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开展“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党史学习教育,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相关规定,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全面推进“精文简会”,基层减负成效明显。严控检查评比表彰,“三公”经费逐年递减。大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健全完善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制度,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有效降低政府决策风险和成本。在全市率先完成权责清单梳理工作,行政权力运行更加规范透明。“七五”普法通过省级验收,区教育局荣获全省“七五”普法先进集体,“八五”普法全面启动,文化司法所荣获全国模范司法所荣誉称号。主动接受上级巡视巡查、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复率均达100%。
此外,民族宗教、人防、武装、妇女儿童、红十字、残联、关心下一代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建华区在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中负重前行、奋发有为的五年。全区上下团结一心、攻坚克难,付出了非同寻常的努力,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企业家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建华区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在推进发展中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区域经济总量较小,立区主导产业、牵引大项目较少,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占比仍然较低;营商环境与国内先进地区仍有差距,办事效率、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思想解放程度还不够,发展活力还不足;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领域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破解难题、争先创优、履职担当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将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从自身查找原因,扎实有效加以解决。
二、未来五年工作目标及2022年主要工作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区推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也是我区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黄金发展期,更是我区乘势而上、奋起直追、勇立潮头的关键期。从宏观形势看,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交织,全球经济遭受重创,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消费和投资增长势头减弱,供应链受阻,但是我国经济稳中向好,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逐步形成,创新驱动、扩大内需等重大决策部署提振了经济发展动能。从政策机遇看,中央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支持东北振兴;省委省政府把数字经济、生物经济作为未来产业大力推进;市委市政府启动实施产业链供应链三年行动计划,系统谋划25条产业链,全面掀起新一轮建设发展热潮,必将为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从自身发展看,历届党委、政府班子不改弦、不变调、不折腾,一张蓝图绘到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质效齐升,处于历史最好水平。从干部作风看,全区上下历经抗疫防疫的洗礼锤炼,干事创业的热情越发高涨,团结奋进的力量更加聚集。只要我们立足全局抓机遇,提升自我练苦功,咬定目标加油干,团结一致勇向前,就一定能够实现各项工作大突破、高质量发展开新篇!建华的明天必定会更加美好!
按照区十四次党代会决策部署,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工作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推进共同富裕,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实施建设“六个新建华”战略,着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着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着力打造绿色发展新优势,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着力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开启建华区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今后五年的主要目标是: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6%;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0%。
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实施好“十四五”规划,做好政府各项工作,对加快全区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区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以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为统领,围绕“六个新建华”建设,深入实施“六个聚焦”行动,以抓好“24件实事”为路径,不断加快产业体系建设,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面貌,不断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局面,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不断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2022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8%,迈入百亿级县区行列,规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增长1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计增长6%,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增长15%。为完成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聚焦产业升级,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一要加大项目招引力度。树立产业链供应链招商理念,全面落实全市产业链供应链三年行动计划,主动融入全市谋划布局的25个产业链招商。围绕数控机床产业链,积极与齐重数控在铸造产业上深度合作,引入2万吨机床铸件生产能力,扩大腾翔铸锻造产业园产能。围绕肉食一体化产业链,加快引进驴全产业链精深加工项目,深入挖掘鑫圣和源、鑫河源等肉罐食品企业加工能力,引导企业融入全市食品加工供应链。围绕中央绿色大厨房产业链,全力做好雅布伦啤酒、万育堂酸梅汁、鑫品源中央厨房等项目招引工作,为我区绿色食品加工产业补链强链。围绕新能源及装备产业链,紧盯港华零碳智慧园区、国电投绿色智慧能源综合应用示范等项目招引。围绕烤肉产业链,发挥主城区优势,树立“小烤肉,大产业”的思维,建立烤肉联盟,参与烤肉标准制定,增补牛肉屠宰分割、烤锅定制、冷链运输等烤肉配套项目,积极培育齐函杨佳肉制品加工等烤肉龙头企业,打造高端烤肉品牌,补强烤肉产业链。围绕冰雪装备产业链,在推进黑龙国际高端冰刀量化生产的基础上,积极招引冰雪轻装备、重装备和研发企业入驻。加快培育经济贡献度高、带动力强的核心企业,持续壮大我区优势产业链供应链。此外,充分利用已建和续建工业地产优势,驻点“京津冀”招商,推动华信不锈钢、宏丰不锈钢、宏昌不锈钢、北京阿力贝特科技等企业,尽快入驻北苑精密铸造产业园,形成精密铸造产业链。抢抓全省建立高端智能农机装备产业基地的契机,全力招引河北凯特农机、山东东海农机、辽宁丰隆农机企业入驻,形成农机装备产业链。加强与齐齐哈尔医学院、齐齐哈尔大学及国内高校合作,加快生物科研成果转化。推进北麻生物科技玉米须全成份颗粒规模化量产,加速青岛九龙生物医药项目落地,挖潜青岛惠诺德生物科技、中擘集团凹凸棒营养土项目合作空间,补齐补强生物经济产业链。2022年实现签约项目16个,超亿元投资项目8个,5亿元以上项目2个,签约总金额25亿元;力争进入省百大项目3个以上,市百大产业链项目10个以上。二要壮大工业经济。以“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为牵动,积极打造精密铸锻造、绿色食品、高端智能农机装备和环保节能新材料四大工业产业集群,着力培育壮大核心产业,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户。加快腾翔现代铸锻造产业园项目建设进度,确保一期建成投产,年产铸件2万吨;推进蒙牛乳业新增智能生产线,提升鲜奶处理能力;积极向上争取专项债券,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机装备产业园取得实质性进展。推进哈尔滨中亚环保科技循环经济产业园开工建设,新禹管业力争新上烧结砖生产线。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互联网产业孵化基地建设,积极与浙江麦迪森数字科技集团对接,力争引入车联网+数字经济产业园。深入推动蒙牛乳业智能工厂、谷实饲料绿色工厂、艺虹纸业数字化车间创建工作,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技术改造升级。三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打造现代物流和商贸服务两大服务业产业集群,加强与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对接合作,共同推进中俄国际物流新通道建设。重点推进恒腾物流项目招商,加快引进邮政快递项目,推进浙江东日现代国际农产品市场项目开工建设。继续释放鑫茂大厦数字经济产业链聚拢新业态的能力,壮大总部经济市场主体。推动大润发、永辉、沃莱客等实体零售企业数字化升级,大力发展“线上引流+线下消费”,打造智慧“购物、餐饮、娱乐+”等体验新消费模式。点亮“夜经济”,释放新活力,依托齐大消费群体优势,充分学习借鉴哈尔滨师大夜市运营模式,遴选名优小吃业主,全力打造全市味蕾新地标。与此同时,创新养老模式,以医养结合、旅居养老为切入点,谋划招引养老产业项目,巩固高端养老产业集群。争取2022年新增限额以上企业7户、规上服务业5户。四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围绕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深入实施农业现代化十项工程,加快推进智慧田园综合体建设,打造特色农业、精细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以市场为导向,持续优化种植结构,加快培育壮大“一村一品”产业。严格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红线,全面实施“田长制”,长效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管护。加快辰淼新型塑材产品升级,做好鲟鱼养殖等项目招引,加快培育农业产业集群。发挥人文、民俗、生态等资源优势,打造曙光村、高峰村休闲旅游项目,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旅游。加强与省林科院共建共享,科学规划实施曙光、双合、光明、高峰村休闲旅游沿线绿化、美化工程。健全农村“三资”提级管理机制,巩固“三资”治乱成果,加快提升农村“三资”规范化管理水平,最大化盘活农村闲置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