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安徽省)淮南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1月16日)

  (八)更加主动防范化解风险,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抓好防风险。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积极稳妥化解存量房地产风险,加强在建房地产项目监管,防止出现新的风险。扎实做好“保交楼”“难安置”“办证难”等问题整治。稳妥防范处置政府债务风险,坚决遏制增量,妥善化解存量。有效处置农商行金融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争取金融化债试点,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全力保安全。修订完善市级专项应急预案,推动安全生产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启动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突出抓好煤矿、化工、建筑施工、消防、交通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深化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建立经营性自建房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大力推进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坚决遏制事故多发势头。实施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全面开展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守护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强力护稳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严格执行公开接访、带案下访等制度,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充分发挥“E治理”平台作用,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体系。推进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深化“警网融合+”和风险隐患联防联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打早除小”工作,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做好人民防空工作,不断提升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水平,全力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良好局面。更好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作用,进一步做好民族宗教、援藏援疆、外事侨务等工作。

  (九)更加用心用情改善民生,着力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群众。高标准实施50项民生实事,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在高质量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推进共同富裕。

  大力推动就业创业。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落实“家门口”就业政策举措和就业困难人员“一人一策”援助计划,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城镇新增就业3.7万人以上。整合用好就业培训资金,与企业用工需求紧密结合,切实提高使用绩效。深化创业淮南行动,加大返乡创业支持力度,争创省级创新创业孵化载体7个以上。用好省级灵活用工服务监管试点平台,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化规范化体系化建设。健全完善治理欠薪长效机制,保障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适应新型城镇化进程,抓好教育资源布局调整和优化整合。推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大力推动集团化办学,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0所、中小学180所,推动初中强校建设、特色高中创建,深化与北师大、安师大等合作办学,建成北师大淮南实验学校南区、安师大附属淮南高新学校二期。推动凤台县、田家庵区创建省级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区,促进田家庵区、谢家集区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实施新时代强师计划和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三名”工程,加大教职工统筹配置和跨区域调整力度,建成市教师进修学校。巩固提升“双减”成效。促进老年教育、继续教育持续发展。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加强健康淮南建设。统筹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坚持预防、治疗、康复一体推进,加快名医、名科、名院培育建设,促进公立医院、民营医院良性互动、错位发展,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质量医疗服务。积极申报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推动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南区全面投用,争创国家职业健康区域医疗中心。加快市中医院新院、市高新人民医院建成投用,加强与长三角知名医院深度合作。开展紧密型医共体和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深入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提升计划”,不断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深化医养结合,推进市老年公寓、残疾人康复中心、市精神卫生社会福利中心等规范运营。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打造DIP改革“淮南模式”。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扎实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持续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共享,建成口袋体育公园6个,让群众拥有更多的健身运动空间。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各方协同联动的社会保障工作机制,持续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着力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关注失独老人等特殊群体,不断完善扶助关爱机制。落实生育支持政策,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政策,保障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高度关注“一老一小”需求,实施养老服务三年行动计划,完成居家适老化改造2100户,新增养老床位700张,积极解决老年人就医用药、康养照护等急难愁盼问题。完善托育服务设施空间规划,推进托育服务中心布局建设,新增婴幼儿托位3200个。加快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支持残疾人、红十字、慈善、老龄工作、关心下一代、志愿服务等事业发展,促进广播电视、地震、气象、档案、地方志、邮政快递、机关事务管理等工作再上新台阶。

  (十)更加注重高水平改革开放,着力打造更优发展环境。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做好政府系统机构改革工作。深入开展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出台加强和规范国有投融资公司管理办法,加快国有投融资公司市场化专业化转型发展。进一步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制定国有闲置资产盘活利用工作方案,提升国有资源资产运营收益。落实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举措,持续推进零基预算改革,深化财政绩效提升三年行动。优化市区财政体制,提高市级财政统筹能力,增强市辖区财政保障能力。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评估。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工期和质量管理,及时推进竣工验收和决算审计。加大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能力建设,实现担保倍数大幅提升、担保费率明显下降。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加快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统筹做好“标准地”改革提升、“亩均论英雄”改革突破、闲置低效用地清理攻坚,深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1027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