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比如,科技创新引领支撑作用还不够强,大项目、好项目储备不足,经济企稳回升仍面临较大压力;民营经济发展还不充分,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市场信心不足,消费乏力,营商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城市治理智慧化、精细化程度还需提高,民生领域、公共服务仍有不少短板;干部作风和能力水平还需进一步改进提升,需要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更强的创新能力和更好的服务意识。我们将事不避难、直面问题,采取更加扎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4年工作安排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加快建设现代化强区的重要一年。历城作为省会面积最大的主城区,区位优势明显,战略机遇众多,资源要素汇聚,发展底盘稳固,干部作风扎实,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和接续奋斗,在追赶先进的道路上,逐步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再到“领跑”的飞跃,现在已经稳居全市发展的第一方阵,全面驶入跨越发展的“快车道”。只要我们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区委各项工作要求,扑下身子真抓实干,跳起脚来创先争优,就一定能书写出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新的一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加快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全市建设“强新优富美高”现代化强省会奋斗目标,深化“4433”工作推进体系,加速构建现代产业集群,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全力保障改善民生,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奋力开创省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建设新局面。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全面完成能耗强度降低和煤炭消费压减任务,推动经济持续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聚力促进投资和消费,持续汇聚区域发展新动能。深入落实市委“项目深化年”工作部署,突出项目化推进、市场化运作、精准化保障、多元化招引,全力恢复和扩大消费,激发各领域投资活力。
全力深化项目建设。树牢“项目为王”意识,加快推进济钢防务空天产业基地等216个产业类项目、洪楼广场片区城市更新等151个建设类项目、新建历城职专北校区等64个民生类项目、工业北路快速路东延等64个基础设施类项目。持续强化土地供给,高效配置土地资源,全年力争完成3000亩土地供应。强化资金保障,用足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特别国债等各类政策。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落实并联审批、容缺受理等工作机制,做到拿地即开工、开工即纳统、竣工即办证,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千亿元以上,保持全市第一。
努力提升招商质效。深化城市合伙人模式,借助高校院所、投行基金、咨询机构等中介组织,设立驻京、驻沪、驻深等招商联络站,扩大招商朋友圈。突出建延补强产业链,围绕主导产业链群,绘就招商图谱,紧盯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策划开展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招商推介活动,按图索骥招引一批央企和总部型企业,集聚一批领军型、平台型企业,引进一批标志性项目和高层次人才,力争新签约项目100个以上、落地投资200亿元以上。
持续激发消费潜力。拓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等新型消费模式,扩大赛事演艺、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等多元化消费供给,办好全国青少年足球邀请赛、国际马术大师赛等重大赛事,引导预制菜产业有序发展,促进直播带货、电商产业健康发展。丰富优化消费场景。推动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开业运营,进一步培育环联夜市、579百工集等精品集市、网红市场,积极争创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大力发展高端商业。加快五星级酒店招引,引进10家商业品牌首店,吸引更多国际知名会展企业、组展机构落户,不断做大城市消费流量。加快发展“银发经济”,打造高质量为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体系。新打造一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培育居民身边的“消费圈”“幸福圈”。
(二)聚力强化科创引领,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新增高新技术企业95家,新增“独角兽”“瞪羚”“专精特新”等高成长型企业20家,培育更多新质生产力,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发挥临港经济开发区制造业主阵地作用,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产业集群。高标准打造“齐鲁光谷”,不断扩大激光产业链集聚优势,形成集研发设计、部件生产、整机组装、应用场景开发于一体的激光产业发展核心区。围绕济南轨道交通产业园和梁王修造厂,依托中车集团、济南重工,引进一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升交通装备智能制造和运维服务能力。发挥商贸支撑优势,依托黄金国贸、陆港供应链、加州通达、全联集采等重点企业,提升大宗贸易规模。促进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平稳发展,建设第四代、低密度高品质住宅,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推广应用新型建材,新增260万平方米绿色建筑,新开工120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培育一批省级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
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产业集群,聚焦第三代半导体产业,依托山东大学、济南晶谷研究院等科研资源,引进一批汽车电子、电力电子、消费电子、传感器等产业项目,进一步完善材料、设计、制造、封测等产业链条,不断扩大产业规模。推动发展现代医药产业集群,围绕“医药、医疗、医养”三大产业链条,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中医药、医疗器械、基因检测、大健康等细分产业。支持齐鲁制药、宏济堂等龙头企业新上产能,推动贝海生物、弘业生物等落地项目加快建设。依托希望组三代基因测序等平台载体,助力基因治疗、伴随诊断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产业化。聚力打造贸易物流产业集群,高质量推进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完善国际陆港功能,打通公、铁、水、空互联交通网。借助前海数贸平台资源,打造“产业带+跨境电商”发展模式,拓展数字贸易生态。全面构建“中欧班列+海铁联运+保税”发展新模式,推动高端物贸集聚,进出口总额增长6%,实际使用外资2.5亿美元以上。提升补强现代服务业。做强科技服务、科创金融、会展经济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服务山东大学、山东省农科院、齐鲁工业大学(省科学院)等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鼓励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研发经费增长16%,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95亿元以上。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新组建3只产业发展基金,金融业增加值增长9%。深化知识产权集聚区建设,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新模式,新引进知识产权服务机构3家。启动国贸二期丝路国际会展中心建设,全力打造济南东部会展核心区。提升家政护理、养老托幼、医养健康、文化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3%,达到全市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