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5年1月7日在天津市蓟州区第二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区长 张建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全面建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典范城市的关键一年。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和区委工作安排,坚持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认真落实“四个善作善成”重要要求,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和“三新”“三量”工作,深入实施“一四五八”发展思路,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社会大局保持稳定,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
——经济运行总体向好。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一季好于一季,预计全年增长3.5%,回升向好的势头进一步巩固。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3.8亿元,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3%,经济积极因素不断积累。预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7万余元,增长5.5%,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高。
——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增一批绿色工厂、数字车间,工业技改投资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增速位居全市前列。重点产业链协同创新深入实施,新材料产业被认定为市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三环奥纳获评市级单项冠军。新能源产业有序布局,风电光伏开工项目投资规模15亿元,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获国家批复。供应链经济积极推进,100万平方米仓储物流设施招商取得实质进展,全区新落地大宗商品交易企业13家,引入首店21家,获评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科技创新平台取得突破,博菲德市级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8个产学研合作项目示范推广。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分别发展到201家和116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34.5亿元,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有效提升。
——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增强,预计农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00亿元,粮食总产再创历史新高,我区列入全国粮食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名单。都市型农业提质增效,获批设施蔬菜国家级优势产业集群,“蓟州农品”入围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影响力指数榜单,农产品进京销售额超13亿元。乡村旅游焕发新活力,我区入选全国文旅赋能乡村振兴十佳案例,成功创建全市首批国家级民宿,市级乡村旅游重点片区打造首年见成效。和美乡村建设深入推进,穿芳峪英歌寨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9个乡村振兴示范村通过市级验收,331个经济薄弱村扶持发展任务顺利完成,一批乡村治理典型成为全市推广案例。
——文化传承发展成效彰显。文物保护不断加强,启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编制完成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平津战役前线司令部旧址修缮等国保项目获批实施。文化资源价值进一步释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保护展示、渔阳古街保护更新等活化利用项目加快推进,《遇见·蓟州》等系列丛书出版发行,新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8个。文旅融合更加深入,独乐寺成为《黑神话:悟空》天津唯一取景地,“蓟州烽火”被列入全市六大红色资源体验线路,国家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取得实效。全域旅游加快打造,我区入选全国首批气候康养旅游十强城市,津围北二线入选“行在乡村 游在路上”全国十大最美自驾路,建成球幕飞行影院、潮玩谷旅游度假区等一批高品质项目,40余项重点文旅活动异彩纷呈。全年接待游客264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1亿元,分别增长11.9%和15.4%。
——城乡环境持续改善。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减污降碳完成市下达目标,空气环境质量稳居全市首位,地表水监测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保持100%,州河获评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不断加强,完成林业有害生物除治作业8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5平方公里以上,矿山修复工程开工面积达到11.2平方公里。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通过国家核查,市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加快推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监测评价连续7年被评为“变好”等次。宜居水平进一步提升,改造老旧小区32.5万平方米、农村危房75户,建成4个口袋公园,扩容提质园林绿地1.4万平方米。城市面貌明显改善,6条主次干路路面和交通设施整体焕新,完成街景立面整治40余处,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经验在全市推广,国家卫生区创建通过市级考核验收。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十项民心工程圆满完成,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进一步增强。就业服务加力提效,新增城乡就业6000人以上,“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全民参保扎实推进,基本养老和医保等社保待遇稳步提高。社会救助更加精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救助范围。“一老一小”有效保障,新增养老床位540个,建成托育服务机构46家,居家养老补贴、高龄津贴等政策全面落实。教育资源供给增量提质,城东学校、两所民办高中、一所社区幼儿园投入办学,新增学位5670个。公乐小学列为教育部教学改革实验校,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经验做法入选全国百佳案例。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纵深推进,在全国率先打造了区、镇、村三级胸痛救治体系,364所村级卫生室纳入医保联网结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29万余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万余场,3台村晚入选全国示范展示名单,迎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系列活动丰富多彩。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下营镇入选全国十大登山户外运动特色目的地,我区体育健儿勇夺全国柔道锦标赛冠军,中国冰壶联赛、全国短道速滑冠军赛等一系列国家级赛事在蓟举办。
加强民族宗教侨务工作,孙各庄隆福寺村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发展全域科普事业,创建2个国家级科技小院。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发挥作用,做好统计、外事等工作,残疾人、红十字、老龄、广电等事业取得新进步。
一年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狠抓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增强贯彻执行各项政策要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各项措施的协同性和针对性,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点工作有效推进,蓟州发展的动力和后劲更加充足!
