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辽宁省)瓦房店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

  培育新兴产业。积极拓展新材料产业。抓住电动汽车高速增长带来的机遇,加快中天锂电池等项目建设,积极对接贝特瑞等行业领军企业,逐步形成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集群,着力打造在行业中有影响力的新材料基地。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坚持风能、光能、氢能全市“一盘棋”,推进陆地风电、屋顶分布式光伏、绿色氢能与液态阳光项目建设,谋划海上风电、滩涂光伏、抽水蓄能、氢能装备制造等产业布局,厚植绿色产业根基。不断丰富现代服务业类型。准确把握产业融合、品质生活、人口变化的趋势需求,引进培育现代物流、商务信息、策源设计、金融服务、专业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新型商贸、养老育幼、家政服务、宠物经济等生活性服务业,推动多业态互促互进、联动发展。

  立足科技创新。加快人才集聚、创新强工,切实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增强自主创新和源头创新能力。着力做好科技型企业的梯度培育,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35家、高新技术企业25家、雏鹰企业5家、瞪羚企业1家。深化地校企科技合作,强化产学研融通创新,围绕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开展攻关,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力争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0%。

  加快数字赋能。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支持瑞谷科技等重点企业开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打造一批工业互联网样板企业。积极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建立完善政务数据共享交换机制,加快大数据中心建设步伐,推进政务服务主题数据库建设,提高数字化服务水平。持续推进5G基站建设,强化智能联动,拓展智慧应用场景。大力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统筹布局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推动数字技术和经济社会深度渗透、加速融合,让数字经济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引擎。

  三、全面提升改革开放水平,打造营商环境的县域标杆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动力源泉,以改革破壁垒,以开放拓空间,以服务优环境,不断破解发展瓶颈、增强发展活力、创造发展优势。

  更大力度深化改革。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强化“管委会+公司”模式,发挥产业招商服务平台作用,推进开发区与属地乡镇街道共建共享,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园区承载力和运营力。推进国企改革,进一步优化市属国有企业体系架构,强力推动复州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及东风水库水资源再利用EOD[15]项目,加快处置闲置资产,盘活存量资源,提升国有资本运营水平。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在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重点要素市场化配置方面推出一批管用有效的改革措施,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推进土地利用综合改革,精准衔接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严守“三条控制线”[16],切实提高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农村集体“三资”[17]管理制度建设,全面推开“三资”管理平台运行。推进农垦改革,完成大河、苇套、得利寺3家国有农场企业化改革工作。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完善体制机制,拓展服务领域,改造升级薄弱基层社2家,开展土地社会化托管服务1.5万亩。

  更高层次扩大开放。大力开展全员招商引资工作,深挖有效项目线索,组织职能部门和招商专员进行后续的项目招商、洽谈、签约和落地等工作。认真筹备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辽宁沿海经济带等区域招商活动,围绕轴承、汽车零部件、清洁能源、农产品深加工等优势产业进行招商。聚焦瓦房店、长兴岛、太平湾区域协同发展,重点在装备制造、原材料供给和生产性服务业项目上加大招引力度。扎实开展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对口合作。引进上市公司、头部企业,打造优质龙头产业项目。力争签约项目120个以上,签约额度300亿元,落地项目60个以上,进资110亿元。

  更实举措优化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业务流程、线上应用标准化,打造更多的“一件事”事项。加大线上线下融合力度,提升基层政务服务效能,实现高频事项就近办、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构建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体系。在新开办企业全流程1个环节、0成本、4小时办结基础上,实现涉企事项集成化、场景化服务。实施社会投资类项目“告知承诺+清单制”;将涉及土地储备的相关评估和调查费用纳入土地储备成本;简化产业园区建设项目环评,提升在线审批效能;完善信用体系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城乡一体的发展格局

  坚持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并重,在管理方面精雕细琢,全力做好城乡融合文章,不断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让城市功能布局更优、承载能力更强、生活环境更美。

  高标准实施城市更新。高点定位做好城市规划,优化城市形态,合理布局功能。科学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引导城镇空间布局与开发强度、发展潜力相适应。加快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持续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启动南环路(生态城—东安大街)直通隧道、康乐街建设,完成黑大线、复三线道路维修改造32公里,大中修农村公路60公里,设立汽车充电桩502个,改善道路交通环境,完成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工作。有序推进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改造二期、龙山污水处理厂扩容提标、城区桥梁维修加固和燃气分输站、供气站、管网建设等重点城建工程,改造老旧小区住宅楼536栋、153.7万平方米,推动城市加快迈向高能级。

  高效能强化城市管理。以法治手段“塑形象”,疏堵结合加大环境整治和执法力度,推进卫生保洁、生活垃圾分类等精细化管理,标本兼治加强燃放烟花爆竹、养犬、交通秩序等管理工作,规范夜市摊点,保持打击违建高压态势,营造干净、整洁、有序、安全的城市环境,迎接国家卫生城复审。以制度保障“强筋骨”,建立健全常态化检查考核等工作机制,压实部门、乡街、网格等层面责任,划细划小管理单元,实现管理全覆盖、无缝隙,发挥大数据、第三方等作用,完善智慧化、数字化治理体系,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以文明创建“提内涵”,锚定第七轮县级文明城市验收目标,强化核心价值引领,全面深化移风易俗,在全社会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实现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的全面提升。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db/697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