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第一、突出产业强区,在培育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开创新局面
做实做强工业产业。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充分发挥高新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大力发展四大产业集群,力争高新技术企业达70家,瞪羚、雏鹰企业达40家,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700亿元。积极推进哈达菱镁制品产业园建设,提升产业链综合效益。继续推动天湖啤酒、兴洲矿业等“老字号”企业,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增效;深度开发伊科思、齐隆等“原字号”企业,发挥优势,做强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培育壮大东科、特力等“新字号”企业,加速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形成产业发展新格局。
做精做优特色农业。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新增设施农业180亩,建设高标准农田3.5万亩。投资2亿元推进紫花岭农旅融合项目,完成温室基地建设,引进南茶北种项目,打造以乡村旅游、特色民宿、休闲采摘、花海观光等为一体的近郊现代农业产业园。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构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新格局。积极引进农产品深加工头部企业,依托“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培育壮大一批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激发“三农”发展活力,助推乡村振兴,努力实现农业兴、农村美、农民富。
做活做好现代服务业。持续加大荣昌、双旗等物流企业支持力度,促进生产性服务业蓬勃发展。有效盘活闲置商业资源,积极打造具有特色的大型商业综合体。持续推进凯旋名都、海赋外滩等房地产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冰雪经济,推动紫花岭滑雪场品质提升,开展天湖啤酒节、民族艺术节等文化体育活动,打响文旅融合产业新品牌。
第二、突出项目带动,在构筑更为强劲的发展引擎上开创新局面
高位推进项目建设。聚焦上级政策支持方向和省十五项重大工程,全面梳理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方面政策机遇,实施高新区基础设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科学编制兰山乡石化产业基地生活配套区发展规划,为石化产业发展提供服务保障。突出抓好央地共建和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支持抚顺石化公司实施“减油增化”。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积极谋划风电、光伏等项目。促进天津依甯、国能热电联产等项目顺利签约,推动辽宁星聖、天津宝澄等项目成功落地,推进抚顺隆腾、辽宁锦盛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支持天湖啤酒、达路旺等在建项目投产达效。
提升项目招商质量。始终坚持招商引资“生命线”地位不动摇,统筹利用区位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势,着力提高招商引资精准度,更加注重投资规模、科技含量、税收贡献等关键指标,推动招商数量和质量双提升。围绕精细化工、生物医药、新能源电池等重点领域,开展产业链招商,壮大产业集群化发展。利用炭黑厂、塑料四厂等闲置资产,策划举办更具针对性的推介活动,提高招商有效性。力争引进超亿元项目10个,总投资25亿元。
强化项目要素保障。坚持以“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为方向,深入优化营商环境。启动行政审批大厅建设,着力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提高审批服务效能。全面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多举措精准服务,出实招助企纾困,坚持企业包保制度,建立企业问题反馈直通机制,切实帮助企业解决难题,让广大企业家在东洲放心投资、专心创业、安心经营、舒心生活。
第三、突出内涵品质,在建设更加宜居的城乡环境上开创新局面
在城市功能提升上下足功夫。坚持建管结合,不断完善城乡功能设施。编制滨水新区规划,推动浑河南路东延堤路结合工程开工建设。积极争取签订军地协议,扎实推进通航机场前期工作。全力保障18.1公里沈白高铁东洲段顺利实施,积极推进东环、南环公路工程开工。启动充电桩项目,破解“充电难”问题,服务绿色出行。投资1亿元实施城市燃气管网改造工程,完成3万户居民天然气置换,增添居民幸福“底气”。投资4226万元实施沈吉铁路土口子道口平改立工程。投资2000万元实施搭连电修、新屯南岭等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继续实施湿地公园提档升级改造工程。加大绿化力度,种植树木7600株,新增绿地面积2.5万平方米,新建、改造“口袋公园”5处。多举措优化交通组织,提升东洲大街通行能力,疏解拥堵难题。持续强化环境卫生、市容市貌等综合整治,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在美丽乡村建设上精心谋划。坚持尊重民意、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稳步推进乡村建设。投资800万元维修农村公路12公里、危桥5座。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巩固提升“清四乱”成果,完成章党镇农村生活污水截流处理项目建设。加强村容村貌整治,继续实施农村厕所改造,推进哈达镇、章党镇环卫市场化改革,完成驿马村、上年村等10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工作,建设和美乡村。
在生态环境保护上持续发力。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开展扬尘污染、秸秆焚烧和“散乱污”企业治理,实现空气质量稳步提升。加强水源地保护,严格落实河长制,确保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扎实做好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除治,实施造林2300亩,矿山生态修复治理199亩,启动大伙房水源保护区土壤风险防控工程,规范固废危废收集处置,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努力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第四、突出优质普惠,在增进更加厚实的民生福祉上开创新局面
持续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多措并举拓宽创业就业渠道,重点保障困难群体和下岗职工再就业,全年城镇新就业3000人以上,确保零就业家庭持续动态为零。继续提高城乡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坚持开展“两节”走访慰问活动。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和居家智慧养老,努力实现城乡养老服务全覆盖。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长效帮扶机制,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深化双拥共建,扎实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