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行政更加严格。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司法、审计、社会和舆论监督,36件人大建议、64件政协提案高质量办结。认真落实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坚持“三重一大”集体决策,行政规范性文件公平竞争审查全面有效。持续开展财政直达资金管理使用、减税降费、营商环境、工程建设等领域的监督工作。深入推进“八五”普法,持续加强重点领域政务公开,做好政策解读回应,提升政府公信力。
工作作风更加务实。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四风”。坚持以上率下,发扬斗争精神,深入民生领域“急难愁盼”问题和项目建设主战场,有效推进问题解决。文风会风持续好转,政府会议次数压缩35%,发文数量下降20%。加强财政收支管理,有效压减预算支出1.27亿元。协同办公系统推进党政机关高效运行。
同时,根据中央精神和省市要求,科学编制《数字经济十四五规划》《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高质量完成铁北规划重大项目布局工作,民族宗教、档案、工商联、残疾人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回首一年来的工作,我们面临的发展压力巨大,遇到的困难前所未有。但我们发扬斗争精神,全区上下顽强拼搏、昂扬向上,汇聚攻坚力量,蓄积笃行之功,在经济发展、疫情防控、社会稳定等各项工作中,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得到省市的肯定和表彰。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亲切关怀,离不开区委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的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离退休老同志,向中省市驻区单位和驻区部队、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凌河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各种风险相互交织叠加,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挑战;二是工业领域短板明显,服务业突破瓶颈受阻,经济质量尚未在辽西地区形成引领辐射作用;三是高质量发展信心不够坚决、措施不够扎实,创新、开放的氛围不够浓厚;四是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生态环境、城市建设等领域诸多问题仍然存在;五是个别干部还存在担当精神缺乏、斗争本领不强、实干能力不足的问题。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找出问题症结,科学制定破解办法,全力加以解决。
二、2023年主要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之年,是加快建设更具影响力的辽宁沿海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区和辽西中心城市功能核心区的关键之年。科学研判、准确把握明年发展形势,对于凌河发展大局和全区百姓福祉至关重要,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好斗争准备。
2023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以及锦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要求,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内部挖潜、发展破题、创新驱动,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加强开放合作,积极融入东北陆海新通道大格局,咬住“两个城区”建设目标,增强“一区三园”载体活力,优化“金廊银带”商业布局,抢抓铁北开发历史机遇,加快建成创业经济示范区,在高质量建设辽西中心城市的生动实践中贡献凌河力量!
2023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6%;引进国内到位资金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440万美元;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100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和7%。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着力推进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高质量发展,打造创业经济示范区
大力培育市场主体。提供创业就业培训,鼓励培育各类院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工作者、企业员工等为代表的主力军成为创业创新市场主体。鼓励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向新模式、新业态转变。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采取资助、配套、贴息等方式支持其发展,争取更多企业列入省、市科技专精特新“小巨人”扶持计划。坚持以创业带就业,大力激发市场活力,年内新增市场主体5000家,实现“个转企”100家,企个比达到35%以上。
打造双创平台品牌。利用闲置厂房和楼宇,通过“工改工+旧地盘活”模式,承接“双创”成熟项目,建设都市工业创业平台。推进“锦绣星空”、青年数字文创产业园等双创园区建设。利用“一山两河”自然生态、辽沈战役红色文化、古玩交易历史印记、夜市美食文化等资源,打造环凌河旅游带,建设全域旅游创业平台。围绕“金廊银带”商业布局,推动千盛购物广场、百货大楼向智能化、多样化商业服务综合体转型。升级改造原凌河供电局、原华联商厦等闲置资产,壮大商圈规模,打造新商贸创业平台。优化全民创业创新环境,打造“凌河市集”“凌河家政”“凌河数字”“凌河教育”“凌河小店”“凌河文创”六个特色创业品牌,形成门类齐全、遍地开花的创业品牌集聚区。
推进科技数字赋能。坚持“凌河可以科创、凌河必须科创、凌河全域科创”思想,把科技创新作为城区发展第一动力,推动凌河科创取得长足进步。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支持凯美能源、永嘉化工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新增智能制造示范车间1个。挖掘具有“爆双深”(“爆品”“双五”“深科技”)潜力的科技企业,并建立培育库。鼓励高校与科研院所带资金、技术、信息投资创业、帮企创业。推动迈科、颐高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厚生艺术工厂项目落地,建设辽西首个数字文创产业园,打造辐射辽西地区的数字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