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吉林省)长春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月9日)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做精做强。实施工业级CMOS、光电信息产业园、长智光谷等项目,加快“吉林一号”卫星组网,光电信息产业产值突破650亿元。建设金赛、瑞宙、百克3大生产基地,安沃高新基因、吴太医药二期竣工,生物制品所承接生产奥密克戎疫苗,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超过330亿元。围绕打造双碳示范城,加快氢能产业研究院、国电投氢能产业园和加氢站建设,支持一汽生产公交、环卫等氢燃料电池车。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实施一批5G网络、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四新设施”,算力中心建成投用,数字化改造企业400家,打造智慧车间500个,引进抖音、360集团等头部企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8%。

  推动现代服务业提档增效。聚焦十大重点产业链,推动检验检测、认证评估等机构建设,更好涵育产业生态。引进一批国内优势平台企业,支持本地大型企业建设自营平台、中小平台企业加快成长。着力壮大现代物流、软件信息、研发设计等行业,推进长春智慧法务区建设,生产性服务业占比超过50%,万达长春国际影都等服务业集聚区达到45个,营业收入超过200亿元。推进文化创意城建设,立足消夏、冰雪两大品牌,全方位打造东部生态文旅带、中部伊通河“水文化”高端消费区、西部商旅消费新亮点,旅游收入增长20%以上。

  推动重点支柱产业健康发展。出台建筑业扶持政策,引导本地大型企业与央企联合投标,鼓励本地企业对外承包工程,支持外埠企业本地化经营,建筑业产值增长4%以上。大力发展房地产业,纾解优质房企困难,满足合理融资需求。争取国家专项贷款加快商品房去库存试点,通过政府团购商品房,用于棚户区改造回迁、保障性住房和租赁住房。强化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作用,健全政策性融资担保、再担保体系,常态化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建立市场主体放款“白名单”。积极申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新增上市企业3家。

  (二)落实扩大内需战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发挥消费基础作用和投资关键作用,强化政策支持引导,挖掘释放有效需求,大力提振消费者和投资者信心。

  着力刺激消费需求。培育长春国际汽车城全业态,新建汽车交易中心,完善后市场服务体系,放大汽博会带动效应,扩大二手车出口,深入开展“旗E春城”行动,提高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出台新的房地产促进政策,继续实施进城农民、人才购房补贴以及“商转公”等政策,建设房地产交易中心,持续举办房交会,商品房销售面积突破550万平方米。加快建设新兴消费城,大力发展首店经济、冰雪经济、夜经济,打造特色街区30条,办好电影节、航空展、农博会等100场展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160亿元。

  全力扩大有效投资。全年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1200个,产业项目超过50%,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900亿元。深入谋划推进15个投资超百亿元项目,着力打造东北亚博览中心、华润综合服务中心,加快建设旭阳中法智能产业园、肉牛融合示范等产业基地。瞄准国家产业导向和政策取向,做好向上争取工作。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开展精准招商,引进重大项目不少于300个,引资额增长15%以上。抓好企业技改扩能,技改投资增长7%。

  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健全民营企业政策直达机制,鼓励指导民营企业参与城市重大工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引导商业银行对资金周转困难企业贷款给予续贷、展期。积极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问题。推动大型平台降低中小商户收费,帮助中小微企业提升网络营销能力。加强企业供需对接,政府采购面向中小企业预留份额。全社会广伸援手,助力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恢复元气、焕发活力。

  (三)突出创新核心地位,不断塑造发展优势。依托国家自创区,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城,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五链融合”。

  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支持大企大所大校申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技术创新中心。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00户,“专精特新”企业达到1500户,全社会R&D投入增长10%以上。加快建设环吉大“双创”生态圈、北湖科创广场,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科技园区”全链条孵化体系。

  构筑高效率转化体系。以市场需求和企业问题为导向,加强产学研合作,推行“揭榜挂帅”,围绕汽车核心零部件、高速动车组、新材料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强化科技成果高效精准对接,建成科技大市场,创新成果转化利益分享机制,发挥长兴基金作用,撬动社会资本跟投,科技成果转化500项以上,本地转化率突破65%。

  打造高品质人才生态。实施人才服务提升工程,打造人才创新港,升级人才大市场,筹建人才集团,建设青年人才城。抓好人才新政升级版落地,在引培留用上全面发力,推动生活保障、收入分配、职称评定、知识产权收益等政策快享见效。留长大学生10万人以上。

  (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激发经济社会活力。坚持以改革解难题、以开放拓空间,更好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

  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政务服务“即来即办”事项超过40%,工程建设杜绝“隐形预审”,惠企利民政策扩大“免申即享”范围。新增市场主体20万户。实施数字政府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动政策一网通查、服务一网通办。

  纵深推进改革。强化国资国企改革,优化资本布局,拓展经营业态。加快开发区改革,明晰主业、强化招商、完善体制。抓好国家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加快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推动城建市级管理权限下放。

  扩大对外开放。全面提升中韩示范区、临空经济示范区等开放引领功能。推进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利用海外仓扩大优势产品出口,服务产业配套。兴隆综保区进出口额突破85亿元,跨境电商成交额超过5亿元。办好中德汽车大会等活动,扩大与日韩、欧美经贸交流。务实推进津长、长杭及与省内市州合作。进出口总额增长3%左右。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db/477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