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2年1月27日在保定市徐水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保定市徐水区人民政府区长 李志永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徐水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1年工作回顾
2021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之年,是激情奋进“十四五”[1]、再造一个新保定的开局之年,也是徐水砥砺前行、攻坚克难的发展之年。一年来,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依靠全区人民,抢抓机遇谋发展,奋发作为勇担当,努力在打造品质生活之城、构建京雄保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上当先锋、作表率、走在前,较好完成了区人大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抓经济促发展,综合实力稳居前列。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0.8亿元(不含长城数据),同比增长8.3%,增速全市第一;全部财政收入完成64.4亿元,同比增长19.1%,总量全市第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6亿元,同比增长5.7%,总量全市第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1.2%,全市第一;实际利用外资6705万美元,全市第五;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8.7亿元,同比增长10.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9585元、22798元,同比分别增长8%和12%。开发区实现营业收入1456亿元,同比增长13%,财政收入45亿元,同比增长18.6%。全区经济发展呈现稳中有升、持续向好的态势,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二)抓机遇谋长远,协同发展蓄势加速。主动对接北京、全力服务雄安,当好京雄保一体化发展的样板标杆。全年共引进北京项目10个,总投资33.4亿元。容易、安大两条建材通道建成通车,公路驿站主体完工;“油气氢”合建站完成验收,百辆级氢能重卡投运,规模、里程全球第一;雄忻高铁、R1线、北三环东延正在积极推进。雄安调蓄库骨料加工系统全部投产,累计供应骨料427万吨。投资8000万元、占地30亩的雄安地下骨灰堂项目正在组织验收。投资7500万元的全国首个零碳交通能源互联项目启动建设。
(三)调结构促转型,高质量发展动能增强。三次产业结构占比更趋合理。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5亿元,粮食总产量达7.3亿斤。全区现代农业园区8家;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家,总数达11家,实现营业收入19.6亿元;登记注册家庭农场1262家,居全市第一;甜糯玉米产业发展经验在全省推广。成功承办保定市“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签约项目23个、金额45亿元。持续壮大以长城、巨力、风帆、东方雨虹、百度等企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我区获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省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园区”“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铭锐汽车、雅果食品等15个技改项目列入“省千项技改项目库”。科畅电气、北奥特车被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5家,总数达91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6家,总数达60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08家,总数达766家。新增规上服务业6家,总数达16家。全区年纳税超亿元企业6家,超千万元企业36家,超百万元企业183家。
(四)提品质促更新,城乡面貌持续改观。13个乡镇、107个村规划编制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优化东市场、北上关、迎宾大道三个片区的规划设计,修改15个控制性详规,麒麟店村庄规划作为省级试点在全省推广。投资2.6亿元的西外环南段工程进场施工,投资1亿元的双丰大街、文化路、聚源大街北延项目加快推进。投资3500万元完成20个老旧小区改造。新建装配式建筑31.1万平方米,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15.2万平方米。新建8个公共停车场、3740个停车泊位。建成15个口袋公园、2个省级园林小区,刘伶醉厂区获评省园林式单位,生态公园、刘伶公园分别获评省四星级、三星级公园。我区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城镇创建工作验收。投资3500万元提升改造农村公路36.5公里;新增3条公交线路,城乡公交一体化日趋完善。完成65个村的生活污水治理,河道垃圾清理实现市场化运营。投资8.27亿元实施农村生活水源江水置换,35.6万人具备通水条件,完成率112.3%。推进“厕所革命”[3],累计改厕1.5万座。实施农村饮水工程维护项目,更新输水管道22公里,直接受益人口11.5万。
(五)重管控严治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坚持“周调度、月点评”,开展施工工地扬尘、机动车尾气、洗城净天、洁净徐水等专项治理行动。坚持“精准治污”,落实“一厂一策”,395家企业实行差异化管控;坚持“科学治污”,增设空气监测站90个、高清禁烧探头10个,启用智慧化监控平台、机动车尾气监测系统等现代化设备,环境违法查处能力显著增强。全年优良天数达到243天,同比增长31天,空气质量“退后十”[4]工作受到省生态环境厅表扬。扎实推进河道“清五乱”[5]行动,累计清理垃圾1.5万方,封堵非法排污口17处,“黑臭水体”“纳污坑塘”实现动态清零。投资4亿元的排水管网雨污分流项目、2.2亿元的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9800万元的供水管网二期项目全部完工,瀑河水质应急保障工程投入使用,全年向白洋淀生态补水1.3亿立方米,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标准,为20年来最好水平。2021年5月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来我区调研,对瀑河生态治理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六)守初心谋福祉,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贯彻全市教育创新发展大会精神,出台基础教育高品质发展和尊师重教系列举措,与山东杜郎口中学、西安铁一中签订对口帮扶协议。严格落实“双减”[6]政策,实现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全覆盖。办学条件持续改善,投资2.2亿元的日新学校投入使用,新增学位3360个;投资1760万元改扩建农村学校6所。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教育部“1+X”[7]试点加快建设,完成7个证书专业鉴定。高考成绩名列前茅,118名学生被“双一流”[8]大学录取,“强基计划”[9]上线人数893人。我区获评“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完成全民健身中心改扩建工程,丰富刘伶公园、瀑河公园等场所健身功能,实现城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长城汽车马拉松激情开跑。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医院完成二甲评审验收,与多家知名三甲医院签订远程诊疗协议,医疗水平显著提升。推动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多渠道就业创业,开展补贴性培训9126人次、社会性培训7763人次,新增城镇就业3970人,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社会救助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发放低保补贴1680万元,特困金1323万元,医保参保补贴26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