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安徽省)芜湖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月10日)

  (四)建设人民城市,开拓文化和社会发展新局面

  我们要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这一重要理念作为公共资源分配、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总遵循,让城市发展处处围绕人、时时为了人、真正服务人。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科学编制市县镇三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形成“一湾四极”大城市空间布局。强化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现中心城区单元控规全覆盖。提升城市品质。实施城市功能品质提升行动,坚持同心打造、系统锻造、共同缔造,推进楼栋微整治、空间微改造、景观微提升,让市民感受城市脉动,塑造人性化城市。实施“百年历史建筑复活”计划,让“工业锈带”变身“生活秀带”“文化秀带”。提升城市软实力和品牌传播力,建设“两江”文旅走廊,升级“欢乐芜湖”品牌,围绕老古城老船厂老租界,扩大时尚文化产品供给,塑造城市情调,牵引城市情怀,让城市更具底蕴气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共同富裕,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和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提高职工工资占生产总值和企业收益比重。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市多层次救助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持续在“七有”上发力,加大教育投入,推动跨区域一体化和城乡一体化办学,提高引进教师的质量和待遇,把教育办成推动城市吸引人才、创新创业、跨越发展的最积极因素。推动新生育政策落地见效,推进托幼一体化建设,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着力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建设老年友好型、儿童友好型城市。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建设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创建全国卫生(健康)城市。

  (五)推动全面绿色转型,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新高地

  我们要把修复长江生态摆在压倒性位置,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前瞻布局“双碳”战略。加快构建“双碳”政策体系,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空间布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加快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广应用。高位推进长江大保护。擘画百里生态湾,建设龙窝湖生态公园、惠生联圩生态公园。扎实开展新一轮“三大一强”专项攻坚。打好“十年禁渔”持久战,建设长江渔文化博物馆。健全生态保障体系。推深做实河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和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监督长制。积极融入长三角跨区域排污权交易试点,健全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完善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和损害赔偿、责任终身追究制度。

  三、2022年工作安排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同步,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完成省下达任务。

  主要工作任务:

  (一)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充分尊重企业的创意创新创造,推动市场主体提质增量,新增市场主体8万户,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新型基础设施、十大新兴产业,引导民营经济向专精特新发展,形成国引民进、相互渗透、相互触发的格局。深化“1%工作法”,落实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创新财政贴息方式,帮助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减负纾困。用好用活金融工具,鼓励金融机构扩大制造业、小微、科创、绿色、乡村振兴信贷规模,落地“碳减排”工具政策,发放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90亿元以上。发挥投资拉动作用,更新固定资产投资三年滚动计划和2022年项目库,切实用好用足专项债券,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加快“双招双引”项目建设投资,计划实施项目1466个,年度计划总投资约2000亿元,市级政府性投资增长20%以上。开工建设游泳跳水馆、全民健身中心、少年宫改扩建等公共服务设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投大、投早作用,新增本地股权融资30亿元以上。鼓励有条件的商协会参与基金募集和投放。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大对青年人才购房政策的倾斜力度,提高高校毕业生留芜率,新增城镇就业8.5万人。提升新兴产业的就业潜力和容量,健全灵活就业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政策。实施一批生产消费双升级项目,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加快充电桩等设施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开展消费中心培育行动和“皖美消费·乐享芜湖”行动计划。

  (二)推动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

  发展创新型、服务型、总部型、开放型、流量型五型经济,促进经济循环和产业链畅通。实施一产“两强一增”行动。推动科技强农,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至66%,引进培育推广优质水稻品种10个以上,新建高标准农田46万亩。建设省级数字乡村试点4个。实施6个百亿级绿色食品产业建设行动。加快机械强农,实施农机制造优势产业壮大行动,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8%。实施二产“提质扩量增效”行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上市企业倍增计划、规上企业递增计划、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计划,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60家、上市企业3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8家。实施“数字赋能”行动,培育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50个以上,实施亿元重点技改项目150个,新增省级绿色工厂4家。建成产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和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平台,实现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监管。有序推进“双碳”战略,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鼓励海螺、信义等龙头企业加快推进低碳零碳负碳产业化应用,探索建设虚拟电厂,推广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实施三产“锻长补短”行动。加大对供应链消费链两端行业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支持各类开发区、产业园区大力发展科技研发、节能环保、信息服务、金融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围绕产业集群构建区域型生产性服务体系,推动两业融合。引导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推进省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计量中心建设,力争获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集聚示范区3家。启动外贸倍增计划,培育贸易龙头企业、交易平台型企业,壮大贸易主体规模,进出口实绩企业达1200家。举办中国国际动漫创意产业交易会,增强主题公园核心竞争力,打造“周末剧场”,让城市充满更多欢乐元素、烟火气息。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254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