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辽宁省)锦州市太和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12月19日)

  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12月19日在锦州市太和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代区长 郭鹏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全面振兴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在真抓实干中主动作为,在转型实践中守正创新,在振兴发展中奋力攻坚,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攻坚之战连战连胜,太和振兴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0.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引进国内到位资金增长18.3%,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9%和6.4%。主要经济指标保持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强劲势头。

  (一)凝心聚力抓项目促投资,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项目建设提速扩量。建立重点项目服务保障机制及“双高”推进机制,全年开(复)工项目128个,总投资287.5亿元。豪润达年产10万吨润滑油添加剂、宏拓科技7000吨钼制品深加工等39个项目竣工达产,泽康新材料年产2000吨核级海绵锆、大唐锦州绿色甲醇一体化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有力推动项目数量、建设质量、投资总量“三量齐升”。

  招商引资再掀热潮。拓展产业链招商、集群招商、政企联合招商新路径,开辟六条招商赛道,全年“走出去、请进来”381次,成功举办主题招商活动4次,精准对接企业509家,华润循环经济产业园、金堆城高纯钼粉等60个亿元以上项目签约,兰麒化工年产10万吨己二腈、金祺铁合金年产3万吨钛铁等40个项目落地,持续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生动力。

  园区发展优势显现。发挥“管委会+公司”优势,华钛能源热源厂项目正式运营,汤钛公司年产值破亿元。“12275”园区标准化服务体系全面达标,污水处理厂、66KV变电站等项目投入使用,化工园区顺利通过应急部及省应急厅三轮安全验收。太和区特种合金产业集群成功获批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省级开发区综合评价考核排名第16位,连续三年晋档升位。

  “三争”工作卓有成效。聚焦“两重”“两新”领域及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专项债券等项目54个。推进央地合作项目9个,总投资85.5亿元,中信金属新材料战略平台、大唐分布式光伏发电等项目全速推进。储备3万吨氧化铬氯及10万吨铬铁、改性甲醇调配剂等“十五大”工程项目230个,总投资达390亿元,带动更多有效社会投资。

  (二)持之以恒育产业增效益,经济韧性持续增强

  工业经济加速发展。升级“13512”工业发展矩阵,神工半导体、宏拓新材料等47户企业产值增长30.4%。全年实施技改及扩能项目33个,集信实业金属铬扩能改造、宝钛华神年产12万吨四氯化钛等项目建成达产,新增产值1.9亿元。全年净增规模以上企业6户,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10户、“专精特新”企业8户、小巨人企业1户,有力助推工业倍增。

  第三产业势头强劲。新增限额以上企业22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位居全市首位。实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惠及居民1.35万人。完善物流产业规划,物流港项目稳步推进。五锦池电商平台年销售额达3000万元,盛世二手车市场获评省级电商基地。全面启动以旧换新,举办辽西国际车博会等4场车展活动,销售额达1.23亿元,产业集聚优势更加稳固。

  农业发展高质高效。坚决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23万亩。凌西农副产品物流园投入使用,有效保障群众“菜篮子”。推广“休闲农业+”模式,提升金玲大枣、早金酥梨等特色农产品品牌知名度,促进采摘经济多元化发展。审核发放个人涉农创业担保贷款1226.7万元,经营性收入超10万元行政村实现全覆盖。

  (三)全力以赴优服务重创新,振兴活力不断释放

  营商环境全面优化。落实“礼遇便利”服务举措13条,完成政务服务窗口“实体化”综合改革,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扩面,全市首家“一站式园区服务中心”正式运行,全力打造“123456”营商品牌。高质量完成“五经普”工作。全年新注册企业558户、个体工商户2523户。开展营商环境问题“万件清理”监督行动,解决问题24件,有效提升企业、群众满意度。

  深化改革稳步推进。全面完成机构改革任务,政府部门调整到23个。持续推进汤河子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构建“小机构、大服务”格局。更好发挥改革牵引作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入实施,7户国企破产终结工作即将收尾,财政体制改革有效调动区、街(开发区)发展经济、培植财源积极性,持续为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科技创新步伐加快。成功举办首届创新创业大赛,积极搭建企业与东北大学、中科院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平台。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增长11.8%。全年新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150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家、雏鹰瞪羚企业7家、“爆双深”企业1家,排名均位居全市前列。入选省、市科技攻关项目10个,创新要素加快向企业集聚。

  “两翼”赋能助力发展。聚焦“一体两翼”建设,持续强化金融支撑,帮助10家企业融资4500万元。全面开展“四找”活动,帮助61家企业新增营业收入9.67亿元。迭代升级“人才兴太”行动8条措施,引进“带土移植”人才团队15个,位居全市首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博士对接全覆盖。来太留太高校毕业生达1500人,发放高校毕业生生活居住补贴40.7万元。

