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襄阳市“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2021—2025年)

四、完善产品加工体系,延长产业链条

  扶持本地蛋制品生产加工企业,开展清洁蛋、皮蛋、咸蛋、卤蛋、蛋干、冰蛋等加工生产,提升本地蛋制品加工能力;引进大型禽蛋加工企业,延伸蛋粉、液态蛋、蛋壳粉、卵磷脂等精深加工。扶持本地家禽屠宰加工企业加快设备改造升级,积极引进精深加工企业,提升禽肉屠宰加工能力,逐步实现年屠宰加工活禽达6500万只,15万吨禽肉,开展分割肉深加工,延伸熟食品精深加工。合理布局活禽屠宰加工点,建立方便快捷的初加工产品市场供应体系。

五、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带动产业稳定发展

  在蛋禽养殖密集的地域,合理规划建设禽蛋保鲜库,适时收储鲜蛋,保障市场供应,避免市场冲击,提升抵抗市场风险能力。加快建立我市禽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因地制宜在家禽养殖大县(市、区)依托龙头企业建设一批产地交易市场,完善配套冷藏冷链物流设施,形成集冷藏货物仓储、包装、运输、区域配送、信息化服务等一体化的综合物流服务平台。提升禽蛋出口能力,支持企业在扩充产能的基础上,带动我市禽蛋出口,健全物流快捷、通关迅速的服务体系。

六、完善品牌创新体系,增强产业竞争力

  支持培育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鼓励龙头企业加快实现生产、加工、销售、粪污处理等产业链一体化经营模式,充分发挥带动作用,解决产加销难题,降低养殖风险。支持企业自主创建品牌,加快特色产品品牌注册、认定等工作,强化保护品牌认证,做大做强“一县一品”地方特色品牌,全力打造3家有影响力的“襄”字牌禽业品牌,打造家禽产品公用品牌1个,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2个。大力推进“线上+线下”营销模式建设,积极参加各类展会,拓宽多元化销售渠道,发挥互联网、广告、展会的优势,构建区域一体化、内外一体化、线上线下整合发展的营销新格局,拓展禽产品国内外销售渠道,增强禽产品出口创汇能力。

七、强化种养结合,促进粪污资源化利用

  根据养殖分布情况,按每100万只家禽配套一个4万吨级生物有机肥加工厂,规划建设有机肥加工企业,年生产有机肥100万吨。推动政府出台相应的有机肥替代化肥补贴政策,激励农民积极使用有机肥,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强化种养结合,增加有机肥投入,通过有机肥替代化肥,提高粮食、林果、蔬菜、茶叶等产品品质,促进农民增收。

第六节  茶叶产业链

一、强力打造公用品牌

  修订完善襄阳高香茶公用品牌标准,研究制定高香茶技术规程,统一质量、统一技术、统一包装。按照“公用品牌+企业品牌”的双品牌战略,授权按高香茶工艺标准进行生产的各类茶叶主体,统一规范使用襄阳高香茶公用品牌标志标识。继续实施襄阳高香茶公用品牌“走出去”工程,组织襄阳高香茶旗下企业参加全省、全国及世界性的各类展示推介活动。在机场、火车站、高速路口及重要酒店宾馆等重要场所开设襄阳高香茶专卖店(展柜)。组织开展区域性襄阳高香茶茶事活动,扩大襄阳高香茶影响力。

二、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全面推广应用标准化、清洁化、连续化生产加工技术,每年支持不少于3家加工主体开展工艺革新和设备更新,建设标准化厂房,取得SC认证。到“十四五”末,全市标准化茶叶加工厂达到50家。鼓励开展茶叶精深加工。依托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通过招商、合资、合营等方式,建成3条精深加工生产线,开发茶食品、茶罐装饮料、茶医药、茶保健品、茶工艺品等。按照“茶农种茶、企业制茶、公司销茶、专业社会化服务”的分工合作思路,构建全产业链上下游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培育保茶集团等3-5家省级示范茶叶产业化联合体;培育蓝溪、竹林翠峰、天池山、蓝云、五官山生态农业、裕满春、万寿、楚原生等10家市级示范茶叶产业化联合体。在南漳县、保康县、谷城县政府主导下,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逐步整合现有茶企,打造3家引领襄茶产业发展的头部企业。

