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吉林省)德惠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12月18日)

  ──2024年12月18日在德惠市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德惠市人民政府代市长 蒋再波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即将过去的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面对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盯“一城三区”发展定位,聚焦“53221”高质量发展目标,深入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攻坚行动,克难奋进,勇毅前行,推动德惠振兴发展迈出坚实步伐。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全口径社零额增长5%以上,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40%以上。我市在长春市高质量发展政绩考核中综合评价处在好的等次,是唯一一家以“县域突破成效显著”定性的作战单位。

  (一)县域经济突破提质。经济运行向上向好。深化助企纾困,市级领导牵头包保292户重点企业、100个重大项目,协调融资39.7亿元、退税4419万元、供地466公顷。政策靠前发力,及时推出规上工业企业增产扩能和首次升规入统奖励政策,兑现资金87万元、奖励企业26户,新增“四上企业”15户。推进兴产强链,循环经济、健康食品两个产业集群产值分别增长87%、26%,大合公司扭亏增长76.7%,达利公司年产值突破10亿元,都邦药业等6户企业获评“长春市百强企业”,新增“专精特新”企业14户,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36户。项目投资支撑有力。实施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61个,总投资286亿元,产业项目占比超40%,全年产业项目竣工数、投资额均为近年最多。大唐长春二热“退城进郊”燃煤发电、中电建调峰燃机及风电一体化等单体投资超40亿元新建项目顺利落位,平台型项目长春循环经济产业园(一期)复工建设,淳德医院等13个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加快推进,汉华等11个产业项目年底前投产。抢抓机遇对上争取资金27.1亿元、增长110%。消费潜能加速释放。精准投放消费券900万元,拉动消费近2.2亿元。精心举办首届冰雪节、首届年俗文化节和商文旅系列活动,旅游综合收益1.35亿元、增长13.1%。成功组织夏季房交会,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6.5%。培育入统入库商贸企业6户,限上社零额增速连续11个月位列长春首位。

  (二)发展动能加快集聚。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德惠经济开发区在全省综合评比跃升26名。持续推进国企改革,市属国企实行高管考核制、年薪制。健全财政预算全周期跟踪问效机制,提升绩效目标指标科学性和实效性,促使部门由“护盘子、争资金”向“谋项目、讲绩效”转变。加深对外合作交流,市级领导带队赴外招商6批次,累计签约亿元以上合同类项目23个、协议投资额170亿元,履约项目12个、总投资19亿元,项目签约率、履约率分别增长3.6%、10%。预计年末到位内资45.6亿元、增速38%,利用外资水平保持在长春地区前列。园区平台动力增强。德惠经济开发区坚持产业强区,推动新建、续建项目7个,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2亿元。循环经济产业园加强与国央企合作对接,入园规上企业达到12户,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半数以上。大健康(食品)产业园发展平台加速搭建,新建标准化厂房17万平方米,铭星药业大健康产业园项目框架封顶,新型城市央厨供应链项目启动全面招商,吉牛农牧加工产业园屠宰生产线加快施工。装备制造产业园完成配套道路及德九支线交叉口改造工程,承载功能进一步提升。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全力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市场主体总量突破8万户,完成“个转企”65户,新增民营企业1694户,前三季度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实现753亿元、增长10%。加速“多厅合一”,不动产登记中心、房屋产权管理中心、乡建中心正式进驻政务大厅。全市政务服务事项、行政许可事项承诺办结时限分别压缩84%、83%,全程网办率达到58%,城市信用监测排名持续保持在全国前100位。完成“五经普”各项工作,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数据支撑。

