府各项任务,全面建设长三角休闲养生后花园,着力打造高质量绿色发展新旌德。
未来五年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发展总量更大。围绕三次产业高效协同发展,着力推进二产提质扩量增效,培育十亿企业、百亿产业。到2026年,工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力争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年均增长8.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进出口总额分别年均增长10%、8%、5%左右,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市前列,三次产业结构比达到 10:46:44。
——开放融合力度更强。融入长三角的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形成,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入推进,在体制机制上与长三角地区基本实现等高对接。与周边地区交流合作进一步密切,承接沪苏浙地区产业转移取得重要进展,成为长三角地区战略腹地之一。
——城乡建设面貌更美。中心城区、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协调并进,城市规模、功能、品质进一步提升,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持续完善,“一核一带三极全域”的镇域经济布局基本形成,乡村振兴取得明显成效,城乡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生态保护成效更佳。生态文明体制更加完善,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达到70%以上,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保持90%以上,地表水水质保持Ⅱ类以上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持Ⅲ类以上标准,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生态环境质量始终保持全省前列。
——民生福祉水平更高。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新增就业1.2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经济增长水平,与周边县市区差距逐步缩小。文化、教育、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围绕上述目标,着力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推进转型升级,做强实体经济。坚持工业富县,开展优质企业引育、优势产业壮大、产学研协同创新、数字赋能等行动,深化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进与长三角地区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促进科研成果落地转化。打造“四最”营商环境,落实帮扶措施,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进一步优化土地供给,加大技能型人才培养,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依法保护企业家权益,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二是培育发展动能,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积极承接沪苏浙产业梯度转移,打造长三角地区绿色农产品加工供应、乡村休闲旅游、康养度假基地。全力开展招商引资,探索与沪苏浙经济产业园区深度共建。加快交通互联互通,推进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国省干线公路改造提升,完善县内干线路网。加快与长三角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接轨,促进优质教育、医疗、社保、信用建设等资源合作共享。
三是深化“两山”理念,做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加强大气污染治理能力建设,深入实施城镇污水处理提质行动,加强对土壤污染监测和修复。抓好生态保护和环境整治,做好长江禁渔工作,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聚焦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加强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建设;抓好砂石治理,做好废弃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严把“两高”项目准入关口,积极推进“双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