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2月26日)

  (二)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充分释放发展活力动力

  聚焦“科技创新年”,将科技创新作为产业创新原动力,牢牢扭住自主创新“牛鼻子”,推动科创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胜势。

  做优创新平台。推动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突破15家。启动建设中化集团“化工过程技术研究院项目”国家级科创平台。加快建设智能工业数据解析与优化实验室、哈尔滨工业大学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沈阳分平台。扩大沈阳中关村京沈合作效应,引入科技组团10个以上。“科创中国”融通平台创新资源集聚度提升20%以上。

  育强创新主体。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储备推进通用沈机立式加工中心等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55个,推动沈鼓集团特大型空分装置加快应用。力争科技型企业突破4500家,增长25%,全区研发经费增长10%以上。做实沈阳工业大学创新港,建强沈阳化工大学科技园,加快哈尔滨工业大学技术转移分中心、中科院-沈阳产研院成果转化基地建设,推动高纯稀土金属制备中试项目落地。力争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达到45%以上。

  涵养创新生态。搭建孵化器梯度培育体系,推动双创载体提质升级,新增市级以上孵化器不少于10个。持续引育壮大科技领军人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落实“6+2+1”博士引进计划[23],加快“2+4+1”人才发展板块[24]建设,打造北方地区研发人才高地,引进高层次人才100名以上。扩大科技金融服务范围,覆盖科技型企业30%以上,发放贷款不低于30亿元。扩大“京沈汇”常态化路演品牌效应,举办双创活动不少于100场。有效统筹科技、人才、资源要素,扩大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三)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在重点领域实现新突破

  大胆勇涉险滩,向改革要动力、要红利,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用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勇气扫平发展中的障碍。

  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抓好“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改革,综合窗口覆盖率超80%。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功能,深度拓展“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应用场景。实现中德园“一条龙”便企服务平台高效运行,高标准建设“数字政务大厅”,推行无差别综合受理和企业会客模式。用足用好各级惠企政策举措,利用一切资源,动员一切力量,旗帜鲜明、理直气壮支持市场主体发展壮大。针对民营企业面临的突出困难,及时推出有含金量、有针对性的办法举措。助推顺义科技等重点企业上市。开展“我陪群众走流程”活动。着力构建新型亲清政商关系,切实帮助经营主体排忧解难,让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成为铁西的金字招牌。

  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完善“管委会+平台公司”运行机制,推进中德园法定机构改革取得新经验,探索经开区目标管理运行新模式和内控增效新机制。优化政府序列机构改革,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基层治理等领域全链条服务职能。推动土地、金融、数据、技术、人力资源等领域改革走深走实,增强要素市场化配置。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加快“四项结构改革”[25],推动中德园三大平台公司和铁西国资集团做大规模、做强主业、提升效益,实现中德开资产规模突破百亿。加快完成沈鼓集团二轮混改。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提升国有资本监管运营能力,实现区属国有企业资产总值超400亿元。

  (四)坚持多维度全向发力,高水平建设对外开放高地

  主动对接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持续拓展开放通道,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提升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水平。

  提升开放平台能级。全力打造中德合作新标杆和国家级对外开放窗口,持续办好“中德创新委员会”“德国铁西日”等品牌活动,提升国际交往紧密度。建成中德企业国际创新孵化中心二、三期,提升德国离岸创新中心商事化运营能力,增强链接国际循环功能。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推动经开区向国家级经开区第一方阵加速迈进。

  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挖掘向东向北开放优势,支持企业开拓欧洲、东北亚等国际市场,积极参加进博会、制博会等重要展会,举办、参加海外招商活动10场以上,引导外资投向制造业、新能源、生产性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力争引进外资项目20个。拓展“跨境电商+直播”等外贸新模式,力争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50%,实际利用外资、进出口总额继续领跑全市。

  提速开放通道建设。积极促进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加强与周边城市政策对接、产业互嵌、创新协同。加快建设沈阳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支持沈阳智慧陆港、中储现代物流园、物流平台大厦等项目建设,打造沈阳首个智能物流立体网络服务平台。深化国际产业合作,建设国际学术交流中心,链接沈阳中欧班列中心西部场站等开放资源,塑造引力更强的开放环境。

  (五)坚持以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提高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全力保障粮食生产。深入开展耕地质量提升工程,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8万亩,实施保护性耕作5万亩。强化粮油单产提升项目扶持力度,壮大水稻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区,健全粮食收储收购体系。推广科技农业应用,提升农机装备科技化、智能化水平。扩大政策、金融支持,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引进和培育科技、生态农业,做大特色农产品品牌,壮大农事龙头企业,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实施现代种业行动,推进同富渔业600万尾鱼种引繁项目。持续强化农民增收举措,集体经济年收入超20万元村达20个以上。创建特色民宿项目,积极融接沈阳近郊都市农文旅休闲圈。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db/951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