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消费扩容升级。积极争创县域商业“领跑县”,加快县域物流配送中心升级改造,新增限上商贸企业40家。开展“2024徽动消费促进年”系列活动,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持续推出摩旅音乐节、山羊美食节等文娱促消费活动。构建万达-老街城市商圈,开放运营翔海广场,加快建设稷力·光明里、九街综合商业街等项目,打造特色街区3条,培育省级“老字号”品牌2个。创新消费场景,推动云旅游、云娱乐、云课堂等业态发展。
争创全域旅游示范区。高质量完成全域旅游规划,构建“一核四区多点”发展格局,辐射带动省际毗邻文旅联盟圈。加快打造省级姜尚文化旅游度假区,提升格林童话世界、古沈国历史文化园景区品质,加快建设顺河老街二期,支持文王工业文化园创建3A级景区。积极培育研学游新业态,加快实施宋集槐花公园田园综合体、姜寨姜尚文化旅游建设项目,打造长官杂技“非遗市集”,培育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4个。办好和美乡村篮球赛、“村晚”系列文体活动,实现游客人次、旅游收入双提升。
(五)突出抓好绿色转型,推进生态保护治理。坚持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协同共进,聚焦系统化治理、一体化保护、绿色化发展,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区域性生态强县。
提升环境质量。加快推动第三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深入开展工业废气、建筑扬尘、餐饮油烟等重点污染源专项治理行动,实现PM2.5平均浓度持续下降、空气优良天数比例稳步上升。纵深推进“河长制”,专项整治入河排污口,综合治理农村黑臭水体21条,基本消除城区黑臭水体。启动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四期扩建项目,提高乡镇污水处理厂运营水平。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持续开展新污染物治理,推动“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
加强生态保护。推动美丽幸福河湖建设,启动界南河治理项目,加快白马沟生态修复,实施泉河洼地治理工程。建成智慧水务综合调度中心,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完成生态红线和自然保护地优化调整,加强森林资源管护,新增造林300亩,创建森林村庄6个。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开展增殖放流,规范天然水域垂钓行为,加大有害生物专业化统防统治。
促进绿色发展。推进“双碳”减排,建立县级排污权储备库,积极参与碳排放权、排污权市场化交易。开展单位能耗产出效益综合评价,支持晋煤中能、友泉化工等企业清洁低碳转型,完成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任务。加强秸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建成“三全”模式生物天然气宋集站点。培育壮大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加快建设三峡能源黄岭风电场,新增新能源装机容量20万千瓦以上。
(六)突出抓好改革创新,集聚发展内生动能。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优环境,强化科技支撑,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加快国有企业市场化转型发展,健全绩效评价和薪酬待遇考核制度,临晟集团营收突破15亿元。深化零基预算改革,进一步优化整合现行支出政策。深入开展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综合改革,强化“亩均论英雄”结果运用,差异化配置财政、金融、土地等要素资源。全面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工作,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高质量完成农业农村、科技创新等领域机构改革。
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深化与长三角中心城市互联互通,推动教育、医疗、文旅、体育等领域深层次交流合作,促进更多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精准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引进长三角亿元以上项目30个,到位资金占比超50%。推进长三角绿色食品供应基地建设,打造长三角“大粮仓”“大厨房”,建成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4个,实现农产品销售额35亿元。提升与长三角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交流合作成效,组织开展互访学习500人次,采用“人才飞地”模式,柔性引进领军人才20名。
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实施创优营商环境对标提升行动,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四张清单”。实施法治环境建设工程,完善政府诚信履约机制,积极兑现涉企奖补政策。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破除妨碍市场公平竞争的隐性壁垒。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件事一次办”,推进综合窗口改革。推深做实民营企业家参与政策制定、决策评估等制度,发扬企业家精神,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常态化开展星期六要素保障会商会、“政企恳谈会”,全力做好用工、用地等服务保障。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积极争创省级创新型县,持续推进科技企业梯次培育,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家、科研平台5个。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发放科技贷款5000万元。深化与高校院所产学研合作,建设科创企业孵化园,申报省级及以上重点研发计划3个,实施技改项目20个。高标准提升临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成立肉牛良种研发中心,挂牌临泉生姜科技小院,积极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坚持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抢占低空经济、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新赛道。
(七)突出抓好群众期盼,增进民生福祉保障。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快建设英才荟萃的区域性人才强县、优质均衡的区域性医疗卫生强县、人民满意的区域性教育强县。
推进多渠道就业创业。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开展“2+N”专场招聘会、“招才引智高校行”招聘会150场,新增城镇实名制就业6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大力实施“家门口”就业三年行动,“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覆盖率达60%。深化“接您回家”活动,落实“人才兴临”“临商回临”等政策,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亿元,吸引返乡创业350人。支持皖北经济技术学校创办高职专科院校,高标准规划建设临泉技工学校,新增技能人才2000人,培养高级工320人,推动人口大县向优质人力资源开发基地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