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4年12月27日在葫芦岛市连山区
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区 长 李印庆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即将过去的2024年,是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也是全区上下顶住压力、克服困难、勇毅前行的一年。这一年,区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全面振兴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以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为总牵引,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团结一致、同向同力,高质量发展稳中有进、民生保障不断夯实、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预计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188.44亿元,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20.2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85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11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亿元,增长4%;实际利用外资49万美元,增长188%;外贸进出口总额2.4亿元,剔除企业一次性因素,增长3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万元,增长4%。
(一)稳中求进、攻坚克难,经济发展回升向好
项目建设步伐稳健。坚持“项目为王”不动摇,总投资169.3亿元的80个重点项目开复工75个,开复工率达94%。持续开展项目“百日攻坚”,30个攻坚项目中28个完成手续办结、27个实现开工建设,位居全市前列。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大唐风电首批风机即将并网发电,丰德新材料项目正式投产,心连心科技首年运营产值超6亿元,为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深入推进招商引资,“走请”招商、驻点招商、以商招商成效显著,嘉悦城商贸综合体等40个项目成功签约,天意新材料石英砂提纯等20个项目顺利落地,为明年及“十五五”发展蓄势储能。
农业产业持续发展。全力克服“8·20”强降雨影响,全年粮食产量达到2.35亿斤,超额完成目标任务,蔬菜、水果和肉蛋奶产量分别增长6%、7.5%和6%,农作物生产再获丰收。农业基础巩固提升,建设高标准农田2万亩,新建改造设施农业1000亩。实施新型农村经济项目4个,建成示范农民合作社及家庭农场9个、绿色果蔬示范产业园3个。“穿睛鲫米”、关东白蜜、鼎硕苹果等特色农产品知名度不断提升,金鸿食品、心连心科技成功申报市级农业龙头企业。
工业结构逐步优化。以超常举措狠抓工业经济,预计全年工业总产值完成431.1亿元、完成“小升规”10户。做好工业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锦西石化百万吨芳烃联合生产装置建成投产,航锦化工、锦天化、渤海水泥等企业完成技改升级,减油增化、减碳增绿步伐加快。辽钼集团复产复工稳步推进,上兰采矿公司税收大幅提升。全力助推工业数字化、智能化,鼓励国华能源、北方金属申报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积极扶持宏科装备、林杰甲板等海工装备企业,加快发展海洋经济。东泰合金、岳强矿业、新锦机涡轮等企业发展态势良好,产业集群发展壮大。
商贸领域活力释放。多措并举、政企合力,积极引导百货大楼、中石化销售分公司等龙头企业创新消费场景、开展促销活动,助力爱博通讯、经纬汽车等重点商贸企业做大做强,拉动消费市场回暖向好,预计全年限上零售业销售额达到16.2亿元,增长7.2%。依托国家出台利好政策,吸引群众参与消费、繁荣市场,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品“以旧换新”总额达1.2亿元。连山夜市、东城夜市人气旺盛,城市夜经济持续升温。
文旅产业日益兴旺。充分挖掘红色文化、民俗文化资源,努力打造红色游、文化游目的地,全年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9.6亿元,增长5%。以塔山阻击战纪念馆为核心,22处战斗遗址逐步保护开发,塔山红色小镇初具规模。央视《三餐四季》节目进一步提高连山知名度。成功举办文旅宣传员选拔大赛、“杏会连山·花迎四方”等文旅活动,凉水井子村入选第二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录,云禧文化街主题艺术展惊喜不断,文旅融合发展走深走实。
(二)改革创新、强化服务,发展动能加速汇聚
改革成效更加显著。扎实做好区乡财政体制改革,乡镇级金库全部撤销、统归区管。累计完成“三变”改革试点村111个,乡村振兴活力进一步释放。“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完成政务大厅扩建升级,969项“6+1”类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设置综合窗口23个,实现“一事跑多窗”向“一窗办多事”转变,政务服务更接地气。推进“零证明”城市创建,严格遵循一小时办结制度,平台事项办结率100%。开展“万件清理”监督行动,办结台账案件86个,全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市场主体不断壮大。涉企服务提质增效,各级项目管家对接服务企业千余次。积极推进“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培育,全区市场主体总数达到6万户。圆满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登记工作,全年新增“四上”企业42家,有力带动经济增长。助推银企双向对接,帮助中水水务、东泽热力等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继续推行“免申即享”政策,减免科技创新及制造业发展税费4366万元、企业失业保险338万元,惠及企业1860家。
