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2025年工作目标和任务
今年是贯彻落实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全年政府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部署和区委六届七次、八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落实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着力扩大内需,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在打造“三地一区”、建设“十个皖北强区”上持续发力,在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美好颍泉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颍泉篇章。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速与全市持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粮食产量及播种面积、生态环境质量等指标完成上级下达目标任务。
重点做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提高发展质量效益,持续扩大有效需求。坚定不移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落实落细一揽子增量存量政策,持续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
激发消费市场活力。加力扩围落实“两新”政策,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促进新能源汽车、家电、家居等大宗消费,挖掘批发零售、餐饮住宿等基础型消费潜力,全年动员开展大型促销活动不低于80场,入库限上商贸服务单位20家以上。提升老商圈消费能级,支持引进首店、首展、首秀,让“老字号”潮起来、老商圈火起来。培育壮大新型消费,积极发展直播电商、即时零售、社交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引导“网红经济”“直播经济”健康发展。推动城乡消费扩容提质升级,开展乡村旅游“421”行动,鼓励各镇办园区因地制宜举办美食品味、文娱游玩、赶集逛庙等活动,打造商文旅融合发展的消费业态,让每个镇办园区都“有逛头、有流量、有发展”。
强化项目投资支撑。抢抓国家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建设机遇,结合“十五五”规划编制,谋划储备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效应强、补短板效应明显的高质量项目,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券等资金。深入实施项目建设提速行动,开工建设龙和电力设备、圣铭新材料等项目,加快推进和科达储能柜、芯彤光刻胶等项目建设,力争国雁新材料、拓扑芯半导体等项目建成投产。健全项目建设跟踪调度机制,提升重点项目要素保障星期六会商会议质效,着力保障重点项目人地钱、环评能评安评等需求。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发展长期资本、耐心资本,以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吸引撬动金融资本、民间资本参与项目建设运营,让民间资本“愿意投、放心投、投得好”。
提升招商工作质效。深化靶向招商、产业链定向招商、清单式目标招商,依托各类商会和颍泉在外成功人士,常态化开展以商招商、归雁招商,着力招引一批关联性强、成长性好、附加值高的大项目好项目,力争引进亿元以上项目50个。坚持“招大育小”“外引内育”,深化与大型央企国企、龙头民企和产业载体的对接合作,培育一批产业链核心企业、关键技术和上下游配套企业,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全面加强宣传推介,面向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举办一批专题招商活动和精准对接会,双向发力、双向奔赴,让更多优质项目落地颍泉、投资颍泉。
(二)聚焦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全力做强科技创新引擎。深入实施科教兴区、人才强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提升教育服务发展质量。发挥安徽(阜阳)高等研究院平台优势,支持申亚生物、智磁新材料等企业申报科研与人才培养项目,招收博士硕士30人以上。深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推动中高职贯通衔接培养,支持阜阳经贸旅游学校与安徽审计职业技术学院高水平合作办学,高质量做好首批高职学生招生入学工作,加快打造一批优质课程、优势项目和优秀教师。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鼓励企业建设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强化技能人才培养和用工保障,更好服务民营企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持续实施“双倍增两清零一提升”行动,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创新发展,认定创新型中小企业10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新增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家以上。鼓励、支持和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3%左右。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开展产学研协同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15亿元以上。推进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共同成长计划+”专项行动,助推高成长性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全链条服务,抓好知识产权保护、交易和运用,推动实现高价值发明专利量质齐升。
加大各类人才引育力度。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优化提升“颍淮英才计划”,精准发布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推动产业“精准引才”、企业“高效用才”。常态化开展“三接两行”活动,吸引更多毕业生在颍泉就业创业。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培育聚集一批高技能人才和创新团队,提高人才资源总量和质量。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完善创业融资、子女教育等服务,让更多“千里马”在颍泉竞相涌现、尽展其能,形成人才引领发展、发展集聚人才的良性循环。
(三)聚焦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注重塑形与铸魂相结合,开展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着力构建“2524”产业布局,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围绕产能提升、节能减排、技术研发等领域,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滚动实施技改项目21个。严格执行能效环保标准,持续推动阜阳华润电厂煤、电、热综合开发利用。大力推广公共建筑、安置房采用装配式建筑,支持伟辰钢构开展绿色建材产品技术认证,提升建筑建材产业绿色生产水平。实施智能改造升级行动,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强与羚羊、河姆渡等平台合作,推动企业智慧化管理,新建市级以上智能化工厂1家、数字化车间2家。推进质量强区建设,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认定省级新产品4个。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着力打造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及光电显示、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高端绿色食品产业集群,新培育规上工业企业10家以上。加快建设乾壹科技、国威陶瓷等重点项目,建设完善配套设施体系,一体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零部件+后市场”发展。发挥爱谱华顿、目氪高新等重点企业牵引作用,推动完善摄像模组、线路板、元器件、显示屏等全产业链,打造皖北电子信息及光电显示产业重要生产配套基地。推行“园中园”发展模式,依托智磁新材料、银贮科技等重点企业,发展壮大磁性、高倍率储能等新材料细分产业。围绕新型储能电池、材料与装备等重点领域,加快推进金汇能、和鸿电气等项目建设,推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绿色食品产业园,支持尚源、牧原、料九纪等企业加快高品质、高附加值、高品牌影响力的食品开发,打造颍泉绿色食品高端品牌。