  (三)乡村振兴加快推进。粮食安全有效保障。狠抓增面积、建良田、用良种、强农机、推技术、防旱涝等措施落实,恢复耕地580公顷,粮食播种面积达到345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28万亩,实施黑土地保护10.2万亩,推广保护性耕作187万亩,推广“水肥一体化”等增产技术75.5万亩,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6%,水库灌区维修、侵蚀沟治理等水利工程顺利完成。建成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中心、站点34个,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到297.5万亩。克服洪涝灾害影响,粮食总产量达到52.6亿斤。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新建棚室885亩,园艺特产业产值达到22.6亿元。稻渔综合种养发展到10万亩,收益超1亿元。种植业产值预计增长5.5%。肉鸡产业园获批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单位,肉鸡出栏量增长14.3%,家禽发展到1.1亿只。原种猪场、祖代种猪场发展到16个,生猪出栏量增长7%,生猪发展到185万头。发放肉牛贷款3.7亿元,千头肉牛养殖场发展到17个,肉牛饲养量达到23万头,肉牛屠宰量增长144%。全年畜牧业产值可达93亿元、增长5.7%,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可突破百亿元。衔接成果持续巩固。加强防返贫监测,返贫现象零发生。落实各领域帮扶举措,发展庭院经济175万平方米,采购帮销脱贫人口农产品价值495.8万元,发放小额信贷资金2605万元,“雨露计划+”补助中高职学生262人,市级产业项目年度分红335万元,年度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18662元,增速位居全省前列。推进农村供水工程企业化运营,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到95%,24小时供水比例达到70%。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农村产权交易额、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均突破1亿元。乡村面貌全面改善。新改建农村公路587公里,改造危桥5座,超期服役老旧路全部清零,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率提升至93%,三级路通乡率及硬化路通村率、通屯率均实现100%。常态化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清理生活垃圾6.6万吨、沟渠2578公里,绿化乡村道路205公里,栽花种草550公里。打造“百村示范”村4个、“千村美丽”村40个、“吉乡农创园”1个,创建“干净人家”3.7万户。改造农村危房56户。农村生活垃圾集中转运率、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密集村屯散养户畜禽粪污收集设施配套率均达100%。

  (四)生态环保全面加强。污染防治常抓不懈。深入推进中央和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40项任务实现销号。压实各级河长责任,定期开展清河巡河,加快源头治理工程推进,启动东风污水处理厂改造工程,大房身污水处理站开始联机调试,万宝污水处理站管网敷设完毕,国考断面水质总体稳定。科学实行秸秆禁烧,撤并改造燃煤锅炉26台套,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7.2%。强化农药包装、薄膜等农业废弃物减量控制,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得到省生态环境厅肯定。保护修复稳步推进。实施沐石河、雾开河流域水质环境提升项目,建成生态缓冲带51万平方米、生态防护围栏27.5千米。完成造林绿化8.1万亩,栽植树木17万株,森林质量精准提升4.5万亩。饮马河沿岸湿地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大白水湿地公园修复湿地面积9.8公顷。绿色低碳转型加快。严格环评准入,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上马,单位GDP能耗、二氧化碳排放均达到省级降控指标。全市年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置超过110万吨,达长春市总量一半以上。车辆新能源替代加快,全年落户小型新能源车超1200台,更新城区新能源公交车16台。建成汽车充换电站11座,安装充电枪963支。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通过国家验收。完成农村建筑能效提升、散煤替代2.1万户。

  (五)城市建设品质提升。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两轴、三区”城市发展格局,完成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申请批准和17个乡级规划初步方案编制任务,城市规划更加科学。完成商品房销售19.9万平方米,建成棚改安置房900套,住房保障能力增强。市第二净水厂厂区内试水运行,成建集中供热项目完成表土剥离和回填,迎新农贸交易中心基础设施二期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城市生产生活功能日益完备。城市更新有序推进。加快推动绿色创新发展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松柏路、沐德街等7条市政道路改造完毕,东风路下穿式框构桥扩建工程顺利完工,东风路拓宽工程全线贯通,有效缓解了城区交通综合改造带来的“阵痛”。加快推进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新改建水气热各类管网20公里。完成老旧小区56栋楼宇配套设施改造,惠及群众超万人。加快建设“口袋公园”“小微绿地”,惠新环岛绿地建成开放,德惠公园实现提标改造,市植物园被列入全省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地图,城区小区绿化17.3万平方米,绿美空间明显增多。城市管理日益精细。开展交通“治乱疏堵”,实施重点路段通行优化方案,清理预占停车位2046个,整改不规范牌匾1985块,应急加固整治隐患自建房12栋。守护城市烟火气,人性化管理“早夜市”和秋菜市场,打造文明街路10条。积极推广“红心物业”管理模式,专业化服务面积占住宅总面积比例达到67.2%。完成省级卫生城市复检,城市管理工作综合排名保持长春外县(市)区前两位,市大数据中心助推智慧城市发展项目获评省级典型创新案例。

