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0日在肇源县第十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县 长 宁利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完成情况
过去一年,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以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和稳中求进总基调,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一年来,我们精准发力守红线、重保护,“生态肇源”厚积薄发。面对愈发严峻的环保压力,坚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严格执行生态保护政策,持续优化生态系统功能,延伸拓宽生态利用路径。落实黑土耕地保护利用示范区62.7万亩,实施造林绿化、补植补造5690亩,打造绿化典型6处,全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3.4%;完成黑龙江肇源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1070亩,处置复耕面积2万亩,建设东方白鹳招引巢20处;建成八家河水系连通和水美乡村项目,松花江(肇源段)入选2024年度全省首批美丽河湖名单,安肇新河古恰闸口水质连续三年消劣,生态底色更加厚重。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推进“林长制、河湖长制、田长制”协同联动,整改河湖问题图斑134个,办理破坏林草资源行政案件44起,“松嫩护江蓝”跨区域协作行动被人民网等国家级媒体报道,获评全国检察机关十佳文化品牌;完成2台65蒸吨以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新建城镇污水管网22.2公里,建成八家河流域和7个乡镇中心村生活污水治理等项目,生态屏障更加牢固。争取到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县项目2万亩,公开竞价发包黑龙江肇源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可利用资源3384.18亩、草原13.37万亩,分别实现收益125.4万元、374.54万元,生态效益更加凸显。
(二)一年来,我们全力以赴调结构、稳增长,“质量肇源”步履坚实。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坚持高质量发展路径,打造“3+4”产业体系,招商引资位居全省县域考核优秀档次前列,利用外资实现零突破,项目建设“四率”考核处于全市领跑位置,县域经济稳中有进、进中向好。落实粮食安全县长责任制,新建和改造高标准农田14.6万亩,完成农业托管70.6万亩,中心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数字孪生灌区等项目顺利完工;建立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和奖励补贴机制,首期注资100万元,探索生猪“保险+期货”模式,养殖户获赔155.6万元,省农业融资担保公司肇源分公司挂牌运营,为农户提供无抵押信贷支持1.6亿元;家庭农场达到583家,专业合作社达到969家,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企业分别发展到43家和12家,获批绿色食品标识88个、有机产品61个,有机认证案例在全省唯一入选国家级典型;吉源香1号(粳稻)再次蝉联“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大赛金奖,“肇源小米”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农业优势不断释放。页岩油启动商业开采,新打油井134口,引进乐福油气钻采服务等油服项目8个,总数达到18个;佳和30万双/年鞋业加工等项目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投产,皮革精深加工链条进一步巩固;引进双胞胎生猪产业项目,鲶鱼沟实业成功认证“龙江品质”企业,主导优势持续扩大。明阳风电、鲁源日升兽药二期等项目即将投产,源生源过瘤胃蛋白加工、华讯方舟智慧经济产业园、国瑞中飞风力发电等生物、数字和新能源项目成功签约;完成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打造“赏莲季”等经典文旅IP,推出肇源“不夜城”全景式文化旅游项目,全年接待游客565.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亿元;在全市率先成立科技事业发展服务中心,帮助11家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实验室),拥有研发专利企业达到21家,各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孵化器企业、科技和创新型中小企业达到32家,永铸石油、百果园分别获得省政府知识产权促进高质量发展奖和标准化创新发展奖,新兴优势加速转化。
(三)一年来,我们多措并举抓改革、增活力,“创新肇源”优势彰显。面对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创新,大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经济发展更具韧性和活力。实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完成交易2089笔、1.08亿元;探索稻虾共生养殖,建设稻虾共作高产示范区300亩,带动小龙虾养殖面积达到3000亩,二站镇平原村成功创建全省寒地小龙虾产业发展建设示范村;在全市首先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成功入市3宗、14.15亩,成交金额326.53万元,基础领域改革成果丰硕。实施社区工作人员管理制度改革,通过推荐考评,4名居委会委员和4名网格员,分别充实到基层社区领导和居委会委员岗位,31名居委会委员和网格员通过社区工作者专业资格考试;开发“梯慧查”智慧监管小程序,713台电梯获得专属“身份证”,从“单向管理”向“多元共治”转变;启动国资国企改革,完成企业经营情况审计,制定了改革实施方案;优化河湖管理,采取扁平化模式,落实分区包片、驻守到站等责任,管理机制改革成绩突出。重组14个教育联盟,实现联盟、学校、学科全覆盖;深化一中、三中、蒙中一体化办学,高考600分以上83人,增长246%,本科进段1340人,增长5.7%;总医院CCU启动建设,中医康复中心、肿瘤门诊投入运营,县总医院收入较改革前增长74%;建立劳动人事争议“援调裁审衔接”机制,联合调解劳动报酬争议案件53件,民生事业改革成效明显。其他改革事项也有序推进,完成预期目标。
