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一批重点改革。加快实施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等国家级试点任务。参照上海临港新片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争取国家赋予大连自贸片区更多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改革权限。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壮大集体经济,鼓励发展高端民宿、田园采摘等乡村旅游业,促进农民增收。加快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理顺专业化体制机制。夯实教育、医疗、粮食等领域系统变革,打造更多群众有感的“金普样板”。
(四)坚持更高水平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外资支撑高质量发展
推动重大开放的窗口实践走深走实,全力打造新时代对外开放新前沿、构筑开放合作新高地、增创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拓展对外交流能力。进一步廓清国际规则和底层逻辑,聚焦中日、中韩、中德、中欧等合作载体和平台建设,以更宽视野和更大力度吸引外资投资实业,设立功能性机构。完成好利用国际市场资源的关键命题,瞄准“433+1”产业体系,出海找老朋友,组团交新朋友,开展全员招商、全面招商、以商招商、平台招商、资本招商,以最大程度便利支持新区头部外企增资延链、配套串链。推进中日生态示范新城建设,加速东陶陶瓷洁具等标志性外资项目开工,打造日资企业在华投资首选地。加快启动中新(大连)产业园,优化招商专业团队建设和投资路径设计,构建大连与新加坡全方位开放合作新典范。
增强外贸综合实力。着力培育壮大冷链物流分拨仓储、汽车平行进口、企业贸易综合服务等平台,积极吸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入驻。大力挖掘外贸增长点,持续推进俄贤动力煤、托克辽港原油、慧算账东北运营总部等项目,做大专业贸易、离岸贸易、数字贸易。多元化开拓国际市场,明晰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高标准经贸协议的规制和标准,引导企业抢抓当前RCEP关税减让和贸易便利化等政策机遇大显身手,推动优势产能、装备、技术、品牌和标准“走出去”。充分利用金融稳外贸手段,切实为企业纾解进出口难题“精准滴灌”。
提高内外兼修功力。积极参与辽宁“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加速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主动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以投行思维、链式思维、增量思维持续深耕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招商合作。紧紧跟进各类国家利好政策,跑步前进争取政策资金。继续做好对口帮扶,深化山海协作。
(五)坚持城乡陆海统筹,构筑空间格局承载高质量发展
完善基础配套功能,推动城乡联动、优势互补、资源优化配置,全面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优化重点区域功能。高标准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推动空间布局整体优化、功能体系整体完善、发展能级整体提升,增强“四湾十四园”发展的协同性和充分性,对优质项目用地用海计划实现“应保尽保”。高质量铺展逍遥湾、金石湾、金州产业新园、中日生态示范新城、普湾北等重点区域建设,让湾区开放度、要素集聚度、消费活跃度、通道顺畅度全面提升。
加快城市更新突破。不断探索城市更新模式和资金平衡机制,高水平推进南部城区等城市更新项目群建设,把更多的人文、创意、时尚、美学元素融入城市设计,用更高质量的功能业态填充低效空间。扶持龙头房地产企业健康成长,支持刚需和改善型、人才公寓住房消费。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将宜居韧性和智能安全作为城市的基础和标配。持续升级城市美好,实施老旧小区改造208.5万平方米,完成 61个老旧小区民生设施综合提升。
提升基础设施品质。加快推进丹东线改扩建、民和大桥维修等重点工程建设。新改扩建城市道路9条,完成城市道路大修2.7万平方米,下大气力优化城区主要堵点交通组织。新建改造农村公路70公里,建设十七线、石东线2条美丽农村路。完成金州产业新园供热源点及配套管网建设。推进海岸东方C区正式电工程,新建10kV配电站2座。全面整合全区33家瓶装液化气站,统一开展用气配送和安全检查。启动全区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实施河道清淤、水库加固等水利工程19项。
(六)坚持厚植生态底色,筑牢高质量发展生态屏障
践行绿色低碳既是发展要求也是发展机遇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用心建设美丽新区。
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发展。完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减污降碳、高效安全储能等绿色技术,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建材产业园。构建“金普绿动”氢能产业发展路径,筹划氢能汽车组装基地,设立国内首家氢能人才实训基地。支持辽港集团创建氢能应用示范港,建成6座“五位一体”综合加能站,推动国创氢能燃料电池等“双碳”产业链项目建成投产。谋划发展燃料电池无人机、小型飞机等通用航空产业。深入实施气候投融资试点和EOD项目实践,不断扩大生态环境领域信贷规模。
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成果。全面完成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案件销号及反馈意见整改任务。实施登沙河流域生态整治工程,推进入海河流、排污口整治,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加快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强化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整治、重污染天气应对及扬尘管控,全力保障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达标300天以上。高标准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加强畜禽养殖禁养区污染防治监管,实施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完成造林3000亩,涵养秀美山海的“碳汇”能力。
推广绿色生态生活方式。开展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示范创建活动。深化垃圾分类管理,加快推进垃圾焚烧厂一期扩建工程,建成南部城区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加快完善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网,全年至少建成30座充电站和3000台充电终端。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年创建34个美丽宜居村,全区美丽示范(宜居)村占比要达到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