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聚焦改革创新,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力。一要深化数字政务改革。深入开展“网上办”“就近办”,围绕自然人和企业全生命周期,推进实施“电子表单”“一件事一次办”“跨级联办”等改革举措,进一步压缩审批流程,降低审批成本,提升服务效能,带给市场主体更多体验感、获得感。二要深化民生领域改革。积极适应新中高考改革,持续巩固区管校聘、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成果,全面落实“五个阳光”“五零承诺”“四个百万”等政策,激发教师教学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水平。继续推进分级诊疗建设,完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三要大力发展培育市场主体。坚持“保市场就是保就业、保民生”的工作理念,始终把市场主体培育作为优化经济结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扎实开展“纾困惠企”行动,加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促进“减、增、降、缓”等扶持政策不来即享。加强国资监管,妥善处置历史遗留问题,推行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激发国有企业活力。扎实落实“个转企、小升规(限)、分转子”激励政策,着力抓好规模培育。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持续压缩企业开办时间,最大化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力争新增市场主体3600户。
(三)聚焦城乡融合,展露高质量发展新面貌。一要塑造城区宜居环境。坚持需求引领、设计统领,街道主导、部门统筹,建管并重、长效管理,以改造基础设施、提升功能配套、拆除违法建设、消除安全隐患等为重点,继续推进8个结转地段房屋征收及回迁安置工作,全力推进医学院遗留地块征迁工作,着力破解房屋征收难题。计划改造老旧小区5个、36万平米,惠及居民4748户,严格落实居民出资比例,全流程加强运维监管,确保老旧小区改造质效。推进党校街二路、香江路、保安街、东二道街道路升级改造,完成东民强胡同雨水管线铺设。二要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持续推进“春风、夏净、秋扫、冬清”四季行动,突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常态化开展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大力整治占道经营、私搭乱建、乱停乱放等顽疾。提升街路绿化覆盖率,新增绿化面积4310平方米。发挥区属物业公司职能,试点推进无物业小区接管,将呼盟驻齐职工住宅楼、建华区日杂楼纳入物业管理,着力破解“物业收费难”和“不交费不服务、不服务不交费”等问题。三要加快乡村环境整治。加快国道嫩双公路建华段项目建设,加大农村破损严重路面修复,对曙光桥进行升级改造。本着“经济实用、方便维护”的原则,扎实推进厕所革命。依托村屯垃圾城市化管理模式,持续开展庭院环境清理、农户环境卫生评比等活动,常态化管护乡村环境卫生,有效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让乡村成为宜居宜养的美丽家园。
(四)聚焦生态建设,厚植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一要打好蓝天保卫战。加强对重点行业领域绿色清洁能源推广,不断优化用能结构调整,逐步完成降低碳排放目标。巩固燃煤小锅炉淘汰改造成果,推进散煤污染治理“三重一改”,淘汰高污染排放车辆。坚持秸秆禁烧疏堵结合,充分发挥网格作用,推进“三化”利用,进一步提高综合利用率,坚守“不着火”底线,确保优良天数达标率保持在90%以上。二要打好碧水保卫战。压实三级河湖长制,常态化巩固河湖“清四乱”成果,清早清小,防止反弹。强化嫩江干流(建华段)水质监测,加强沿江污染源监管,确保国家考核断面水质全面达标。加强浏园水源保护区和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监管,确保饮用水安全。巩固工业、农业、城乡各类污染减排成效,补齐面源污染防治短板。三要打好净土保卫战。抓好黑土地保护,扎实落靠“3+2”五级田长制职责,持续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业“三减”,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均达到80%以上。实施好全省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推广新型培育技术,持续改善黑土地耕地质量。深化危险固体废物专项治理,提高危险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化能力。四要坚守生态管控底线。严控“两高”项目审批,加大联合执法监管力度,坚决整治污染环境的违法行为;依托市级平台和先进技术对重点区域、重点污染源实行数据和视频在线监管;倡导节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让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成为全社会共识。
(五)聚焦民生福祉,共享高质量发展新成果。一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对标对表,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确保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验收。试点推进数字校园建设,实现校园信息化提档升级。认真落实义务教育“双减”政策,持续完善优化课后服务,强化校外机构监管,严禁学科类培训,通过开展“五维十环”“自主互助”等个性化多样化教育教学服务,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深耕建华优质教育品牌。二要普惠医疗服务。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坚持“平战结合”“扁平化指挥体系”,压实“四方”责任,严格遵循“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和“早快准、严细实”的各项要求,扎实做到精准防控,筑牢疫情防线。完善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机制,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持续培育壮大社区特色医疗服务,重点发展“中医药”“康复服务”等特色品牌,着力打造医疗中心。持续做好医联体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断提高全民预防疾病和基层医防结合能力。三要发展文体旅游事业。抢抓承办2023年全省旅发大会契机,全力做好各项筹备工作,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积极向上争取债券支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盘活一批、保护一批、提升一批,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厚重底蕴,不断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打造文旅中心。围绕劳动湖景观带,重点打造东岸餐饮休闲购物中心,通过拓展开发商服圈,吸引文艺特色小酒馆、咖啡厅、西餐厅、商贸等业户入驻。围绕历史文化资源,重点修缮东北讲武堂、藏书楼等历史文物,加快文旅产业培育。围绕餐饮优势,重点打造中心城区美食文化中心,形成东四道街、卜奎美食街等鹤城美食打卡集散地。不断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抓好社区、村文化中心、文化活动室免费开放,努力实现标准化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积极组织冰球、排球、足球等体育赛事,开展“百万青少年上冰雪”等特色活动,全面推进全民健身工程。四要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加强财源建设,挖掘增收潜力,把更多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不断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始终把稳就业放在第一位,加快城乡均等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就业创业技能培训,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失业、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和就业援助工作,实现新增就业4000人。严格落实社会救助、残疾人救助、城乡低保等政策,兜牢民生底线。五要持续抓好维稳创安。持续巩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成果,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升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发生。坚持“四个最严”要求,压实食品安全责任关,确保人民生命健康安全。严格落实信访责任制、领导干部包案等制度,持续用好“访调诉”机制,及时调处基层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公平和安全稳定。支持驻齐部队建设,做好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双拥共建等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六要放大人口红利效应。深入实施大学生、重点产业引才工作,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纵深发展,提升就业创业服务水平。积极落实生育激励政策,提升生育全程优质服务,促进生育意愿提升。积极探索名校办分校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和覆盖面,打造宜居便民生活圈,持续提高城区人口吸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