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5年1月5日在阳明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阳明区人民政府区长 王利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阳明披荆斩棘、承压奋进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省期间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扭住“工业强区、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三个一号工程,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锐意进取、真抓实干,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社会大局保持稳定。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5%。
一年来,主要做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全力以赴抓产业、调结构,发展支撑更加稳固。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起势。工业经济筑底回升。省级开发区、VC产业园“双轮驱动”效应进一步显现。军工配套、汽车空调配套等产业园中园初见成效,现代医药物流园、军品机械加工等10个新签约项目实现当年招商、当年建设、当年投产。VC产业园区落户企业达到25户,同比增长31.5%,园区产值、税收同比增长14%、18%,获批黑龙江省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更新工业设备8178台/套,技改投资增长611%,企业研发投入增长58%,工业固投增长41%。霖润药辅成功入选国家产业基础创新发展“揭榜挂帅”榜单。友搏药业艾莎康唑项目完成审批,卡诺霉素完成一期临床试验,荣获黑龙江省制造业单项冠军,技改投资增速位列全市第一位。新兴产业加速成长。新增舜隆机械、佰佳信生物等科技型中小企业20户、领诺包装等高新技术企业4户、临规企业7户。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全面推进花园、果园、菜园“三园经济”建设,全年特色农产品棚室种植面积新增2.5万平方米。“北国花都”成为全省最大寒地鲜切花种植基地,全市鲜花市场占有率突破70%,获央视、黑龙江电视台宣传报道。唐樱园生态农场三期建设完成,引进四时春生态农场,新增榴莲、百香果、凤梨等热带水果12种。打造金珂心有机蔬菜城市旗舰店,产品价值持续提升。建成“杂粮谷”示范基地,“小杂粮”“寒地果”等特色农产品线上、线下日销量突破1000斤。预计农林牧渔总产值同比增长6%。农旅融合活力迸发。“临江印象”农文旅融合产业园提质升级,带动乡村旅游破局“出圈”。建设全市首个“知青文化主题街区”,打造“七彩临江冰雪小镇”三大冰雪板块,实施冬季“三大暖客行动”,成功举办第三届乡村嘉年华活动,接待游客数量创近年新高。实施“阳明好礼+”工程,鳌鏊香煎饼斩获“黑龙江礼物”银奖、国家级“2024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入围奖。
铆足干劲扩投资、促消费,有效需求稳步提升。充分发挥消费基础作用和投资关键作用,优化政策举措、强化协调联动,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坚持10个招商专班为引领,全区齐上阵、全员领任务,外出招商50余次,对接哈电集团、起时科技、重药集团等60户重点企业,累计签约5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66个,引进总部企业54户。预计实际利用内资完成43.3亿元,同比增长50%。项目建设加速推进。以“四个一批”活动为牵动,打好项目建设“四季会战”,中能建总投资23亿元的风电项目和商贸冷链物流园成功落地。86个省市区三级重点项目实现开工建设,总投资38.3亿元;谋划各类产业项目354个、基础设施项目159个。项目数量、开工率、投资完成率、竣工率等各项指标均排名城区前列。抢抓新一轮东北振兴机遇,向上争取资金5.33亿元,到位资金5.25亿元。消费潜力全面激活。总投资3亿元十亩地商贸综合体顺利开工,拓展丹江东部消费新场景。大树花园“小王府井”特色商业街加快发展,“东七条路-人民公园”夜经济不断升温。聚焦汽车行业资源优势,全年开展5次购车消费周活动,累计销售汽车2000辆,进一步擦亮“买车到阳明”区域品牌。扎实开展电商助企行动,“子曰阳明”营销效果进一步显现。创建“消费维权服务站”6个,“放心消费承诺店”40个。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
坚定不移深改革、赋能效,市场活力不断增强。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为各类经营主体投资创业营造良好环境。全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省级阳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纵深推进区属国有企业融晟公司改革,进一步优化国有资本结构,有效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结合“桦林五林农文旅融合产业带、铁岭磨刀石现代工业产业带”两带建设,完成4个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基本完成五星村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延包试点任务。全面承接城管执法大队职能及人员下沉,执法工作平稳过渡。全力推动政府高效服务。深入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完成“雪城减负通”APP、数据核验平台基层减负专区开发试点建设,21个“高效办成一件事”上线运行,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达到100%,“12345政务服务热线”平台交办3155件工单全部办结。认真推进“双公示”工作,积极拓展码上诚信推广应用,深入开展“诚信七进”主题宣传活动,持续擦亮“来阳明、称心意”营商品牌。全力护航民营经济发展。扎实开展“包联质效提升年”活动,实现领导干部和企业包联“两个全覆盖”,一企一策稳产增产,解决企业发展问题56件。开展“政商沙龙”6次、“法治体检”7次,组织政银企对接5次,落实各类增效奖补资金1515万元。
