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3日在双辽市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双辽市人民政府市长 张少恒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双辽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即将过去的2024年,是推动新时代全面振兴破题攻坚的一年,也是双辽克难求成、砥砺奋进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四平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市上下迎难而上、笃行实干,顶住多重压力,克服多重困难,经历多重考验,推动各项事业呈现出蓬勃向上的良好态势。
(一)凝心聚力拼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经济运行进中提质。全力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克服土地指标抵扣等不利影响,坚定不移稳存量、扩增量、应变量,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0.75亿元、增长3.9%,规上工业产值完成57.52亿元、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68亿元、增长8.7%,全口径社零额完成24.3亿元、增长4.6%,各项主要指标增速均居四平地区前列。项目建设强势推进。紧跟中央增量政策供给,强化要素组织周转能力,全年开复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54个。总投资100亿元的双辽电厂6号机组扩建项目完成投决,实现了双辽百亿级项目零突破。总投资11.86亿元的迎新玻璃“一窑三线”实现8个月内开工投产,跑出双辽发展新速度。总投资16亿元的禾丰肉鸡屠宰深加工项目落地建设,有力填补了产业延链空白。总投资10.5亿元的天威电石项目成功重启,正式具备试生产条件。同时,绿电园区配套风电取得批复,中健汇达锂电池和秀水风电一二期开工建设,永林化工顺利投产,国能井岗风电、灰场光伏成功并网发电。全年开展招商引资精准对接活动60余次,签约项目29个,合同引资额超过100亿元。消费活力加速释放。把握重要节点投放多批次消费券,开展各类促销活动23场,拉动消费1.89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完成7.79万平方米、增长35%,稳居四平第一。电商网络零售额达到4.26亿元,东盈电子商务基地入选吉林省新电商产业基地名单。文旅消费持续增长,一马树森林公园4A级旅游景区复核成功,乡村马拉松、村BA赛事热度攀升,“乡野同乐”烧烤节、“进禄赶烤”啤酒节持续火爆,双辽的人气更旺、烟火气更足。
(二)铆足干劲增实力,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粮食生产强基扩容。建成粮油高产示范区29个,玉米“万亩片”“千亩方”核心示范区16个。高标准完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5个,新增耕地1万亩以上。核清册外耕地87万亩,顺利通过省级成果验收。整治沟渠1449公里,永卧涝区治理惠及农田1.53万亩。扎实推进“田长制”,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222.6万亩,完成水稻有序机械抛秧3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26亿斤以上水平。成功获批盐碱耕地综合利用国家试点,我市被评为全国保护性耕作成效突出示范县。特色产业成效彰显。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50家,获批国家级科技小院3家,新增特色种植样板村15个,“一沐一草”鲜食玉米入选省“吉致吉品”推荐名单。新增万头肉牛大镇2个、千头肉牛大村10个,扬森肉鸡养殖场、牧原饲料厂建成投产,润佳牧业被评为国家级肉牛核心育种场。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脱贫人口和农民人均收入分别增长15%和20%以上。全省动物疫病防控与检疫现场会在我市召开。乡村建设步履坚实。新建改造农村危房、因灾倒损房屋313户,铺设乡镇污水收集管线6公里,打造美丽乡村风景线13条。创建基层治理示范村47个,打造百村示范村5个、千村美丽村25个,王奔镇宝山村入选吉林省“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荐名单。高标准完成省定158公里农村公路建设任务,“四好农村路”考核实现省级“五连冠”,我市经验在全国现场会交流推广。
(三)用情用力搞建设,城市功能品质稳步提升。基础设施加快更新。10个旧改、3个棚改项目交付使用,建设完成七星湖口袋公园等5处小微绿地,城区新增绿地1.66万平方米,人居环境不断优化。老水厂改造、城区排水防涝提升、供热管网改造、西善街雨污分流等项目全面竣工,累计新改建雨水、供水、供热管线28.27公里,城市循环系统更加畅通。集中力量打通路网堵点,南广路西段通车运行,改造完成东光街等背街小巷4条,修补城区道路1.53万平方米,更新道路标线4.5万平方米,补旧增新停车泊位3378个,新能源充电站6个,充电桩增加至69个,城区交通更规范、出行更便利。管理成效日益彰显。流动商贩“红黄绿”分区管理试行成功,周日大集顺利搬迁。有效破解1820户群众不动产登记难题,启动运营首批62套保障性租赁住房,群众住房渠道更加多元、需求更有保障。组织“三节”系列汇演等文艺演出79场,标准化图书馆、档案馆、文化馆投入运行,进一步丰富了公共文化资源配置。生态环境稳定向好。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8.8%,完成省定目标。连年压减化肥农药使用量,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进度居全省首位。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7.4%,规模养殖场治污设施配套率达到100%。深入推进“林(草)长制”,全年完成造林4.1万亩,恢复草原生态1.4万亩。科学解决架树台湖国家湿地公园风机点位问题,整改成效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四)改革创新优环境,城市发展活力不断迸发。