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2日在共青城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共青城市人民政府市长 刘阳青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并请各位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在省委省政府、九江市委市政府、赣江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和我市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攻坚克难、开拓进取,扎实推进“三大攻坚行动”,经济运行平稳、发展态势向好、人民生活改善,中部地区“四个示范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组组数据记录奋进历程。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们以超常举措推动主要经济指标转负为正、回升向好。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02亿元、增长3.88%,总量居九江第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1%和6.3%,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
一项项成果彰显发展质效。高新区获评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国家重点用水园区水效“领跑者”称号,获批全省第二批产业集群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江中食疗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批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链主;新增高成长性企业4家,其中潜在独角兽(种子独角兽)企业2家、新增数量全省第一。
一件件实事温暖一方民心。用心用情用力落实15件群众身边具体实事,高质量完成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项目6个。全域推进“托幼一体化”改革,新增托位180个,社区托育服务机构覆盖率100%;高考本科上线率65.6%,实现清北录取“零突破”;推出“一次挂号管三天”等便民措施10项,实施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项目61个;大塘水库改(扩)建工程完工投用,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规模化覆盖率“双百”目标。
一年来,重点抓好了以下工作:
(一)拼招商、攻项目,产业发展步伐加快。聚焦“1+3+3”产业发展方向,全力招大引强,签约项目101个,实施重点项目140个、竣工69个。工业产业提级转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收增长16.04%。羽绒服装产业发展中心投入运营,成功举办江西省纺织服装周暨第五届共青城市羽绒服装周,宇彤众妙入选工信部5G工厂名录,羽绒服装产业获评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九江市羽绒服装“产业大脑”。成功组建低空经济产业引导基金,签约落地瑞奇碳纤维复合材料、中科航创等重点项目,江西省低空经济综合服务平台、低空经济产业制造中心一期完成建设,柔烁光电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金酷智能制造等2家企业获批国家级绿色工厂,中汇达智能科技等3家企业获批省级绿色工厂。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家、江西名牌9个,2家重点企业完成股改。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建成高标准农田1.1万亩。实施产业项目31个,建成高产油茶基地2个、稻渔种养示范基地2个,共青城板鸭、“米粮铺”系列产品、稻蛙养殖等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农产品网络销售额4.47亿元、九江第一。杨梅科技小院获评国家级科技小院,江益镇坂上人家油茶开发专业合作社获评省级合作社。荣获全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优秀等次。服务业提振回升。高规格举办长江经济带(共青城)基金创新发展大会,上海证券交易所资本市场服务江西基地、江西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投融资路演基地等8个平台揭牌落户,基金小镇新增私募基金129家,新增数占全省56.6%,荣获全国“最佳基金小镇”。新经济产业园新入驻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112家,产业规模突破百亿元。腾讯云上跨境生态园创新报关合规模式,推出全国首单跨省推单。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收60.2亿元,增长9.66%。富华山旅游区品质功能持续提升,共青垦荒文化体验园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二)抓改革、促创新,发展动能持续激发。改革攻坚不断深入。机构改革顺利推进。高新区完成31项社会事务剥离,制造业“亩均论英雄”改革获评工信部信通院优秀案例。青创集团获评全国国有企业平台公司转型升级优秀案例,创新推出全国首笔国有企业数据资产融资贷款;共创投集团探索供应链集采模式,市场化贸易收入2.1亿元,获评AA主体信用评级。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扎实推进,入选省和九江市重大人才平台22个、重大人才工程22人(团队),九江第一。乡村医生“乡聘村用”、融媒体技术创新与应用获评全国性典型改革案例。创新活力竞相迸发。深化“研究院+产业园”模式,积极对接高校院所,先后举办清华大学科技成果对接大会、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创青春”大赛、第六届中国青年企业家发展峰会等重大赛会活动,成功落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高端气象装备制造研究院”。获评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37家、市级创新平台12个。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新认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63家、高新技术企业29家。营商环境优化升级。深入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攻坚行动,打造全国首个“1+4法人专属办事大厅”,深化“大综窗”改革,首创“云上办”一站式服务模式,44项高频事项“免证办理”。真金白银助企发展,举办各类政企对接活动28次,解决企业诉求157件,发放财园信贷通、惠绒贷等各类贷款超5亿元,“惠企通”平台兑现政策资金3853万元。新登记市场主体5191家。