  (六)民生福祉不断增进。民生实事顺利完成。深入实施幸福德惠行动计划,39件民生承诺按期兑现,10件民生实事年度任务如期完成,民生领域支出12.9亿元。松柏路(跨京哈铁路线)公铁立交桥改扩建工程初步完成桥面拆除等建设任务,其他民生事项全部落实,一批群众关注的问题得到解决。就业增收成效明显。深入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开发城镇就业岗位6500个,城镇新增就业39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7万人次。新设乡村公益性岗位420个,创建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3家,依托街道社区打造“一刻钟就业服务圈”18个。强力推进拖欠农民工工资专项整治,实现欠薪平台线索动态清零。全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万元、2.27万元,分别增长7.5%、10%,继续保持全省前列。社会保障力度加大。规范落实城乡低保、临时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加大助残助学力度,资助296名残疾学生圆梦大学,为残疾人提供精准康复服务超4000人。鼓励支持社会化养老服务,整合省级资金建成敬老餐厅24个,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关爱“一老一小”慈善捐助行动中我市募集资金额全省排名第一,协调省慈善救助专项资金141万元。依法依规破解“无籍房”难题,21个事涉小区全部完成首次登记,已为626户居民发证。开展医保扩面攻坚,居民职工缴费率达到95.3%,特殊人群缴费率稳定在99%以上。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维修改建中小学校24所,创建“温馨校园”15所,连续十一年实现平安高考,本科进线率稳步提升。市中医院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三院协作指导关系医院揭牌成立,中医医疗健康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组织文化惠民活动10万余人次,全国“四季村晚”示范展示点项目首届“德惠村晚”广受好评。市博物馆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填补了我市A级旅游景区空白。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本市运动员在省级以上比赛中获得38金27银32铜的佳绩。

  (七)社会大局安定和谐。安全生产基础夯实。推进消防、危化品、电动自行车等行业领域治本攻坚及“回头看”,累计检查企业6.2万户次,排查整改隐患3.3万项。突出燃气安全领域专项整治,5.36万户管道燃气用户“阀管灶”改造提升完毕,8.59万户钢瓶用户“阀管”改造全部完成。强化智慧监管,1.1万余家生产经营单位全部录入监管系统,建成江河防汛视频点位39个,完成“互联网+明厨亮灶”766家。新设置乡镇应急避难场所6处,组织应急演练11万余人次。1—11月,全市道路交通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7%、43%,商贸工矿领域生产安全事故零发生。社会治理持续加强。扎实推进平安德惠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实现命案破案率100%,电信诈骗案件数量下降67%。招聘基层治理专干97名。全面清理社区“滥挂牌”。打造长春市级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74个。强化“警地融合、警民融合”,退役军人事务工作扎实推进。信访积案化解率达到81.1%,信访事项按期办理率达到100%,实现全国“两会”等重要会事期间“三个不发生”目标。抗洪防汛夺取胜利。面对汛期超20年一遇特大洪水考验,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决贯彻市委提出的早、查、转、防、救、平、督“七字方针”,抓细抓实各项防汛救灾措施,累计投入资金1.2亿元,下沉巡堤查险和抢险救援队伍7500余人,及时转移群众3272户7740人,处置险情226处,全市上下合力打赢了抗洪抢险攻坚战,实现群众无伤亡、堤防无决口、水库无垮坝。我市防汛成功经验得到了中央、吉林省和长春市的高度评价,中直媒体报道我市典型做法59次。

  (八)政府治理效能增强。市政府班子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严格依法行政,主动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建议48件、政协提案28件,答复率满意率均达到100%。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做到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八五”普法深入开展,府院联动、府检联动常态运行。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切实为基层减负,市政府会议文件分别压缩35%、47%,通过12345热线、市长信箱等渠道收集群众诉求和意见4.8万余条,答复率100%。坚持勤廉并重,纵深推进正风肃纪反腐,清风正气不断充盈。

  此外,街道社区、档案史志、妇女儿童、志愿服务等事业全面发展,国家安全、民族宗教、邮政、电信、供销、供电、气象、机关事务等工作务实推进。

  各位代表!这一年,我们共同经历罕见汛情考验,也共同经受经济下行、投资放缓、消费紧缩等问题挑战,我们一路栉风沐雨、顶压前行,发展历程令人难忘,成绩取得备受鼓舞。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引领的结果,是吉林省委省政府、长春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更是德惠市委科学决策,市人大、市政协鼎力支持,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离退休老干部,向驻德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指战员,向所有支持德惠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经济持续恢复的基础还不稳固,投资增长依然乏力,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动能转换有待提速;城市更新还要加快,生态环境治理体系还需健全;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隐患压力较大,民生事业与人民群众期待还有差距;个别政府工作人员政治纪律观念不强,担当作为、攻坚克难能力需进一步提升。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切实加快解决。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db/1192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