(四)一年来,我们尽心尽责惠民生、促和谐,“幸福肇源”福祉增进。面对日益增长的群众需求,坚持真诚倾听民意、真情回应民声、真心解决民忧,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政策,帮扶项目达到39个,累计实现收益1246万元,实现就业务工1150人。发放城乡低保资金3234.78万元、特困供养救助资金3171.56万元、优抚和安置资金2619.05万元、灵活就业补贴189万元、公租房租赁补贴289万元;多渠道引进青年人才154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158人;完成适老化改造479人,推行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及特殊人群乘坐公交车票价减免政策,社区和新站镇老年餐厅投入运营,民生保障稳步提升。办理农民工欠薪案件95件,帮助391名农民工讨薪571.26万元;完成丽江府第排水明渠绿化、亮化、硬化改造。完成高层建筑天然气“瓶改管”65栋、2546户;实施棚改项目7个、商开项目2个,回迁安置157户,实现75套回迁房屋和24套法院执行裁定房屋首次登记;创建“信易+不动产”“信易+商超”等场景应用46个,“码上诚信”应用场景拓展到44个,“12345”热线办理质效位居全市前列,民生热点妥善解决。“平安365”智慧监管系统上线运营,安全生产监管进入数字化事前预防模式;住宅小区集中充电位达到875个,覆盖30个小区;完成建筑体检22017栋,改造农村危房46户,整治农村房屋安全隐患304户,民生安全持续稳固。
(五)一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强基础、提品质,“和美肇源”焕发新颜。面对日新月异的建设趋势,坚持打造精品城市,塑造独特魅力,推动城乡建设从扩规模向提品质转变。《肇源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正式发布,16个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完成编制,“一核三心两区、一带一廊两轴”的国土空间格局初步构建,功能布局更趋完善。启动建设小型引调水工程,改造老旧小区5个、378户、4.19万平方米,改造二级供热管网48公里,硬化农村公路34.7公里,牙四路(肇源段)正式交工验收,南阳大街改造实现通车,公交化服务建制村达到119个,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第五中学气囊体育馆投入使用,文物保护中心挂牌成立,大型历史情景剧《莲》成功首演,中俄排球邀请赛、半程马拉松邀请赛、城乡文艺汇演等“文旅+”活动广受欢迎,文化生活异彩纷呈。开展市容环境卫生整治提升行动,引导流动商贩进入临时经营点500余户,清理“僵尸车”等占道车辆500余台,依法拆除违章构筑物18处,开展交通秩序集中整治专项行动10次,现场交通处罚2.8万次,管理水平逐步优化。积极参与创建国家级“双拥”模范城(县),深化与边防部队“城连共建”,完成3处烈士纪念设施保护范围划定;破获涉油刑事案件18起,打掉涉油犯罪团伙1个,为油田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00余万元;办理电诈案件14起,同比下降81.82%,采取刑事强制措施24人;深化“肇调源解”品牌建设,巩固优化“3210”模式,调解案件1350件,办理法援案件51件,社会治理稳健扎实。
一年来,我们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第一议题”制度,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筑牢意识形态防线,做到忠诚履职。我们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和民主决策,高质量开展“八五”普法,144件人大代表建议、59件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结,做到依法履职。我们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做到干净履职。
与此同时,统计、审计、妇女儿童、民族宗教、国防动员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效。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很不平凡的一年,国际国内各种压力并存,各级审计、巡察、检查接踵而至,困难比预期的多,挑战比预想的大,但是全县上下始终精神饱满、踔厉奋发,坚持谋发展、解难题、利长远,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得益于县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的有效监督,得益于广大干部群众的扎实工作,得益于油田企业、驻肇单位的携手共建,得益于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向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上辛勤工作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肇源建设的老领导、老同志,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各方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产业结构仍处于转型期,接续业态还比较脆弱;可用财力不足,民生服务及基础设施投入还难以满足群众期盼;部分干部还缺乏求真务实的态度、拼搏进取的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问题,我们要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