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实施攻坚行动,奋力拓展增长空间
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以重大项目谋划建设为牵引,持续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培育和打造经济增长新的支撑。
加快建设重点区域。抢抓大船易地升级改造机遇,扎实做好搬迁旧厂区产业谋划工作,积极推动渔轮公司等周边配套企业完成搬迁。继续做实长春路贯通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东关街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实现核心区域竣工,让百年老街以崭新姿态为城区发展赋能添彩。统筹谋划、加快推进胜利桥北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整体包装、联动活化区域资源,重塑大连城市的原点形象。坚持风貌保护、文化传承、功能重塑于一体,科学编制凤鸣街、化物所等历史风貌街区保护规划。推进201路有轨电车沿线升级改造。增设“海上游大连”线路,优化提升南部滨海岸线。
积极盘活闲置资源。牢固树立“寸土必惜、寸土必用、寸土不弃、寸土不闲”的理念,通过依法征收、合作开发、政策引导等方式,让“沉睡资源”变“澎湃动能”。推动铁路西货站、信达水产等地块挂牌出让,加快星海绿山城南侧联通地块、衡器厂地块收储。深化老工业遗存类资源转型发展,推进英和水产制品厂等闲置工业厂房盘活。加快盘活闲置楼宇资源,推动凯旋商城C座、心族大酒店等闲置楼宇利用取得实效。
持续扩大有效投资。积极争取、管好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加快推进“两新一重”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等一批补短板工程,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推进大同街地下人行通道支通道与主通道尽快连通,中心城区智慧停车、森林动物园二期表演场改造等项目开工建设,棒棰岛食品集团地块开发等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做大大连基金产业园,推动新兴产业和重大项目落地。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提升招商引资实效。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大小并举、内外并重、量质并进,推动招商引资工作提速提质提效。发挥商会、行业协会集聚优势,做实以企招企、以商招商文章。将招商引资与闲置地块、楼宇、厂房盘活紧密结合,破解招商引资要素瓶颈,实现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双赢。发展总部经济,拓展产业链条,大力引进高端商务、现代商贸、文化创意、金融服务、医疗健康等产业,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项目落地西岗。
(二)加快提档升级,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强化工业支撑,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
坚持创新驱动。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坚持创新生态、创新平台、创新人才“三位一体”推进,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加强梯度培育,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50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雏鹰企业5家、瞪羚企业2家以上。高质量建设一二九街科技创新片区,推进大工—西岗科创产业园二、三期建设,做实大连化物所—西岗科创产业园建设前期工作,推动各种创新要素加速集聚,鼓励以“带土移植”方式一体引进项目、团队和技术,加快打造高水平科创产业园和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区。
建设贸易强区。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打造核心商圈与特色街区互补、线上与线下融合的商业发展模式,促进商贸消费提质扩容。创新奥林匹克、香炉礁等商圈消费场景,推动跨境电商、直播带货等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发展。支持各方力量开展社区商业化改造,推进标准化农贸市场建设,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开展“GO购西岗乐活节”等系列促消费活动,持续激发消费潜力。主动对接自贸试验区、中日(大连)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引导企业用足用好RCEP政策,借助进博会、中日博览会、辽洽会等平台,开拓多元化市场。
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以5G和千兆光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在医疗、养老、旅游、智慧停车等领域打造更多数字应用场景,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新型工业化,鼓励大船、华锐重工联合产业上下游企业和高校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发展都市型工业,谋划推进都市工业产业园,支持华锐智能研究院等企业深耕工业互联网,加快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支持亚洲渔港打造中国海鲜预制菜第一品牌。
(三)全面深化改革,打造良好发展生态
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营造干部敢为、企业敢干、地方敢闯、群众敢首创的良好发展环境。
全面创优营商环境。大力倡导痛快办事、公正服务文化,深入落实大连市营商环境升级三年行动方案,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网上办理深度,开展“跨省通办”服务,增加“全市通办”事项,推动政务服务事项由“网上可办”向“全程网办”转变。推进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和社区便民服务站标准化建设,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落实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覆盖清单管理和分类推进审批制度改革。拓展“证照联办”场景,积极营造公开、透明、便捷的市场准入准营环境。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全覆盖。全面提升信用监管效能。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不断完善国有企业监管模式和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高效整合配置资源,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提升运营管理专业化水平,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成立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公司,更好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通过自用、共享、调剂、出租、处置等多种方式,提升国有资产盘活利用效率。探索建立公共服务交易平台,促进政府购买服务规范发展。依法依规推进集体企业改制。有效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