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全年完成“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6280件,“一次办”政务服务事项达到1722项,全程网办事项超过70%,投资类项目审批时限缩短60%以上。新增市场主体6540户,完成“个转企”82家。开发区闲置资产处置模式作为营商环境优秀案例在全省推广。我市连续两年获评全省营商环境建设标兵单位。重点改革扎实推进。成立国有资产管理服务中心,全面开展国有资产大排查大起底,实现国有资产盘活收入2亿元以上。启动开发区改革,有序剥离社会事务职能,进一步完善财税、人事薪酬、考核评价等制度。积极稳妥推进农村改革,农村产权平台累计完成交易3905宗、3852万元。农村供水管护机制改革取得扎实成效,县域统管经验在全国现场会推广。创新驱动加快实施。累计投入资金21.4亿元,启动实施国能双辽电厂灵活性技改等5个技改项目。为迎新玻璃等重点企业争取“两重”“两新”奖补资金1.4亿元,助力龙头企业转型突破、创新发展。支持沃亿佳与吉林农业大学合作,攻克绿色稳定性智能肥料技术难关,产品研发进入初试阶段。“双英2号”成果荣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辰欣药业成功纳入省“智改数转”项目库,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达到9家。
(五)久久为功惠民生,社会事业交出过硬答卷。公共服务更加健全。后俗九年制教学楼,双山、新立中心校幼儿园主体完工,农村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落实阳光入学、阳光分班政策,让教育公平回归本位、深入人心。全市高考成绩再创新高,600分以上达到37人。市中心医院洗消、康复、急救三个中心投入使用,急救反应速度提升20%。推出“一次就诊只挂一次号”服务,推行“检验检查结果互认”机制,享受便利政策患者达8000余人次。民生保障坚实有力。新建省市县三级返乡创业基地6个,发放担保贷款2300余万元。新聘用事业单位人员304人,城镇新增就业3671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4775人。城市、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升至560元、470元,面向困难群体发放低保等各类补助超过1亿元。新建老年食堂24所,乡镇街实现老年助餐点全覆盖。有效破解乡镇供热质量不达标等难题,在全省首批开栓供热。扎实开展双拥工作,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做法在全省推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持续压实“三管三必须”责任,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有力应对东辽河超历史极值洪峰严峻挑战,坚决守住堤防无决口、水库无垮坝、人员无伤亡的有力防线。加快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圆满完成国家重大会事期间信访安全保障任务,牢牢守住“三个不发生”底线。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治安案件同比下降9.8%。警地警民深化融合,街面见警率大幅提升。我市荣获“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普法工作得到国家通报表扬。
(六)求真务实转作风,自身建设得到新的加强。政治建设持续强化。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始终把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根本政治规矩,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不断运用创新理论武装头脑,以理论清醒保证政治坚定。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处置化解敏感舆情183条,全市未发生较大及以上负面舆情事件。依法行政持续推进。深入落实府院联动机制,诉前化解行政争议10件,诉中调撤化解22件。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修订完善“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以及社会各界监督,面向人民群众广泛征集民生服务事项,高质量办结人大代表建议32件、政协委员提案34件,满意率100%。作风建设持续深化。扎实抓好政府系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整改纠风治乱问题398个,完成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249件。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政府系统“三公”经费零增长。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守好廉洁从政底线,永葆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取得的,是省委省政府、四平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在市委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合力攻坚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退休老同志,向驻双部队和武警官兵,向驻双中省直部门,向所有关心支持双辽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发展中的问题和不足。面对宏观形势日趋复杂和区域格局竞争加剧的双重变化,面对经济总量不大与产业结构不优的双重压力,面对传统动能释放不够与新兴动能培育不足的双重难题,面对更好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的双重考验,面对财力资金要素趋紧与民生需求更加多元的双重现实,我们唯有感恩奋进、接续奋斗,在认清现实中坚定信心,在谱写未来中自立自强,在新的起点上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决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殷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