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重点领域改革攻坚。以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为牵引,优化提升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开展电子营业执照集成试点,深化重点产业定制化服务,丰富“一类事”特色场景,完善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机制,打造全链条、全天候、全过程为企服务新生态,建设营商环境最优市。纵深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全面提升执法质效。实行建设用地使用权和海域使用权联合出让。探索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改革。实施国资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提升地瓜经济拓展力。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持续打好“稳拓调”组合拳,提升大宗商品贸易、离岸贸易、数字贸易,大力发展国际船舶维修、服务外包、跨境电商,推进海外仓资源对接布局,完成外贸进出口37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亿美元。支持“走出去”建立境外远洋渔业基地。
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精准高效实施好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举措,推动社会资本有得投、放心投、投得好。推动政商交往正面、负面和倡导清单落地落细,积极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免申即享。
(三)主攻海洋经济,更大力度推进产业提效。推进海洋经济翻番行动,深耕九大现代海洋产业链,加快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发展壮大先进制造业。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持续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全面开展“155”链群培育,协同推进基础再造、数实融合、智能制造、强链补链,持续壮大绿色石化新材料、能源资源消费结算等优势产业,打造区域性特色产业集群。深化“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推进机器上楼、机器换人,支持传统产业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快机械螺杆、汽配、粮油加工向精密制造、智能汽车配套、高端蛋白食品等转型提升。擦亮国家船舶与海工装备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招牌,加快构建高端特种船舶、海工与非船装备、修理改装、船配制造、设计与工程服务等全产业链,实现船舶与海工装备产值350亿元以上。发展海洋智能装备、智能电子、海洋通信等数字海洋产业,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推进工业“智改数转”,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达到85%以上。推进风电、光伏、潮流能开发建设,加快先进信息材料、氢能及储能装备制造产业落地,谋划发展蓝碳产业,建设海上可再生能源发展平台。
推进服务业锻长补短。深入实施服务业“百千万”工程,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港航服务业、专业服务业,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5%。建设小干现代海事服务功能岛,全面落实启运港退税等政策,大力发展航运金融、航运交易、海事法律等高端服务业,全市海事服务总产出630亿元。支持龙头、特色航运企业发展,推进锚地供应服务从单一供油向物料补给、检验检测等“一站式”服务拓展。推进企业上市,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推动金融业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加快消费扩容提质。激发有潜能的消费,举办系列促消费活动100场次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抓好普陀城北水街、新城茶山浦水街、欢乐海湾、朱家尖保利双乐园等建设运营,加快打造一批城市消费地标。推动商业餐饮、批发零售、文旅休闲等持续升温,扩大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培育体育赛事、短视频、网红打卡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加快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国家级试点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商业设施,提升群众“家门口的幸福”。
(四)聚力项目攻坚,更强攻势夯实发展后劲。坚持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迭代投资赛马激励等组合拳,聚力扩大有效益的投资。
构建高能级产业平台。聚焦八大发展平台,加速重大项目集聚、主导产业做强、综合实力跃升,培育“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建设鱼山绿色石化和战略新材料产业基地,谋划推进基地三期,推动产业向中下游、向高端绿色延伸,打造枢纽型储运加工基地。建设金塘先进新材料产业园,推进金塘新材料项目加快建设。建设六横先进制造和清洁能源岛,统筹抓好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等产业培育。推进石化拓展区建设,推动岱山经开区发展配套新材料产业。建设高新区新材料产业平台,聚焦光伏、先进信息材料、光电、装备制造,加快推进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建设,打造产城融合发展高地。全面推动“产业集群+特色园区”发展,加快定海工业园区转型升级,打造高端装备制造园。推动普陀经开区、半升洞及鲁家峙等区块更新提升,做优生命健康及海洋生物医药、冷链物流等产业。
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发挥重大项目压舱石作用,实施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重大项目47个,年度投资525亿元;安排市重点项目245个,年度投资885.7亿元。提高项目建设效率,紧盯落地、开工、生产、达产,开工建设鱼山电厂、金塘电厂等项目,聚力推进高端新材料、高性能树脂等百亿级项目建设,确保舟山电厂三期、六横电厂二期、岱山1号海上风电等能源项目建成投运。加大新能源、新材料、城市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投资力度,谋划实施一批支撑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力争完成先进制造业投资380亿元以上、清洁能源投资190亿元以上。
更大力度强化项目招引。把项目招引与产业集群培育更紧密地结合起来,统筹推进招大引强和增资扩产,完善重点地区招商网络,加强专业化招商队伍建设,全力推进先进制造“100行动”,广泛开展产业链招商、资本招商、以商引商,签约落地亿元以上产业项目90个,其中十亿级产业项目18个以上。健全招商项目常态化推进机制,引导区域间产业链协同,及时打通审批、供地、融资等堵点卡点,确保项目招得来、落得下、建得快。
持续加强资源要素保障。承接“8+4”经济政策体系,争取更多项目纳入省级项目计划和用地、资金、能耗、排放保障。把握政策取向,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发国债等增量政策支持,做深做实项目前期,争取最大份额。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全年供地1.3万亩以上。创新投融资机制,优化绿色石化与新材料基金等政府投资基金运营,引入更多战略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