(一)聚焦“三新”、做实“三量”,巩固扩大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制定落实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行动方案,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场景,增加中高端产品供给。完善经济运行预警监测机制,不折不扣落实产业链撮合对接、结构性减税等惠企帮扶措施,提振市场预期和企业家信心。市场主体总量增长3%,新注册企业增长7%,“四上”企业增长9.2%。把握逆周期调节政策取向,聚焦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提升,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全年落地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2个、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增发国债项目6个、专项债项目8个,获批资金11.4亿元。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13个项目获设备购置资金支持,拉动投资6.5亿元,支持以旧换新商品交易8681笔,直接带动消费1.9亿元。落实内涵式发展要求,建立“3+10+N”工作机制,加大资产盘活力度,以存量换增量。全年盘活存量土地6400亩、房产86万平方米,实现收益4.3亿元,华宇商务中心、蓟州体育馆等标志性载体焕发新机,棋景乐园等一批优质项目落地见效。
(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启动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57项重点任务加快推进。竞争类国企资源进一步整合优化,平台类国企实现年度转型退出目标,国资国企持续瘦身健体。认真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意见,开展“十百千万”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健全政企常态化沟通和问题解决机制,累计为企业办实事1000余件。完成财政金融机构改革,制定出台乡镇财政体制管理办法,稳定基层“三保”,激励财源培植。扎实推进农业农村领域改革,宅改试点任务圆满完成,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深化拓展,农村集体产权进场交易额突破8亿元。促进政务服务精简提速,打造“高效办成一件事”场景11项,推出39个“免申即享”服务,项目投资全程帮办覆盖率100%。改革完善重点项目生成机制和全员招商工作体系,组织开展项目“大比武、打擂台”和高质量发展现场观摩,创新举办“向新发力 聚质赋能”蓟州品牌推介会和共享新“蓟”遇 携手绘“津”彩系列招商引资活动,营造开放包容、开拓进取的投资氛围。全年新谋划项目57个,投资规模538亿元;国内招商产业项目到位额22亿元,直接利用外资同比增长7.6%。
(三)精准承接、有效对接,更深程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坚持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1+4”工程深入实施。初步编制完成“专业化承接平台”规划方案,开发区基础设施全面更新,投资66.6亿元的古城新城联动更新项目正式启动,产业导入同步推进。积极争取首都优质资源,新设北京单位在蓟机构37个,新落地北京项目投资额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65.9%。完善“农品进京”供应体系,新建区域性直播电商基地,建成联丰预制菜南区等冷链物流项目,开展产需对接活动40场次,订单制会员发展到5000家。紧密协同首都文旅头部企业,建立资源共享、市场互动、客源互推合作机制,蓟州文旅首次走进北京颐和园、奥体中心、首都机场等知名地标。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刊播发我区报道1142条,外省市游客占比超过50%。深化“京东黄金走廊”“平蓟三兴”协作,建立交通、产业、生态等六个一体化机制,多域联动取得新成效。
(四)强基固本、筑牢底线,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立足蓟州特殊区情,切实加强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成功应对“8·10”特大暴雨,迅速反应、提级防范、果断处置,全程未出现人员伤亡,群众生产生活秩序迅速恢复;有效守护林木资源,优化“空、地、人”三位一体防控布局,实现国家级森防专业队、灭火直升机驻防蓟州;加力实施总投资37亿元的13个防灾减灾项目,基层基础应急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同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聚焦燃气、消防、危化、交通、施工等重点领域,防风险、除隐患,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积极推进电力“迎峰过冬”、供热“冬病夏治”,抓好能源保供,城市运行安全更有保障。认真落实全市债务化解方案,争取增量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年度债务化解目标圆满完成。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平安蓟州建设取得新成效。创建全市首个国防动员教育基地,国防动员人员防护体系建设规范成为全市行业标准。退役军人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双拥”工作基础进一步巩固。
(五)凝心铸魂、务实奋进,着力提高政府治理效能。加强政治建设,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府系统工作人员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持续增强。加强法治建设,坚持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复。加强作风建设,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工作作风,以“解决一个难题、打造两个亮点”为抓手,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发展局面更加巩固。加强廉政建设,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践行“过紧日子”思想,深入纠治“四风”,风清气正、正气充盈的氛围日益浓厚。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成之惟艰、来之不易。这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正确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上下砥砺攻坚、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全体驻蓟单位干部职工、驻蓟部队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蓟州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政府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主要是: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够牢固,经济总量弱、市场主体少的面貌还没有从根本上扭转;新动能引育力度还不够,产业转型升级任务比较艰巨;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公共服务供给还不充足;营商环境仍需改善,开放合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我们一定坚持问题导向,务求发展实效,全力推进各项工作,决不辜负人民的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