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民族宗教、国防动员、军民融合、退役军人事务、双拥、司法、外事侨台、档案方志、工会、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红十字和关心下一代等各方面、各领域工作全面推进,取得了积极成效。
各位代表!回首过去的一年,我们深切感受到,成绩来之不易,奋斗充满艰辛。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区委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和区政协监督支持、群策群力的结果,是全区干部群众团结拼搏、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新北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区机关、部队、院校、企事业单位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和离退休老同志,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新北区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思危方能居安,知忧才能克难。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动能转换还需要加快,落地优质项目数量偏少,新经济增长点相对不足,未来产业前瞻谋划还不深、抢先布局还不快;二是创新生态还不够活跃,“政产学研”协同不足,引领创新高度的大平台、大企业、大专家较少,科技型企业的数量和水平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三是城市功能还有待提升,高铁新城还在全力建设期,高能级高品质的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需求短期内还不能满足,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承载力还不够强;四是治理能力还面临挑战,财政“紧平衡”和债务管控压力日渐凸显,国资国企管理体制机制还需优化加强,安全环保、信访稳定向好局面需要不断巩固。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在加快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4年工作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常州“万亿之城再出发”的第一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当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交汇叠加,新北正处于红利释放、乘势而上的关键机遇期。刚刚结束的区委五届七次全会,对2024年的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号召全区上下要感恩奋进勇担当、攀高逐新走前列,我们要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落实好各项重点工作和任务。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和区委五届七次全会精神,强化全局思维,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始终保持敢闯敢干、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锐意进取、永不懈怠的攻坚状态,全面落实全市“532”发展战略,纵深推进“三大工程”,持续扮靓“六张高新名片”,全力打造新能源之都核心区,为常州“万亿之城再出发”勇挑大梁、多作贡献,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高新实践而不懈奋斗。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保持正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8%左右,实际到账外资和进出口总额稳中有进,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基本同步,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持续下降,主要污染物减排、单位GDP能耗下降率、大气和水环境质量完成市下达任务。
三、2024年重点工作
围绕今年工作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重点做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产业强基升级,不断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1.聚力做强重大项目支撑。坚持“项目为王”理念不动摇,围绕壮大“两特三新一智能”主导产业,加快布局合成生物、第三代半导体、氢能、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强化“三招三引”协同,培育更多新经济增长点,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力争全年招引优质产业项目不低于100个、服务业项目不低于50个,其中总投资超10亿元或1亿美元产业项目不低于30个、精品外资项目不低于20个。优化国资基金管理运作机制,“以投带引”强化产业投资精准带动和资本市场协同支持。持续优化“招推服一体化2.0模式”,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打造权责明晰、协同联动、环环相扣的闭环推进模式。全力推进比亚迪二期、星宇智能汽车电子及视觉系统中心、捷佳创钙钛矿电池设备产业化等重大产业项目快建设、快投产、快见效。
2.聚力攻坚重点产业强链。做强“新能源之都核心区”,以太阳能光伏及储能、新能源整车及核心零部件、风能氢能关键装备等产业链创新升级为突破口,深化“发、储、送、用、网”各环节融合发展。围绕五大重点产业“八个一”工作机制,加速“筑峰强链”,打造更具优势、更有特色的产业名片。纵深推进“1115”大企业集团培育攻坚行动,力争全年新增百亿级企业1家、50亿级企业2家。积极应对资本市场形势变化,抢抓北交所“高质量建设”机遇,力争新增上市企业4家。深化“链上有约·邻里配套”等活动,加大科技孵化、检测认证、审评核查等公共服务平台供给,构建互相支撑、互促共荣的产业生态圈。
3.聚力加快智能制造赋能。积极响应新型工业化浪潮,落实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三大行动”,以新质生产力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持续深化智改数转,推动省级“星级上云”企业占规上工业企业比重突破30%,打造市级以上智能车间(工厂)15家。聚焦能源物联网、AI大模型、元宇宙等新赛道,力争全年引进数字型企业5家以上。推动“专精特新”矩阵扩容提质,鼓励更多企业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加强技术创新,力争全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突破1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突破60家。着力培育现代服务业龙头企业,力争新增市级以上服务业品牌6家。
(二)聚焦科技自立自强,不断激发区域创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