  (四)多措并举强基础补短板,城区面貌稳步改善

  城市建管精细发力。成功化解天赐良园小区办证难问题,2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如期完工。拆除小扒沟沿线违建3000余平方米,全面完成机场路征拆。长春街建成通车,天成雅典小区并入市热力管网,群众反应强烈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落实街(路)长制,开展铁北地区精细化管理专项整治,成功打造锦义街太和示范路。建设口袋公园2个,西湖公园正式对外开放。

  人居环境明显改观。新建维修农村公路20.32公里、“一事一议”村内道路80公里,危桥改造1座。持续推进“四季风”提升行动,推广“12345”工作法,清除农村“三堆”、河道“四乱”等各类垃圾6500余吨,建设美丽宜居村8个。农村生活垃圾日中转能力达到220吨,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考核继续名列前茅,城区环境卫生考核连续十期排名全市第一。

  生态治理成效显著。全力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创建“无废细胞”22个,三谷农业有机肥(一期)、新苏环保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二期)投产运营。积极推进2627套清洁取暖设施改造,建设空气质量微子站14个,PM2.5浓度同比改善12%,创历史最佳。积极开展北铺河加密监测和女儿河污染防治,王胡台村等10个村屯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全面完工。加快推动废弃矿山修复,有效提升生态修复成果。

  (五)统筹兼顾保安全谋幸福,民生保障更有温度

  社会保障扎实有力。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752人,扶持创业带头人71人。城乡低保和特困救助供养标准稳步提升。创立全市首家省级“向阳花”社会救助品牌,为经济困难失能及部分失能老年人建设“家庭床位”300张,慈善事业惠及低保户及贫困户220户。全面完成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0-7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现应救尽救。退役士兵移交安置稳步推进,抚恤优待政策全部落实到位,双拥共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社会事业均衡发展。持续抓好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太和区实验学校新建项目积极推进,学前教育“双率”达到省市标准。实施卫生健康“强基行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太和医院神经内科被评为市重点建设专科。谋划“12316”文体旅融合发展体系,成功举办辽西高跷秧歌节、全民读书节等文化活动,有效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积极开展矛盾纠纷隐患排查,有效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发挥科技赋能作用,全省首创“一标四实”信息采集,建成盛世前端联勤警务室,建设无人机自飞系统及“千里眼”视频平台,刑事案件破案率提升10.6%。化解省交办“万件化访”案件222件,化解率97.4%。初信初访及时受理率、按期办结率均达100%。建立食品生产企业抽查考核机制,连续五年市考核获评A级。扎实推进防汛抗旱、森林防火、防灾减灾工作。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聚焦危险化学品、冶金等重点领域,排查整治安全隐患2994处,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六)坚定不移转作风提效能,自身建设全面加强

  政治建设不断强化。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引领政府系统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把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时刻守牢意识形态主阵地,全区政治生态持续向好。

  依法行政纵深推进。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和“三重一大”决策机制,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全力实施“府院联动”,行政案件得到有效化解。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及社会舆论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8件,政协委员提案99件,办复率、见面率、满意率均达到100%。持续加强重点领域政务公开,政府公信力不断提升。

  作风建设务实高效。全力推行“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工作作风,“双高”强力推进,定期调度、闭环管理,政府系统抓落实能力持续提升。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全年办理12345平台群众诉求事项6521件,办结率全市领先。开展政府工作督查督办事项27项,下发督查专报22期,真督实考实现常态长效。

  廉政建设更加严明。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一岗双责”工作要求,积极抓好“群腐”集中整治,立案58件,结案54件,处分48人,挽回经济损失485.95万元。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1714万元。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推进审计问题全面整改。累计化解政府债务2.54亿元,清理拖欠企业账款4.99亿元。

  同时,区总工会主动扶危济困送温暖,团区委顺利完成少代会及团代会换届,区妇联有效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区红十字会人道救助成效显著,区档案数字化率达到100%,国防动员、民族宗教、保密等工作均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以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为主线,集中精力抓经济、提前布局谋项目、千方百计化债务、竭尽全力保民生,在攻坚之年攻坚之战中拼出了血性、打出了气势、提升了振兴发展的凝聚力和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极大增强了区域中心城市现代化城区建设的必胜信心、坚定决心。成绩的取得,是区委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共克时艰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全区广大人民,向全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和离退休老同志,向中省直驻区单位和驻区部队、公安干警、消防指战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太和发展的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经济总量不够大,重大项目支撑不足,招商引资质效仍需提升;二是新兴产业培育不到位,动能集聚、制度创新还不充分;三是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长效机制不够健全;四是基础设施仍有短板,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与群众需求仍有差距;五是个别干部斗争精神不足,担当意识和工作作风还需进一步改进。对此我们将增强忧患意识,有效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绝不辜负全区人民的期待。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db/1186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