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链式发展体系。实施链长支撑计划,建立健全“四个一”链长制工作模式[10],加快打造新材料、油品、粮食、高端装备制造、远洋渔业等标志性产业链,全面实施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系统推进产业谋划、项目招引、问题协调、要素保障等系列工作,为产业链集群发展保驾护航。实施链主培育计划,全力支持聚泰、华康、大洋世家等重点企业组链成群,推动金鹰、森森、华业等本土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培育省市链主型企业8家以上。实施链主伙伴计划,分链条梳理制定“产业+人才”发展图谱和招引地图,吸纳引育人才创业项目、优质本土企业、市外领军企业强链补链,全力营造产业链、人才链融合发展良好生态。
优化评估评价体系。加强工作绩效、发展质效全流程回溯复盘,建立完善量化细化、闭环推进的产业发展工作机制。制定实施船舶修造、水产加工等重点行业综合评价标准,落实推进培育支持、改造提升、整治整改、淘汰清退等“四个一批”分级管理措施,持续推动增洲重工、大神洲船舶等企业合作重整,激励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扎实开展扶持政策、资金使用效果“穿透式”评估[11],推动政策精细迭代、资金精准滴灌。
(二)搭建更优质的经济发展平台
坚持平台第一支撑,以赶超的姿态推动能级跃升,以系统的理念强化现代管理,以开放的胸襟拥抱更大市场,全力激活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提升核心平台。谋划实施定海工业园区现代园区建设三年行动,加快推进万马装备智造园等18个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打造产业集群、企业集聚、资源集约、功能集合的现代化产业平台,力争园区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进一步完善园区建设管理机制,加快实施5000吨级公共液体化工码头、集中供热等基础设施项目,全面整治提升园区厂区环境风貌,不断增强安全生产等综合管理能力。
力推首发工程[12]。加快农产品(粮食)大宗商品基地全市实干争先首发工程建设,力争实现进口粮食中转量2900万吨、增长4.3%,粮食加工量200万吨、增长5.3%,国内贸易额85亿元、增长6.3%。争取华康股份200万吨玉米精深加工项目一期建成投产,加快中储粮二期21.6万吨粮食仓储、太丰高端休闲食品加工项目建设,保障玉米胚芽油和变性淀粉加工项目顺利开工,全力招引大豆精深加工等领域链主项目。深化与大连商品交易所、深圳前海联合交易中心对接合作,突破开展进口大豆期货交割、仓单质押等业务。
建强发展阵地。聚力打造新材料产业园,努力推动聚泰新能源材料项目一期今年四季度试生产,确保杰森生物质能源项目开工建设,积极推动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深入推进远洋渔业小镇建设,加快实施中水金枪鱼研发中心等项目,支持大洋世家、舟渔、兴业等龙头企业向精深加工、综合利用等领域延伸拓展。深化打造定海海洋科学城,深耕船舶电子设备、卫星通信、导航定位等重点领域,加快二期产业园建设,力促低轨卫星海洋通信等在谈项目落地。攻坚突破高端制造产业园建设发展,争取引进落地一批制造业优质项目。持续深化“一镇街一抓手”,完善镇街平台联动机制,积极发展螺杆、汽配等镇域特色产业,以最强合力跑出产业集聚加速度。
(三)健全更有力的项目攻坚机制
坚持项目第一抓手,以全民合力激发招商热情,以攻坚态势加速投资释放,以高效保障优化发展环境,持续夯实经济稳进提质的基本盘。
深化招商蓄能。坚持以商引商、链式招商,掀起全域全员招商新热潮,争取全年招引落地重点产业项目14个以上、其中10亿元以上先进制造业项目3个,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以上。聚焦产业发展导向,加快推进天安生物新材料等在谈项目签约落地。继续发挥百万招商大奖激励引导作用,进一步浓厚全民招商氛围。持续深化招商引资资源共享、利益联结机制,鼓励镇街、平台协同招商。进一步拓展“飞地招商”,正式运营定海·宁波人才飞地。
强化投资牵引。坚定不移扩大有效投资,实施省“千项万亿”重大项目16个125.6亿元、市重点项目51个215.9亿元,力争实现制造业投资150亿元、增长130%以上。始终坚持“项目为王”,充分发挥重大项目推进专班作用,奋力保障甬舟铁路及甬舟高速复线全线开工,确保盐田港油气储运基地等项目建成投产,推动国能三期、南北海工等项目释放投资。
优化要素保障。编制完成国土空间分区规划,盘活整治低效闲置用地800亩、新增耕地1500亩,力争供应各类项目用地2000亩以上。推动资源、资金向重大项目、重点区域集中,积极争取中央万亿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及政策性金融工具项目资金,全力保障重点项目资金、能耗等需求。
(四)激发更强劲的企业发展活力
坚持创新第一动力,以更大力度培优育强,以更优举措赋能增效,以更宽视野招才引智,努力激发企业生生不息的发展活力。
强化梯级发展。深入实施“凤凰行动”,推动华业塑机上市发行、新诺佳生物启动股改,加大8家重点储备企业引导培育力度,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多层次对接资本市场。深入实施规上企业“双倍增”行动,积极推动企业“小升规”“个转企”,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家以上。大力支持企业领跑细分赛道,力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取得新突破,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6家以上。
深化创新提质。深化数字经济提质行动,实施数字化产业化项目15个,打造一批数字产业省级试点,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上营收增长5%以上。开展新一轮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实施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项目8个,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5家以上。深入实施“两清零一提升2.0”攻坚行动[13],持续扩大规上企业研发活动覆盖面,实现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投入8.7亿元、增长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