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江西省)安福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2月21日)

  (四)坚持效率效能效益协同,深化改革开放。用改革的办法、开放的视野、高效的服务,破解瓶颈、集聚资源,让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更强、活力更足。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投融资平台优化升级,通过整合优质资产注入、拓展矿产开发等业务,推动县城控集团资产达200亿元以上,大幅提升经营造血能力。深入推进普惠金融改革,加快绿色金融、数字金融、供应链金融发展,实现绿色金融贷款余额年均增长15%以上。提升产业引导基金市场化、专业化运作水平,真正敢用会用、用好用活。扎实做好机构改革组织实施工作,稳步推进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全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等国家级试点示范,努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加强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的合作,深化与东莞、湘赣边等区域对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深入实施招大引强攻坚突破行动,紧盯“三类500强⑲”、行业龙头等头部企业,深入开展基金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敲门招商,力争引进亿元以上项目50个以上,其中50亿元以上的制造业重大项目1个,优强重点产业项目2个以上。强化外贸企业“一企一策”帮扶,力争全年现汇进资1200万美元以上,实际利用省外项目资金增长5.5%。

  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擦亮“安心办”政务服务品牌,推进赣服通6.0和政务服务示范大厅建设,最大限度做到“一次办、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纵深推进全省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常态化举办亲清连心政企恳谈会,大力推行企业安静期、超时默许制、首违不罚等举措,实打实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扎实推进数字政府三年行动,打破数据壁垒,推进应用创新、场景再造。完善惠企政策兑现便捷机制,实现政策精准推送、应享尽享,力争为企业减负8亿元以上,确保营商环境评价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五)坚持价值颜值增值统一,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注重功能品质兼顾、内涵形象并举,打造居者自豪、来者流连的幸福家园。

  建设神形兼备精致城市。着力优布局,加快推进城北西片区商贸综合体、起凤山旅游度假区等项目建设,补齐补强改善居住、便民服务、文旅休闲等功能,打造高品质城市新区;扎实推进城南片区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建设棚改安置房624套,改造5个老旧小区1353户。着力提品质,完成大市场路、公园路等市政道路建设,推进新能源充电桩、智慧路灯、智慧停车系统建设,实施城区闲置地块微更新行动,精心建设一批生态停车场、口袋公园。着力强管理,探索油烟智慧监测,实现油烟浓度监测精细化、智能化管理,积极创建省级生态园林城市,打造人民满意的高品质城市。

  发展绿色生态现代农业。坚持标准化提品质、规模化建基地、品牌化增效益,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供销集配产业园、数智化物流产业园建设,畅通工业品下行和农产品上行通道。坚决守好耕地保护红线,完成高标准农田年度建设任务,实施乡镇灌溉能力提升工程,探索集体代管、全程托管、土地入股、租赁等多种土地流转模式,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深度融入“赣鄱正品”和“井冈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推进省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和富硒功能农业重点县建设,提升“福字号”“富硒牌”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美誉度;支持牧草产业扩种增效,大力推广早稻前种植车前草,力争富民产业种植面积达到63万亩以上。抢占绿色食品、休闲农业等新赛道,延伸“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产业链条,推动农业综合产值突破112亿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完善遇困即扶防贫新机制,强化产业联农带农,确保脱贫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巩固8个市级示范村创建成果,新建100个美丽乡村基础点和5个精品点,打造3条乡村旅游带,加快50个行政村建设行动。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竣工运行,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创建一批“四融一共”重点村。坚持水岸同治,充分发挥县河湖灌溉中心在农田管护、水利养护、河道保洁等工作中的作用。稳妥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统一管控农房风貌,建设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的现代农村。

  (六)坚持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筑牢绿色屏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始终生机盎然。

  深入实施污染防治。抓紧抓实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扎实开展新“八大标志性战役⑳30个专项行动”。深入开展治气攻坚,实施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强化扬尘、工业废气、汽车尾气、餐饮油烟、秸秆焚烧等领域综合治理,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深入实施治水行动,纵深推进城区雨污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新建和改造排水管网45.7公里,加快补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短板;扎实开展入河排污口、饮用水水源地、农村黑臭水体专项整治,确保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在100%。深入推进治土清废,强化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推进污染耕地治理,推动垃圾分类向农村延伸,加快创建“无废城市21”。

  扎实推进生态修复。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国家储备林基地等项目建设,新增人工造林1.8万亩、退化林修复3.5万亩。深化“三线一单22”分区管控体系应用,强化“绿盾”自然保护地监督,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日常监管,实施耕地休耕轮作制度,推进黄龙病综合治理、松材线虫病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申报国家“以竹代塑”应用推广基地,推动竹制品融入日常生活,减少塑料制品使用。

  畅通“两山”转换通道。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动“生态+产业”深度融合,争创国家级“两山”基地。用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等政策,深入推进GEP核算23试点工作,构建“两山”金融服务体系,推进林权收储担保体系落地,全面推广林业碳汇遥感指数保险,打造“两山”转换金融创新品牌;加快12个“两山”转化项目建设,推动“两山”公司24市场化运作、实体化运营,加快绿色矿山建设,打造生态矿区,畅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1021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