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划项目提档升级。围绕“五大安全”“三篇大文章”、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工程,紧扣国家、省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包装策划项目,着力提高项目成熟度,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力争谋划包装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债券项目投资额660亿元,谋划储备项目总投资达到5000亿元。
招引项目提质增效。绘制招商图谱,改进考核办法,建立项目落地奖励机制,聚焦主导产业,瞄准大型央企和头部企业,条块联动、精心组织、精准出击,重点推进50大招商引资项目,力争全年签约重点项目500个以上,落地300个以上,实际到位内资增长15%以上。
项目建设提质突破。强化重大项目市级统筹,全年重点推动50大社会投资项目、20大工业“四改”项目、10大城建项目开工建设。坚持服务跟着项目走、要素随着项目配、干部围着项目转,常态化开展“项目拉练”“集中开工”活动,持续开展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攻坚行动,全程帮办代办包办,加快龙潭抽水蓄能、福鞍燃气轮机、雨森生活用纸二期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开工建设中能精细化工产业基地、七彩科技研发总部、辽河干流防洪提升工程等重点项目,建成沈海高速北出口连接线、隆镁科技新型镁材示范工厂等项目,营造“开工项目源源不断、施工项目热火朝天、竣工项目接二连三、投产项目达产满产”的良好氛围。全年开复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650个以上。
(三)抓转型调结构,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奋力争先。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充分发挥工业引领带动作用,不断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持续做好“三篇大文章”。深化“双鞍”融合,与鞍钢开展联合招商,吸引域外供应链企业落户,支持本地重点企业与鞍钢构建配套联合体,不断提升钢铁精深加工水平,提高头部企业本地配套率。推进西鞍山铁矿、陈台沟铁矿等项目全面加速,争创国家矿石储备基地。完成菱镁矿业权整合,严控浮选及镁砂产能,推进隆承高温材料深加工等项目建成投产,加快世界级菱镁产业基地建设。实施关宝山矿业智慧工厂、浦项耐火等“四改”项目220个以上。围绕氢能、磁动力、激光及光电显示、电池等新兴产业,以创新链紧密衔接上下游企业,加快推进奇新光电电子纸、奥亿达液流储能电池电极用碳毡等重点项目建设,不断积蓄先进制造业发展动能。
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用好应用场景和数据资源优势,发布数字经济应用场景机会清单,全力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加快数字产业园二期工程建设,推广利尔智能生产线等数字化产品扩大应用,推动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建设,支持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打造鞍钢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辽宁钢铁行业中心,新建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30个,培育市级以上数字化标杆企业10家。
加快提升产业园区发展质量。优化园区发展规划,强化要素保障,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深化“标准地+承诺制”“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突出特色化、专业化,推进“12+A4”主导产业上规模、延链条、壮筋骨,加速产业集聚。在各地区重点抓好优势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的基础上,支持高新区发展激光及光电显示、超高压输变电;经开区发展汽车及零部件、氢能和磁动力;千山风景区发展文旅康养产业;海城经开区发展菱镁深加工、装备制造;腾鳌经开区发展钢铁及深加工、精细化工;台安经开区发展彩涂板、高端纸制品;台安农开区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岫岩玉产业开发区发展玉文化、金属包装;铁西经开区发展清洁能源装备;立山经开区发展节能环保装备、高端钢丝绳;千山区发展冶金矿山装备,创建省级经济开发区。
(四)抓重点破藩篱,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奋力争先。以改革促进高水平开放、以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创造更多应用场景、更优开放平台,更好吸引优质资源要素聚集。
持续做优“鞍心”营商品牌。全面加强法治环境和信用环境建设,开展涉企营商环境问题整治化解专项行动,加快推动政府拖欠款、招商引资承诺不兑现、“净地不净”等政府历史遗留失信问题有效解决,各级政府严格兑现承诺、严禁失信违诺,自觉做诚实守信的坚定践行者、维护者;推进“互联网+监管”系统应用,完善失信联合惩戒和守信联合激励制度,擦亮“信用城市”招牌。优化升级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拓展“只提交一次”“智能办”“在线开具证明”等数字化审批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持续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加快基层政务服务场所标准化、全覆盖建设,争取我市“一网通办”“一窗综办”走在全省前列。
深入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开展国企减亏增效专项行动,引导国企树立强烈的开拓市场和自主经营意识,推进集团层面混改,实行骨干员工持股,通过改革改出好结构、好机制。推进国企专业化整合,聚焦主责主业,把资源向主业集聚、向优势企业集聚,实现强身健体、提质增效。深化央地合作,做好主动服务,让中省直企业在鞍山找到“家”的感觉。发展壮大民营经济,落地落细落实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政策,优化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企业家能力素质培训,严控涉企收费,清理政府采购、招投标等领域不合理限制,坚决打破各种“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把营商环境评价权交给市场主体,让企业家在鞍山感受到更多亲切感、归属感、获得感。
着力推进高水平开放。统筹贸易通道和平台建设,加快打造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六体系两平台”,建成鞍山陆港保税物流中心,推进保税仓库投入运营。扩大对外经贸,推动鞍山成为中欧班列首发城市,力争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出口达到6.5亿美元。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加大对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招商力度,鼓励丹佛斯、日本工装等行业头部企业扩大在鞍投资,加快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力争实际利用外资实现倍增。多措并举扩大交流合作,进一步拓展友城网络,深化鞍宁合作,深度融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和辽东绿色经济区,构建高质量发展区域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