园区发展纵深推进。深化打渔山经开区“管委会+公司”市场化体制改革,出台《对外投资管理办法》,内设机构职责更加清晰。围绕创新低碳发展目标,完成经开区产业定位调整,规划布局更加合理。稳步推进经开区道路、管网及智慧平台基础建设,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在审批职能上为经开区赋权增项,落实全体干部包保项目机制,为荣达新材料等8家企业提供“帮代办”服务,助企稳企亲企能力不断提升。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三位一体推进创新生态、创新平台、创新人才建设。助推锦化机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盾构刀具技术创新中心等省级创新平台建设。实施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累计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63家、发展高新技术企业17家、培育“瞪羚”“雏鹰”企业20家。国华能源、金帝科技、力天重工成功申报省级数字化车间,新质生产力加速汇聚。出台鼓励科技创新政策,促成同济大学与美达环保公司技术合作。落实引进高校毕业生人才补贴政策,举办“未来工匠杯”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全社会爱才惜才氛围进一步浓厚。
(三)狠抓治理、建管并重,城乡环境明显改善
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以“海绵城市”建设为引领,实施新华大街、连山大街等4条主干道“海绵化”提升8.5公里,完成文兴路、天化路基础改造3.2公里,锦东明渠上游雨污分流改造项目开工建设。稳步推进老旧小区更新,水泥地区、红星地区等9个老旧小区建筑物本体改造工程完工。深化文明城市创建,狠抓市容市貌整治,新投入垃圾压缩箱设备7套,垃圾收运体系不断完善,接收4个弃管小区,完成三角公园周边治理,疏堵结合取缔胜利路早市,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全力建设美丽乡村。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成农村生活垃圾转运站7座,配备垃圾处理设备570台,增强清扫保洁“硬件”力量。坚持技术与人力手段并重,自主开发“问题点位”APP实时督导,组建近2000人的专兼职“五大员”队伍,实现乡村环卫全覆盖。稳步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改造农村公路36.5公里,建设“一事一议”村内道路50公里,改造危房63户。创建省级美丽宜居村9个,锦郊街道地藏寺村建成“五好两宜”和美乡村。
全力打造宜居生态。稳步提升大气环境质量。完成5047户“太阳能+”清洁取暖设备安装,西蜂合金等3家企业工业窑炉完成煤改气,PM2.5、PM10浓度同比改善10%以上,实现天更蓝。扎实做好水环境治理。严格落实“河长制”,各级河长巡河6857次,解决问题136项。连山河总氮削减工程成效明显,国考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实现水更清。持续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完成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近500亩,128个农业生产废弃物回收体系稳定运行,土壤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实现土更净。
(四)强化保障、增进福祉,民生事业蓬勃发展
民生底线兜牢夯实。坚持以民为本、执政为民,顶住资金紧张压力,财政支出近八成投入民生领域。扎实抓好重点群体就业,组织“直播带岗”活动,召开线上线下招聘会57场,城镇新增就业4417人。按时足额发放居民退休金,养老保险参保覆盖率进一步提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位居全市前列。切实抓好低保兜底,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2.5%和7.5%。实施乡村振兴产业项目22个,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统筹发放城乡低保及特困人员救助资金1.23亿元,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社会事业长足进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取得成效。完成老官堡小学、孤竹营子九年一贯制学校等中小学校改造,有效改善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条件,东师连高荣获省级特色高中荣誉。不断提升医疗保障水平,继续落实卫生“强基”行动,20家村卫生室全部建设达标,“医联体”不断发展壮大。积极推进文体事业发展,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举办消夏晚会、健身大赛等系列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依托省市支持,打造云禧智慧型多功能社区。全面落实惠老优待政策,发放高龄补贴369万元,4家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挂牌成立,养老服务供给能力提升。
灾后重建及时有力。面对超历史极值的“8·20”强降雨,全区上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组织了22支1429人的抗洪抢险队伍,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冲锋在前,三天内恢复了受灾地区的通讯、供电和乡村主干道通行;一周内恢复了正常生产生活秩序;9月底前完成受损设施农业和田间作业路修复;10月底前115户受灾房屋修复重建全部完成,确保了群众温暖过冬;11月底前水毁交通设施5条应急线路全部竣工,今年灾后重建工作圆满完成,充分体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执行力、组织力、战斗力。
