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吉林省)和龙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11月23日)

  ——未来五年,我们将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绿色发展,持续保持利用绿水青山优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贯彻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思想,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确保发展安全。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5%以上,地表水水质达标比例达到100%,土壤环境质量、森林覆盖率保持稳定。推动绿色转型发展。建立健全生态经济体系,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协同绿色发展之路。全面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抢抓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关键期,加快推进抽水蓄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新能源项目。深入推进绿色农业发展,擦亮“有机米、绿色鱼、生态肉、道地药材”特色产业“金字招牌”。深化全域旅游发展。将“绿水青山”和“冰天雪地”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着力构建“两带引领·四区支撑”旅游发展新格局,发挥生态、民俗、边境、冰雪、红色五大优势,形成“农旅互动、工旅互通、文旅互融、商旅互赢”的“旅游+”产业模式,促进三次产业与全域旅游融合发展。青龙渔业、仙峰旅游度假区、龙门湖风景区争创国家5A级景区。举办金达莱国际文化旅游等特色节赛活动,持续提升城市影响力和知名度。全力创建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努力建设绿色低碳、文化厚重、环境优美的生态新城,绽放美丽山水、魅力和龙新活力。

  ——未来五年,我们将坚持质量优先、创新优先,推进协调发展,持续推动赶超跨越发展。狠抓项目建设。紧盯政策导向,精准靶向发力,抓好项目谋划与资金争取,全力实施一批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重大项目,谋划5000万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00个。金达莱通用机场通航运营。南坪至茂山铁路、和龙至南坪高速公路等项目开工建设。仙峰滑雪场、龙门湖度假区等文旅项目发挥带动作用。推动产业升级。将培育壮大税源经济作为主攻方向,不断引进税源类产业项目,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探索资本招商新途径,吸引优势资本落地,全力支持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加大中小企业扶持力度,推动绿色转型升级,培育和引进效益高、市场竞争力强的税源企业。加快“数字城市”“数字乡村”建设,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争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省级示范县。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行“一网通办”,加大“个转企”工作力度,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减税降费等政策措施落细落实。全力建设现代服务型政府,围绕各类经营主体发展需求和实际困难,采取“一企一策”,精准服务、精准纾困,不断提高市场主体满意度,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化区域合作。对接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发挥一汽定点帮扶优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着力构建大流通、大商贸、大开放发展格局。深化对外合作,发展边民互市贸易,稳步推进境外产业园区建设,探索内贸外运、借港出海新模式。做强产业园区。依托“两区多园”,重点发展服装、食品等产业,优化完善产业链条,提升服装产业规模和附加值,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努力建设开放创新、产业集聚、经济繁荣的国际合作示范区,谱写事业兴旺、赶超跨越新篇章。

  ——未来五年,我们将坚持人民优先,推进共享发展,持续提升社会民生福祉。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5年过渡期最重要的任务,聚焦“五大振兴”,继续保持政策总体稳定,以乡村建设行动为重点,常态化巩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坚决守住防返贫底线,培育健康文明乡风,力争76个行政村全部达到示范村创建标准,奋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提升城乡面貌。坚持规划引领与质量提升并重,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完成老旧小区改造等城建项目。龙蒲高速仙峰连接线、和龙至百里公路二期等公路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推进海兰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等水利项目,持续改善居民生活居住环境。全面繁荣社会事业。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10%以上,全民参保率达到100%。持续巩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成效,筑牢健康防线。力争实现省级双拥模范城“六连冠”。努力建设环境怡人、生活便利、平安和谐的高品质城市,人民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2022年工作安排

  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履职第一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做好全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全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全口径财政收入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城镇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10%。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接续乡村振兴新征程。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进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兴农,努力实现“五大振兴”。优化农业生产体系。持续推进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保持现有42万亩黑土地面积不减,力争完成1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产量稳定在16万吨以上。树立现代农业经营理念,用工业化、市场化、品牌化理念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引进和壮大一批龙头企业,不断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依托一汽文化平台,打造和龙专属品牌,扩大和龙农产品影响力。整合稻米品牌,打造“和龙大米”地理标识产品。成立桑黄产业集团公司,推动桑黄精深加工,提升产品标准化、品牌化效应。推进“和龙林下参-芝抚育系统”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工作。创建国家级桑黄产业强镇、鲜活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试点县。长白山特产品检测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打造区域特产品检验检测权威性、标准化。扎实推进“秸秆变肉”工程,投资5000万元,实施红旗河谷千头肉牛养殖项目。创建秸秆饲料示范镇3个、示范村10个。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扎实推进“三变”改革,激活资源资产资金等生产要素,筑牢农村发展基础,争创省级试点。加大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力度,力争流转面积2.1万公顷以上,规模化比重达65%以上。争取“三化”扶持引导资金1500万元,支持边境种养殖及特色加工等产业发展。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建设镇村惠民服务中心2家。围绕“数字乡村”建设,强化农业农村基础数据资源采集与应用,加快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着力打造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升级版,推动农产品线上销售。规范农村新型经营主体,认定推荐示范经营主体32家。力争76个行政村村集体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40%行政村达到30万元以上。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加强村党组织建设,完善村规民约,持续激发和激活群众内生动力。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落实跟踪帮扶政策,115户“三类对象”全部消除风险。加强扶贫产业项目后续管理,项目收益不低于3000万元。农村就业岗位增加到2900个,促进农民稳定增收。争取一汽帮扶资金1240万元,持续实施巩固衔接项目。建立人居环境常态化、规范化管理机制,持续开展“美丽庭院”“干净人家”创建活动,不断提升人居环境。18个行政村通过“千村示范”验收。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db/294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