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襄阳市“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2021—2025年)

三、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支持现有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市级龙头向省级龙头企业迈进,省级龙头企业向国家级龙头跨越。龙头企业牵头,农民合作社、农户跟进,社会化服务组织参与,组建产业化联合体。

四、推进产品精深加工

  扶持本地龙头企业向精深加工领域发展,引导襄阳正大集团研发生产淡水水产深加工产品,加强招商引资,积极引进省内外渔业头部企业。实施技术升级和设备改造,开发鱼、虾即食产品,鱼骨、虾壳深加工再利用,提升水产品附加值。从收购、清洗、剥壳、加工、包装、运输等,执行严格的标准体系,全面建立质量体系和质量安全溯源体系。

五、构建完善市场体系

  重点培育枣阳市、樊城区两个区域性水产品交易中心,老河口市、襄州区等产地交易市场。开拓线上市场,培育新型电子商务,持续开展网络促销,积极开展直播带货、拼单团购等活动。

六、加强产业品牌建设

  实施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组合发展,在已有的区域公用品牌“襄江清水虾”的基础上,再培育“襄水+”区域公用品牌,重点打造老河口渔家傲、湖北忠成等企业品牌,推广“郭忠成”生态甲鱼、老河口“丹水湖”“渔家傲”“梨花仙子”生态鱼等产品品牌,提高我市水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七、强化产业科技支撑

  依托产业链专家团队,确定1-2个制约产业链发展的课题,与龙头企业一起联合攻关,形成科研成果,切实解决共性、关键性难题。积极创造条件,组织企业的生产、管理骨干人员开展各种培训,提高技术水平。鼓励技术推广机构、水产专家等,进企业、到基地、下乡村,开展常态化技术指导,带动全市渔业科技含量全面提高。

第四节  蔬菜(食用菌、山药)产业链

一、培育引进龙头企业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招引一批香菇、山药产业链主式头部企业,精准引进产业链关键环节、上下游配套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培育一批加工型、流通型、服务型、科技型产业集群骨干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建立研发和创新平台,推进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改造和引进应用。扶持壮大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的食用菌出口龙头企业,支持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和示范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品牌建设、国际认证。加强产业园区建设,鼓励龙头企业向园区集聚,推动企业集群发展。

二、推广优良品种

  支持开展菌种培育及工厂化生产菌种,加强良种开发与液体菌种栽培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引导菌种企业推广优质高产新品种。在山药品种改良与提纯复壮、病虫害防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高储藏能力、山药产品研发等方面开展科技攻关,着力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三、建设标准化基地

  强化政策支持,在香菇产品优势生产区,着力建设香菇规模化基地、香菇核心示范基地、物联网控制香菇大棚种植基地。建成10个生产规模达1000万棒以上的制棒企业,建成2个生产规模达100万袋以上的香菇规模化种植基地,1个香菇核心示范基地,1个物联网控制香菇大棚种植基地,10个大球盖菇“一村一品”专业村。在襄阳市汉江沿岸建设5万亩山药标准化生产基地。在基地示范推广机械化、规模化制袋技术、标准化栽培技术、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新型高效栽培设施与栽培管理技术,辐射带动其他区域,提升香菇品质。改造提升现有香菇种植基地设施装备水平。购置配套智能化装袋设备,安装数字化生产控制系统,完善基地冷链、仓储、烘干等相关配套设施。

四、提升深加工水平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引导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开展科技攻关,研发一批营养健康、风味独特、方便快捷、市场亲和力强的食用菌、山药加工新产品。有序启动一批食用菌、山药产品加工投资项目。建立襄阳市食用菌、山药加工投资项目库,按市场需求每年启动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滚动建设。创建香菇、山药全产业链发展示范区,加快配套加工基地和辅料产业园建设。食用菌规模深加工企业发展到5家以上,山药规模深加工企业发展到3家以上。

五、构建现代化市场流通体系

  加快构建食用菌、山药市场流通网络体系。支持龙头企业借力线上平台走向全国,加大超市、机关、企业、学校等中央厨房直采力度,提升我市产品市场占有率,拓展市场渠道。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通过优化通关渠道,加快退税速度,鼓励参加境外展会,为出口企业提供融资保险信用认证服务,培育食用菌外贸出口转型升级基地等,提高食用菌出口份额。建设食用菌、山药产地交易市场,完善交易设施和配套服务,支持网络销售、直播带货等新销售模式。建成较为高效完善的食用菌、山药市场流通网络体系;接入全省统一的香菇产业链数据资源共享平台。

六、加强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完善产地冷链、仓储、烘干等相关基础设施,开展蔬菜(食用菌、山药)保鲜冷藏初加工,推进产地整理分级包装、冷库保鲜贮藏和冷链物流运输,提升鲜品销售价值。构建“产品+冷链设施+服务”的网络平台,建设区域性、专业性冷链物流仓库及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冷链物流综合产业园。

七、实施品牌培育提升工程

  按照“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母子品牌结构,支持提升“南漳香菇”“襄阳山药”等区域公用品牌,及裕农、大山等企业品牌价值。开展立体式品牌传播,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型信息传播手段开展品牌宣传,举办或借力各类会展进行品牌展示展销,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八、推进农旅融合发展

  在南漳县东巩食用菌小镇、襄城区卧龙山药小镇的现有基础上,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景观档次。推动食用菌、山药产业与旅游观光、休闲采摘、科普教育等深度融合,提升食用菌、山药产业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休闲价值和文化价值。

第五节  家禽及蛋制品产业链

一、完善良种繁育体系,保障良种供应

  招商引进1个万套级别蛋鸡祖代场,扶持本地父母代繁育场等涉种企业加快发展,扩能建设30万套父母代蛋种鸡场,并配套相应的孵化设施,满足蛋鸡产业发展良种需求;引进肉鸡、蛋(肉)鸭、生态鸡、肉鸽等优良品种,保障良种供应能力。

二、完善标准化养殖体系,促进产业升级

  加快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行蛋鸡“124”模式,生态鸡“553”模式,肉鸡、肉鸭、蛋鸭网上平养和笼养模式,提高生产性能,增加养殖效益。申请创建部级标准化示范场4个、省级示范场20个、市级示范场200个。引进先进养殖设备生产厂家,加快养殖设备设施自动化智能化更新升级。引进、推广适合本地养殖的家禽新品种,全面推广“减抗替抗”养殖技术,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大力推广家禽绿色健康养殖技术。严格管控饲料质量,推动饲料生产企业扩大产能、更新设备、改进工艺、优化配方,全面推广“无抗饲料”和“全价散装饲料”,保障饲料供应。

三、完善疫病防控体系,确保生产安全

  充实基层畜牧兽医力量,定期对基层畜牧兽医人员开展培训、考核,打通疫病防控、养殖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应用“最后一公里”。加强疫病监测,定期开展疫病抗体检测。定期对养殖从业人员开展饲养管理、疾病防控等技术培训。贯彻“养防结合,防重于治”的理念,强化生物安全防控措施,防止外来疫病对我市养殖业的损害,养殖企业不论规模大小务必做好生物安全“121”模式,即:1个养殖场,2个通道(车辆消毒、人员消毒净道和污道),1个目的(安全养殖)。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zxguihua/huazhong/2022-05-03/275.html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打赏本站

如果本文对你有所帮助请打赏本站

  • 打赏方法如下:
  •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扫描打赏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