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以创建和美乡村示范县为引领,构建“一环、两线、两库”发展格局,新创建和美乡村达标村36个、历史文化村落9个、未来乡村2个、现代化美丽城镇示范镇1个、城乡风貌样板区1个,争创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带。打造蔡段美妆村、安隆荷美村等和美乡村示范典型,促进乡村经营增收。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强基增效”行动,新改建一批单村水站、污水处理设施、垃圾中转站。深化农业转移人口共同富裕试点,启动“和聚共富”新三年行动,今年完成搬迁2000人。
共享富裕富足幸福生活。推行村集体经济一村一产业、低收入农户一户一对策增收机制,深化强村富民改革,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加快农村闲置资源盘活利用,推动强村公司高效健康发展,集体经济总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增长均达12%以上,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行政村占比50%以上。通过传统农业转型增效、农产品统种统购统销、基建用工用房需求对接、共富工坊扩面提质等方式多渠道、全方位促进农民增收,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城乡收入倍差持续缩小。
(四)聚力城市建设,谱写“一溪三城”新篇章。科学规划县域空间。按照“一溪三城”布局和生态城市建设的要求,加强“道岗—大济—周墩—喜鹊、外童—薰山—五三—菊水”两个轴线的城市控规和设计研究,提前谋划空间利用和功能布局,加强关键性节点、标志性建筑和主廊道两沿的风貌景观管控。按照“大空间规划和小切口建设”的思路,高起点规划、设计、建设国家公园入口社区,争取开工建设游客接待中心、自然生态博物馆和农遗展览馆,开启国家公园保护开发利用新纪元。加快屏都产业新城开发建设,争取开工物流中心、新电商直播基地、总部经济大楼和浙闽边竹木交易会展中心,弥补功能缺失,培育流量经济,推进工业园区人物产城融合共生。
推进中心城区提升。紧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三大工程”政策机遇,深化北岸、学后、府后、后田四大重点区块旧改方案的可行性、经济性、科学性研究,积极争取支持,适时启动实施。开展市政设施补短提升,加快全域“污水零直排区”二期建设,推进城镇燃气扩面、垃圾填埋综合治理等工程。启动“全域幸福河湖”工程,实现松源溪主城区段提档升级。完成庆元大道景观提升二期工程,谋划过境公路两沿整治提升。加速逸品梦居、仑山路区块商住楼盘开发建设。坚持“拆改建”与“微改造”相结合,建成一批未来社区、城市公园,逐步改善城区人居环境。
实施城市精益管理。将精益管理的理念运用于城市管理,通过“小成本、小切口、小盆景、小确幸”,把变化撒到街头巷尾,实现撒豆成兵的作用;把满意从茶余饭后汇起,实现聚沙成塔的效果。开展“环境卫生、道路交通、园林绿化、供排水、防涝、燃气”6大专项体检,开工建设城市排水防涝提升项目,有效提高城市承载的韧性弹性。深化“数字城市”建设,全面贯通管道燃气、城市防涝等场景应用,用好数字执法、数字环卫、数字园林等信息化手段,常态化开展油烟扰民、空调滴水、占道经营、泔水饲养、不文明养犬等专项整治,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持续推进存量违建整治,全力争创无违建创先争优示范典型。
(五)聚力绿色崛起,谱写“两山”转化新篇章。走好生态环境保护路。始终以最高的担当和自觉守护生态环境,聚焦“无废城市”创建,高水平协同减污、降碳、护绿、发展一体化推进,加快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和低碳乡镇、村建设。狠抓畜禽养殖排放、农业面源污染、基建施工污染、秸秆焚烧等重点领域环境问题整改,细化治污工作颗粒度,确保地表水环境和空气环境质量指数持续领跑全省。深化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抓实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应用,探寻资源变资金的新路子。
打好国家公园优势牌。构建“保护控制区+辐射带动区+联动发展区”三级联动发展格局,持续开展百山祖冷杉等珍稀濒危动植物保护与研究,建立“天空地”一体化智慧监测平台;加快一批生物多样性示范阵地和科普研学体验地建设,投用黄皮野外博物馆展线、桐梓环境教育点,建成“环浙步道”30公里;建设生物多样性长期监测样地11个,举办生物多样性国际研讨会,全面提升百山祖知名度、美誉度,加快创成百山祖国家公园。
下好特有资源先手棋。持续拓宽“两山”转化通道,高质量完成林业“五富工程”,加快推进国储林项目,完成集约人工林栽培、中幼林抚育和现有林改造1.5万亩,建成全省首批林业碳汇先行基地。全力争取“以竹代塑”应用推广基地,加快高产笋竹两用林培育,建设竹林示范基地1000亩,复制推广成功经验,适时启动竹林共富,促进全产业链提升。深化食用菌种质资源库建设,建成香菇育种评价平台,筛选优特异种质资源30份,新申报国家品种权保护4份。加快生物科技研究院建设,力促生态资源科研成果转化运用。
(六)聚力共富建设,谱写民生福祉新篇章。做优服务供给。深化教育跃阶攀高行动,深入推进“县中崛起”,创成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建成投用大坑口幼儿园,开工实验幼儿园迁建、职业高中扩建、庆中教学楼新建等一批教育基础设施提升项目。高标准实施“健康庆元”建设,加快人民医院迁建工程,建成残疾人康复中心,深化与浙大二院、省中医药大学等院校合作,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创成省健康促进县,谋划实施浙南闽北医疗高地建设。深入实施“体育+”三年行动计划,开展竞技体育“培鹰育苗”,谋划水上运动训练基地和省级皮划艇激流回旋基地建设。举办廊桥文化节、青少年轮滑等一系列文体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文娱生活。
做实民生保障。坚持置就业于民生之首,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大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力度,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准确掌握企业用工需求和员工服务需求,开展政企联手,切实加强劳动力供给保障。欠薪线索动态化解率维持在94.5%以上。深化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9%以上,稳步推进“浙丽保”“长护险”等工作。提升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正式运营屏都社会福利中心,实现乡镇康养联合体全覆盖,每万老年人口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数达24人以上,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