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月4日)

  2022年重点工作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全面落实区第五次党代会精神的重要一年,是新一届政府全面履职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工作,关键要有效应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综合考虑,今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重点做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以更加积极的作为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

  推动一体化发展提档升级。深化合作共建,积极探索委托管理、投资合作等共建模式,建立健全相关产业配套、干部人才交流机制,全力推动合六(金安)市际合作园区建设。加快交通联接,全力保障G312快速化改造、G40扩建及六安东枢纽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协同推动金裕大道与合肥繁华大道等互联互通。加速公共服务对接,积极引进合肥优质教育、医疗、养老等资源,努力让一体化发展成果更多惠及金安百姓。主动与长三角中心城镇开展对口合作,积极在城市管理、产业协同、创新共育、生态共保等方面开展合作,促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大融合的一体化格局。

  推动发展平台提标扩容。高标准建设六安新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启动盛业路南北延、龙池路东西延,确保蓝溪路、桃源路等8条道路建成通车,六安技师学院、华师大六安附属学校秋季开学;补齐产业配套短板,实施文峰西路渠下涵工程,开工建设220KV(山杜变)、110KV变电站,完成康平苑10KV开闭所建设,确保电子信息标准化厂房建成投用。提升城北创新区产业承载能力,完成园区控制性规划编制,完善丰塘工业园、绿色食品产业园等片区水、路、电等配套设施,启动产城融合科技孵化基地建设,推动东城小区三期加快建设。持续提升南山新区品质,重点加快度假区集散中心、导览标识、服务驿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南山新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完成瑞梦花园二期周边环境改造提升,加快六安一中附属中学前期工作。

  推动招商引资提质增效。坚持顶格推动,加强东向对接。深化产业研究,聚焦“2+2”[11]主导产业链,开展“敲门”招商。转变招商方式,做大、做强、做活产业引导基金,以基金撬动资本,以资本导入产业。开展亩均效益评价,突出亩均投入、税收等关键指标,着力提高招商项目质量。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将土地增减挂指标、落实企业招工数量抵作招商引资任务。力争全年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50个,实现亿元以上项目到位内资134亿元,利用外资9200万美元以上。

  推动项目建设提速赋能。全面开启“项目建设推进年”,始终保持冲刺冲锋态势,奋力拼出项目建设“金安速度”,力争在全市项目“赛马”[12]中“一马当先”。全年计划实施重点项目130个以上,争取列入市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53个、完成投资177亿元。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加快金安通用机场、东河口水库等重大项目建设。用足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策,谋划亿元以上项目储备不少于60个,力争更多项目纳入省、市投资计划,形成建设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的梯次推进格局。大力破解土地要素制约,强力实施土地增减挂钩,全面推进“标准地”[13]改革,探索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巩固“先租后让”创新成果,加快项目落地速度。

  (二)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加快发展工业经济

  跑出工业发展“加速度”。坚持工业强区主战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做大做强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通用航空、新能源(氢能源)与新能源汽车四大主导产业,完善产业链配套,促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力争格恩半导体、中泰汽车零部件等项目开工,加快熠辉新材料、合力高端铸造等项目建设,确保兰翔钢领、国骄医美、朗新智造等项目建成投产,推动明天氢能产业园、应流航空产业园等项目达产增效,全年实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支持煜晟电子、祥安热能、英瑞针织等传统行业改造提升,全年技改投资增长20%以上。加快实施“雁阵计划”[14],鼓励企业借力资本的力量,巩固自身行业领先地位。推进成长性企业梯次纳规,全年新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家以上。新培育省市“专精特新”企业6家,打造更多细分领域“小巨人”。持续推进返乡创业,打造优秀中小微企业园3个左右。

  优化营商环境“软实力”。深化“四送一服”,全面落实惠企政策,让服务跑在企业前面,打造“四最”营商环境。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实现“一门办”走向“一窗办”,拓展全程帮办代办。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精简整合赴企业调研检查频次,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推动建立新型政商关系,积极帮助解决具体问题,支持企业家恒心办恒业。

  激活科技创新“动力源”。加大科技创新扶持力度,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加快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步伐,争创省级科技重大专项2个以上、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家,实现科技研发投入增长60%。深化产学研结合,加大与高校、科研院所交流合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推动六安“智谷”建设,建立市级重点实验室1家。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成长计划,建立高新技术后备企业信息库,全力打造合六经济走廊新兴产业集聚地、科技创新承接地。力争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5%以上,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以上,20家以上企业进入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251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