破冰布局未来产业。坚持科技引领,引导先进材料领域企业联合高校共建科研平台、开展联合攻关,推进关键新材料向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支持颍泉经开区创建省级新材料未来产业先导区。加大申亚生物、新世纪种业等企业培育力度,加快诺克生物等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招引一批未来生命科学终端企业,积极拓展细胞基因治疗、优种培植等应用场景,推动新技术、新产品示范应用和规模应用。
聚力打造优质高效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6家、省级服务业聚集区1个。开工建设安徽(阜阳)铁路国际物流港协作发展物流园,支持临沂商城物流园改造升级,推动阜阳颍泉港加快建设,打造“铁公水”多式联运现代物流体系。坚持引入与培养双轨并行,依托伯乐遇马、智汇集团等头部企业,培育壮大市场化就业和人才服务力量,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优化“一心两轴两带五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支持东关美食街等特色街区业态升级,拓展阜阳生态乐园综合功能,推进中国非遗(阜阳)美食文化城建设,加大旅游品牌创建,扩大颍泉知名度、美誉度。加快推动文化、体育、商贸、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多元联动、协同融合,推进民生服务多样化、品质化发展。
(四)聚焦激发发展动力活力,不断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以深化改革提升开放能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壮大开放型经济。
持续深化重点改革。巩固政府机构改革成果,有序推进科技、教育等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三年行动,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推动资源要素向民生和公共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深化城市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改革,推动城市内涵式、可持续发展。加大上市企业后备培育力度,支持更多优质企业挂牌上市。深化“亩均论英雄”“标准地”改革,开展“工业上楼”试点,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支持颍泉经开区完成调区工作,完善“管委会+公司”改革赋权清单,加快培育打造特色产业集聚区。
持续加快开放步伐。以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牵引,推动思想理念、体制机制、市场环境全面接轨,深化与上海市松江区石湖荡镇战略合作,加强与合肥、苏州等城市对接合作,引导企业参与重点产业链分工协作,打造高水平现代化产业集群。坚持阜阳城市圈一体化发展格局,顺应产业升级、人口流动和空间演进趋势,打造抱团发展“多赢样板”。培育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引导传统商贸企业数字化转型,带动特色产业带“品牌出海”,实现内外贸一体化创新发展。深化外商投资促进体制机制改革,鼓励外资企业在颍泉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等机构。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满意‘阜’务”十大行动,落实权责清单“全省一单”、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拓展“高效办成一件事”覆盖范围,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不断增强企业和群众办事的便利度、获得感。推深做实企业诉求“挂号制”改革,用好为企服务平台、12345营商环境监督分线等渠道,切实做到“企呼政应、接诉即办、办就办好”。实施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推进“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全面推行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让企业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加强“营商环境体验官”队伍建设,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方联动的营商环境监督机制,全力护航营商环境向优向好、健康发展。
(五)聚焦提升功能品质活力,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围绕“港产城”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持续完善颍泉拓展区功能,努力构建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实施带动效益好、支撑作用强、群众期盼高的新型城镇化项目,完成年度投资30亿元以上。加快推进颍柳路颍河桥、循环经济园区路网等项目建设,有序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构建布局完善、功能清晰、合规实用的城乡路网体系。实施泉河区域排涝工程,养护建设农村道路70公里。全力保障徐淮阜高速、S252、S102等项目施工环境,开工建设阜淮高铁伍明站站前广场。持续巩固“难安置”专项治理工作成果,加快建设珑樾府、文曲家园等安置区项目。确保余营小学、实验小学阜涡路分校投入使用,济东路小学完成建设。
努力提升城镇承载能力。深入实施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行动,有序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启动城中村改造项目3个、改造老旧小区4个。深化城市安全韧性提升行动,更新改造排水管网60公里、供水管网46公里,实现排水管理全覆盖。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扩大常住人口可享受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加强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保障,改造农村危房80户以上。实施城镇化水平提升行动,优化完善“一城两区三镇”镇域发展格局,因地制宜引导各镇办园区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力争更多镇办园区进入国家和省市强镇序列。
持续加强城乡精细管理。大力推广“721”工作法,将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让城市管理既有“力度”,又不失“温度”。推进数字化平台应用,确保市政设施市场化、智能化管理系统建成使用。深化“四位一体”物业管理工作模式,实施物业管理服务整治提升行动,维护居民住宅小区生活秩序和谐稳定。统筹推进菜市集市、维修站点等公共设施建设,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让家门口服务站点成为群众生活的新型“便利店”。提升城镇社会治理水平,推动城市治理重心、资源配套向镇域下沉,打造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的和谐城镇。