(三)提品质、优环境,城乡面貌显著改善。城市功能更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省政府批复,盘活闲置低效用地1529亩,城市发展空间不断拓展。“三城一区”加快建设,高铁东站顺利开工,江西省射击运动管理中心、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二期)等项目加快推进,高新区科技一大道南段、丝路小镇完成改造。城市更新深入推进,建成完整居住社区2个,改造老旧小区2个,新建口袋公园4个、电动车停车棚102个。茶山街道温馨社区入选全省完整社区建设试点。乡村风貌更靓。高标准建设新农村点40个、“四融一共”和美乡村示范样板村2个,建成“四好农村路”66条,改造提升山塘115座。甘露镇肖家和美乡村环境整治提升项目、苏家垱乡新垱陈美丽宜居+宅管示范点完成建设。泽泉乡潘家湾村获评全省“美丽细胞”建设优秀案例,二十九度公社获评省3A级乡村旅游点,金湖乡获评九江市美丽乡镇。荣获九江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县(市、区)第三名。生态环境更好。扎实做好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PM2.5年平均浓度18微克/立方米、九江市最低,同比改善20.4%。启动水环境综合治理(城区排水管网改造)、新改建管网23.1公里,高新区市政污水管道改造接驳工程基本完成。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茶山街道中航社区成功创建“无废社区”,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全省生态文明宣传周在共青城顺利启动。
(四)惠民生、增福祉,幸福指数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持续强化。建成“5+2就业之家”网点31个,城乡一体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开发公益性岗位508个,新增城镇就业2357人。发放困难群众救助资金2800多万元、创业担保贷款2.7亿元。落实养老保险待遇调标政策,养老待遇水平进一步提升。甘露镇养老中心完成建设,建成“一老一小幸福院”5个、幸福食堂2个。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共青城新一中、南湖新城九年一贯制学校顺利开学,第五幼儿园(托育中心)、苏家垱乡中心幼儿园建成开园,温馨家园幼儿园完成改造,新增学位2500个。中小学食堂基本实现自办自营,学生用餐更有保障。扎实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妇幼保健院主体完工,新增名医工作室、博士工作站6个,打造乡村两级医防融合示范点16个。获评国家特级乡镇文化站2个,顺利举办首届新春灯会、共青城马拉松赛、第三届大学生运动会、中国曲协“送欢笑”走进共青城专场演出等活动,群众文体生活进一步丰富。殡仪馆改扩建项目基本建成,殡葬服务设施短板加快补齐。社会治理有力有效。扎实推进平安共青建设,新建智能安防小区76个,完成“雪亮工程”补盲项目建设,成功组建全省首个高等学校安全保卫联盟。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公众安全感综合指数保持在99%以上。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强化信访问题源头治理,化解问题238个,“办证难”等群众急难愁盼事项得到解决。全力以赴抓好防汛救灾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扎实开展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救形势总体平稳,连续14年荣获全省森林防火春季平安行动先进县(市、区)。
(五)转作风、抓落实,自身建设全面加强。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以自我革命精神抓好省委巡视发现问题整改。深入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稳步推进整治殡葬领域腐败乱象专项行动,扎实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等领域问题整治,清退、退赔、发放各类资金2.8亿元,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认真开展“大抓落实年”活动和“进万家门、排千企忧、解百姓难”作风建设大提升活动,以高质效落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树牢过“紧日子”思想,公用经费同比削减20%。探索制定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打造26项机关特色办事事项,获评全省首届微应用创新大赛优秀案例,连续5年荣获全省政务公开工作优秀单位。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实施微小民生实事项目51个,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6件、政协提案67件,办结率100%。
与此同时,统计工作服务高质量发展取得实效,国防动员能力不断加强,审计、税务、气象、消防、供电、供销、通讯、邮政、无线电管理、新闻出版、国安、保密、编制、档案、史志、退役军人事务、外事侨务、民族宗教等工作进一步提升;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红十字会、关工委、贸促会、文联、侨联、社科联等群团事业进一步发展。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离不开省委省政府、九江市委市政府、赣江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和我市市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有力监督和支持,离不开全市人民的积极参与和团结奋斗。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同志、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驻市各单位、人民解放军和消防指战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共青城发展的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经济回升向好支撑还不牢固,有效投资还不足,消费潜力未充分释放;产业结构还不够优,实体经济还不够强,未来产业培育发展有待加快;民生领域还有一些薄弱环节,物业管理服务水平亟待提高;少数干部攻坚克难、敢作善为的能力仍需增强,等等。我们将直面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