(五)综合施治、筑牢底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安全基础更加夯实。深入实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全年未发生较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以“八大行动”为引领,紧盯非煤矿山、危化品等重点领域,排查各类企业场所上万家次,整治风险隐患1415项,41项重大隐患全部整改完毕。狠抓食品药品安全,坚决守住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坚持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全力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全年未发生较大规模森林火灾。开展城镇燃气整治、电动自行车全链条治理攻坚,筑牢消防安全防线,切实把各类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社会治理更加高效。持续强化巡逻防控,出动街面巡逻警力近3万人次,预防化解案件190余起。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打掉电诈团伙7个,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368人,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达沃斯论坛等重要节点安保维稳任务。加强命案防范治理,严格落实“四级七次调解”机制,化解矛盾纠纷3500余件。信访形势保持平稳,开展去省进京上访专项治理,属事京访总量下降45.8%,推进“万件化访行动”,台账案件化解率达94%,保障全区信访秩序稳定。
(六)夯实基础、转变作风,政府建设不断加强
狠抓政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区委工作要求,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持续加强分析研判,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本年度省委营商环境专项巡视整改任务全部完成,以改促建推进政府系统建设。
狠抓依法行政。深入推进“八五”普法,持续增强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和舆论监督,用实用好人大政协调研成果,打通社情民意办理“绿色通道”,41件人大建议、107件政协提案全部高质量办结答复,12345平台1.8万件群众诉求办结率、满意率均达到90%以上。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健全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和出庭应诉制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持续打造法治政府。
狠抓工作作风。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召开政府廉政工作会议,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之以恒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锦东棚改回迁安置被中央和省纪委列为“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经验亮点。坚持精打细算“过紧日子”,“三公”经费压减5%,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已蔚然成风。
一年来,人民武装、国防动员、双拥共建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妇联、科协、残联、工会、工商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工作取得新成效,审计、消防、外事、气象、供销、档案等工作取得新突破。
各位代表,奋斗伴随艰辛,收获凝聚汗水。这一年,我们面临的形势十分复杂、承担的任务更加艰巨、付出的努力非比寻常、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我们在化危机、闯难关、应变局中取得了新成绩、收获了新经验,为明年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胜之战打下了良好基础。我们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毫不气馁,以超常举措狠抓经济运行,26名区级领导包保对接363家企业,全区上下形成合力,推动经济企稳回升,体现了“连山力量”;我们面对历史罕见的“8·20”强降雨灾害,迅速行动、万众一心,驻区企业全力支援,社会各界捐款捐赠近900万元,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身恢复重建一线,体现了“连山真情”;我们面对繁重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敢于动真碰硬,2753套“保交房”如期交付,17项中央及省环保督察问题完成整改,体现了“连山担当”。
这些成绩的取得,来源于区委的坚强领导、科学决策,得益于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的有力监督、鼎力支持,归功于全区干部群众、企业家朋友和社会各界的团结拼搏、攻坚克难。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辛勤工作的干部群众,向关心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全面总结过去一年工作,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在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对标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接续支撑不足,传统工业转型升级较慢,战略性新兴产业尚未起势成型,三次产业结构矛盾依然较为突出,经济发展基础有待进一步夯实。对标高水平开放,招商引资力度仍需加大,园区承载能力亟待提升,体制机制障碍尚未完全破除,重点领域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对标高品质生活,城乡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教育、医疗、养老等资源供给还不充分,可支配财力与刚性支出矛盾日益突出,基层“三保”兜底难度加大,民生保障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对标高效能治理,部分干部能力素质与新时代使命要求还存在差距,敢想敢干、奋勇争先的劲头有待提升,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的精气神仍需增强,政府行政效能还要进一步提高。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始终保持高度重视,结合连山实际,采取有力措施,系统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