(六)聚焦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着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锚定建设农业强区目标,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让农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坚持多种粮、种好粮,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5万亩以上,确保粮食播种面积总体稳定、产量稳中有升。健全耕地“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坚决遏制“非农化”、有效防止“非粮化”,确保良田粮用。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支持新世纪种业、金种子研究所等加强农作物良种攻关,推动种业“保、育、繁、推、服”全产业链发展,加快创建国家级小麦制种大县。大力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双千亿”计划,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绿色食品全产业链产值分别达到105亿元、85亿元。抓好生猪稳产保供,稳定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发展壮大食用菌产业,确保“菜篮子”产品供给稳定。深化“皖美农品”创建,做强“颍泉香菇”“颍泉草莓”等特色农产品品牌,提升“颍泉字号”绿色食品美誉度。
推动农村宜居宜业。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周棚街道茨河社区和宁老庄镇富民村省级精品示范村建设,完成6个省级中心村建设任务。常态化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开展万村清万塘暨常态化推进村庄清洁行动,统筹抓好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新建改建农村厕所1100座。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加强城乡公益性公墓建设管理,综合治理高额彩礼等突出问题,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加强乡村治理,推广完善“积分制”等管理模式,以乡村善治推进乡村振兴。
推动农民富裕富足。强化动态监测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完成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充分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实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百千万”工程提升行动,拓宽农民经营性收入渠道,稳步提高经营性收入超50万元的村占比,确保经营性收益50万元以上的强村占比不低于38%。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提升农民致富技能。发挥农村电商平台助农富农作用,拓展“三农一生”服务,探索“合作社+企业+群众”等方式,完善区镇村三级产购销一体化服务网络,推动特色农产品出彩出村,为农民生产生活赋能增质。
(七)聚焦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建设生态强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让颍泉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优美。
全力落实污染防治攻坚。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落实“五控”措施,强化扬尘污染防治、“散乱污”企业整治、挥发性有机物源头治理,加大移动源排放达标监管力度,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持续实施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加强国控断面水质管护,确保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稳定。强化饮用水源环境保护,实施淮河主要支流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持久巩固城乡黑臭水体治理成效。严格“一住两公”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加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控,有效管控土壤环境风险。
着力提高生态治理水平。严格落实“556”整改工作机制要求,统筹抓好“1+1+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确保各类问题改彻底、改到位。持续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及时发现并解决各类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开展“绿盾”强化监督行动,加强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筑牢美丽颍泉生态屏障。健全政府主导、行业牵头、社会参与的生态环境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引导多元化社会资本投入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
有力推动绿色转型升级。大力推进绿色制造,支持区内企业探索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新路径,打造一批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企业。实施绿美江淮行动,完成人工造林、森林抚育2000亩,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5000亩,创建绿美乡镇1个、绿美村庄1个。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提升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利用处置水平,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确保秸秆和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均不低于95%。积极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深化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创建活动,推进垃圾分类专项行动,确保城区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不低于90%。
(八)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奋力推动发展成果可感可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落实各项惠民利民政策,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增强民生保障能力。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常态化举办“2+N”系列招聘活动,新增城镇就业5200人以上。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质量提升行动”,持续扩大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保障政策机制。加强医保基金监管,管好用好“养老钱”“保命钱”。落实优化生育政策,新增托育托位280个。推动基本养老服务普惠提质,试点推行公办敬老院区级统管,建成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综合体)1个。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统筹做好社会救助、社会福利、退役军人优抚安置、慈善、留守妇女儿童老人和孤寡残障失能人群关爱等工作。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新一轮阜城基础教育三年提升计划,新建中小学校3所、改善办学条件46所,创建市级一类幼儿园4所。