三、稳步壮大茶园基地

  重点在南漳县肖堰镇、长坪镇、巡检镇,保康县店垭镇、黄堡镇、城关镇,谷城县五山镇、紫金镇、赵湾乡等乡镇及周边茶叶优势产区,有序扩大基地面积。全力推进新老茶园改造,建设标准化茶园,推广福鼎大白、中茶108、巴渝特早等优良无性系茶树品种,无性系茶园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南漳、保康、谷城三县每年改造茶园面积各不低于2万亩。引进市场主体实施休闲观光、采摘体验、茶文化旅游等茶旅融合项目,创建旅游景区,打造6条精品茶旅融合线路。

四、支持茶叶科技创新

  研发襄阳高香茶适制品种,开展从种植、管理、加工、包装、贮藏全环节试验研究,提升完善襄阳高香茶品质,开发新产品。组织开展新型茶叶实用人才培养,五年培养50名的茶产业“拔尖人才”、100名的种茶制茶“技术能手”。支持龙头企业开展校(院)企合作,在机械化采摘、标准化加工、综合开发利用等关键领域开展课题研究、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五、补齐茶叶流通短板

  完善茶叶流通基础设施,全市形成3-5个专业化茶叶市场格局。加快推进襄阳国际旅游茶城建设,建设茶产业市场交易、质量检测、冷链仓储等基础设施。打造服务“襄十随神”、辐射汉江流域乃至全国的茶叶集散地。支持龙头企业在省内外开办襄阳高香茶专卖店、加盟店,实行连锁经营,推进高香茶品牌的市场化运作,提升品牌的带动效应。到2025年,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在北上广深等地开办10家襄阳高香茶门店。支持茶叶龙头企业拓展出口业务,走出国门。

第七节  现代种业产业链

一、加强地方特色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积极争取设立省级作物种质圃和枣北黄牛、汉江长春鳊等名特优地方品种保种场。开展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油菜、蔬菜、果茶等经济园艺作物资源精准鉴定和评价,挖掘高产、优质、广适、多抗、养分高效利用等育种材料,促进我市地方特色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有序开发利用。

二、加快突破性品种联合攻关

  充分利用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国家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平台,争取建立湖北洪山实验室襄阳分中心和国家植物品种综合测试襄阳分中心等种业创新平台,在襄阳打造综合性、区域性的品种测试平台。引进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单位,支持企业与科研单位开展产学研用合作,三方联合推动种业新品种攻关。充分发挥市农科院、市林科所等科研院所在品种培育中的基础作用,不断增强种子企业在商业化育种中的龙头作用。兼顾市场需求与产业基础,围绕良种生产难点问题,集中力量进行攻关突破,加快培育满足生产加工需求的优良品种,推动新一轮优良品种更新换代。

粮油作物 重点培育抗赤霉病、抗穗发芽、高产、优质小麦品种,培育美食味、高产、优质水稻品种,培育耐高温、抗病、高产夏玉米品种,培育高含油量、抗根肿病、双低油菜品种
经济作物 重点培育高产、优质、专用、多抗、耐贮运的蔬菜、桃、梨品种
畜禽 重点繁育生长快、品质优、抗病力强、繁殖力高的瘦肉型猪、地方猪、地方肉牛等新品种(系)
水产 重点培育名优、抗逆、生产性能好的汉江长春鳊品种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zxguihua/huazhong/2022-05-03/275.html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打赏本站

如果本文对你有所帮助请打赏本站

  • 打赏方法如下:
  •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扫描打赏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