凝心聚力固成果、促提升,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不断提升乡村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持续推动粮食产能提升。扛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严格落实黑土地保护措施。建成高标准农田3万亩,完成粮食作物种植61.54万亩,大豆种植面积21.71万亩,粮食产量达到3.62亿斤。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常态化开展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积极构建乡村产业联农带农机制,推进“特色种养、光伏发电、电商助农”等产业扶贫项目3个,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3.7%,脱贫户和监测户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100%。全区无返贫致贫现象发生。持续推进乡村建设治理。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31个。在全市率先开展“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智慧平台”建设,搭建农村“三资”监管信息库,全区59个村初步实现“党务、村务、财务”线上管理全覆盖。争取农村公益事业专项资金341万元,同比增长45.1%。投入3974万元,提质改造31公里公路和15座桥梁,提升南城子、山底等5个村屯路灯亮化水平。
用心用情惠民生、保稳定,群众福祉持续增进。持续扭住“基层治理”一号工程,把有限财力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80.1%,占比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更加可靠。预计新增城镇就业6377人,解决欠薪案件300余起,涉及人数450余人。超额完成农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任务数,特殊人群实现应保尽保。发放低保金1508万元、城乡供养特困资金906万元、残补381万元。阳明街道办事处全市首家街道“零工市场”投入运营。公园社区成为全省首个社区慈善基金示范点。公共服务更加完善。完成五林镇中心校供热系统综合改造、磨刀石镇中学理化生实验室综合改造等10余个项目建设,教学环境进一步提高,盛世华庭社区荣获省优质社区教育学校称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群众突破9万人,贫困居民签约服务率达到100%,建立电子健康档案15.2万人。完成明厨亮灶建设494家,覆盖率达到94%。开展群众文化活动239场,辐射3万余人,笼式足球场、乒乓球场等公共体育设施落地建成。运动员刘玉在巴黎残奥会游泳比赛取得铜牌。人居环境更加优美。深入实施城市提升战略,建设前进二道街口袋公园等民生工程,83个住宅小区实现专业化物业管理全覆盖。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治理侵蚀沟96条,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100%。常态化做好河湖“清四乱”工作,完成83个涉河图斑排查整治,入河排污口整治实现溯源率、整治率两个100%目标。落实“春风行动”,无害化处理农村生活垃圾3523吨。推进远景村等6个村屯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建设,全面提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全市“林长制”考核中获评“优秀”等次。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年度整改任务全部完成。安全形势更加稳定。落实国家和省一揽子化债方案,减余额、增财源,政府隐性债务全部清零。累计发动4000余人次,成功应对多轮暴雨和暴雪天气过程,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区重特大安全事故“零发生”。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全面完成建筑安全体检。电诈发案、财损与破案、抓获嫌疑人实现“两降两升”目标。双拥双建进一步加强,建设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90个,国防动员体制全面推进,年度征兵工作高质量完成,大学生新兵征集比例创历史新高。常态化开展“访在家门口”行动,进京非接待场所保持“零登记”,全国两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等重要节点实现“三个不发生”。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决策部署。结合区情实际确定的104个攻坚项目全部高质量完成,中央、省、市巡视、审计、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等反馈问题高效推进整改。持续深化政务公开,严格行政执法。规范政府重大事项决策行为,促进权力规范运行。坚持过紧日子,持续压缩“三公”经费支出,建成实体闲置资产一体化管理站。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效办理市、区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55件。
同时,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积极开展工作,统计、审计、人防、民兵预备役、双拥、民族、宗教等工作都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我们在困难中求突破、在逆势中稳增长,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战胜了一个又一个挑战。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区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得益于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顽强拼搏。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全区人民、各民主党派人士、工商联、人民团体,向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所有关心支持阳明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区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一是受外部不确定因素、内部产业周期性问题影响,经济发展的动力支撑还有不足。二是民生事业还存在短板,城乡基础设施还需完善,教育、医疗、“一老一小”等领域优质公共资源供给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三是防范化解安全风险能力还不强,有效应对风险挑战的水平还有待提升。我们将直面这些问题,拿出务实措施,切实予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