全面落实“五大行动”,推动“五育并举”融合发展。推进皖北健康强区五年行动计划,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建立专家名医工作室3个以上,区域内就诊率提升5个百分点以上。支持市五院创建三甲综合性医院,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医联体)建设,新建基层名医工作室12个。推进中医药产研转化平台建设,争创全市一流的中医药示范区。继续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打造“送戏进万村”、广场舞展演等活动品牌,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组织好文艺创作工作,打造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加强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扎实做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健全“民声呼应”平台体系,提升快速响应能力和诉求办理质量。深入实施民生工程、办好民生实事,竭尽全力将群众“小百分比”的急难愁盼办到“百分之百”。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用好“六尺巷工作法”“四事四权”等有效方式,推进“一站式”解纷体系建设,提高信访工作法治化水平。落实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政策“组合拳”,稳妥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依法严厉打击电诈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社会治安稳定有序。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扎实开展重点行业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强化食品药品全链条监管,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将坚持勤勉担当尽责、忠诚干净奉献,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更好服务和保障颍泉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
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颍泉各项事业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认真落实重大决策“一对标三审查”工作机制,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区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大力提升抓落实的效能,以颍泉一域之光为省市发展大局添彩。
坚持把依法行政贯穿始终。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加快推进法治政府示范创建,确保政府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加强府院联动、府检联动。强化审计、统计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务诚信建设,不断提升政务透明度、增强政府公信力。
坚持把狠抓落实作为常态。全面落实“四下基层”制度,用心倾听群众声音,用情解决群众诉求,努力把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一件件办实、一桩桩办好。聚焦落实“六抓”工作机制,深入践行“一线+闭环”工作法,上前一步主动作为,多做一步形成闭环,以钉钉子精神狠抓末端发力、终端见效。健全防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制度机制,持续为基层减负,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不出事。
坚持把廉政建设推向纵深。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制度,锲而不舍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完善意识形态工作机制,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坚持以政府过“紧日子” 换百姓“好日子”,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反腐,坚决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以浩然正气、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步步向前、人民美好生活节节攀高!
各位代表!万里征途风正劲,奋楫扬帆启新程。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勇于担当,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加快建设“三地一区”“十个皖北强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美好颍泉篇章!
名 词 解 释
1.“1+1+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各类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总称,第一个1是中央和国家层面交办问题,第二个1是省级层面交办问题,N是市、区自查问题。
2.“五整治一保障”专项行动。整治餐饮油烟、噪声、异味、散煤和大盘香问题,保障人民群众合法环境权益专项行动。
3.“一住两公”用地。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4.“2+N”系列线上线下招聘活动。“2”指“逢8就业招聘”“周六人才对接”两大主题招聘活动,“N”指针对特殊群体和地方特色组织开展的N项招聘活动。
5.“双倍增两清零一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行动;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无研发活动和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无研发机构制造业企业清零行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行动。
6.“一心两轴两带五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一心即依托阜阳生态园,打造颍泉区域旅游目的地集聚中心;两轴即以105国道、S423省道为轴线,发展两侧休闲观光产业;两带即泉河生态观光景观带、颍河文化风情旅游带;五区即中市周棚水韵旅游区、伍明历史文化体验区、行流红色文化旅游区、闻集特色农业休闲区和宁老庄规模农业观光区。
7.乡村旅游“421”行动。“4个100”:打造100个精品主题村、100个特色美食村、100条旅游风景道、100家“后备箱”工程基地;“2个1000”:培育1000家精品民宿,培养1000名经营管理人才;“1个10000”:打造10000个乡村旅游“双微”提升点。
8.“721”工作法。住建部倡导的城市管理工作方法,即70%的问题用服务手段解决、20%的问题用管理手段解决、10%的问题用执法手段解决。
9.“四位一体”物业管理工作模式。社区(村)党组织、居(村)委会、住宅小区(片区)党支部(业委会、物管会)、物业管理服务企业统筹负责住宅小区(片区)社区治理事务、物业管理服务事项。
10.耕地“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通过整合耕地的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个方面的保护,形成一个全面而系统的保护措施。
11.三农一生。农事服务、农资供应、农产品销售和便民生活超市。
12.“五控”措施。大气污染防治控气、控尘、控车、控煤、控烧措施。
13.五育并举。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4.六抓。抓产业集群、抓项目投资、抓科技创新、抓营商环境、抓“双招双引”、抓民声呼应和风险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