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襄阳市“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2021—2025年)

第一章  现实基础与发展环境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变化。把握好这一战略机遇期,编制好“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通过规划引领和项目支撑,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根据中央、省市有关决策部署以及市政府办《关于开展全市“十四五”市级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襄政办函〔2020〕29号)等文件要求,贯彻落实国务院《“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湖北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襄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精神,结合我市农业农村发展实际,编制《襄阳市“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

  本规划区域包括襄阳市所辖的枣阳市、宜城市、南漳县、保康县、谷城县、老河口市、襄州区、襄城区、樊城区、襄阳高新区、东津新区,规划编制内容包括襄阳市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村电商、乡村服务业、农村改革、美丽乡村建设、乡风文明、乡村治理等方面。规划期为2021-2025年。

第一节  “十三五”农业农村发展成就

  “十三五”时期,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农业农村工作,加快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圆满完成“十三五”时期各项目标任务,农业农村发展保持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特色产业发展强劲,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乡村补短板强弱项建设全面发力,农业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十三五”期间,全国春季农业生产暨农机化转型升级会议在襄阳召开,我市成功举办了第三、五、六届汉江流域(襄阳)农业博览会和全省春季农业生产现场会、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现场会,进一步巩固了省域副中心、襄阳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地位,持续扩大了襄阳城市影响力。

一、发展目标实现情况

  截至“十三五”末,粮食产能连续8年稳定在100亿斤以上,猪牛羊、果菜茶等重要农产品产量继续保持在全省前列;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1480.8亿元,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41家;农机总动力达到680万千瓦,增长11.8%(与2015年比,下同),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8.55%,增长6.7%,农机总动力和综合作业水平保持全省第一;农业休闲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05亿元,增长19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422元,增长34.95%;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539.05亿元,年均增速在3%以上。

二、重大任务完成情况

  (一)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色足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做到“六个精准”,实施“五个一批”,农村地区“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有保障全面实现,全市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2538元增加到2020年的10288元,增长3倍。资助贫困学生42万人次,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适龄儿童、少年失学辍学现象全面消除。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保障范围,实现了基本医疗有保障。实施危房改造22567户,建设集中安置点927个,22567户56545人实现易地扶贫搬迁。建成供水工程3325处。全市37.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4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南漳、保康、谷城三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

  (二)主导产业发展迅猛,农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出台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在提升粮油产业的基础上,突出发展稻虾共作、茶产业、有机产业、现代畜牧业、现代水产业、农产品加工业、襄阳牛肉面走出去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农村电商九大特色产业,构建具有襄阳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1.粮食产能保持稳定。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完成“两区”划定589万亩,稳定粮食面积,提高单产,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提高优质率,粮食产能稳定在100亿斤以上。深入推进粮改饲,襄州、枣阳、宜城、老河口发展青贮玉米15万亩。

  2.稻虾共作突飞猛进。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小龙虾产业的实施意见》,重点推进养殖基地、繁育基地、龙头企业、协会(合作社)、标准体系、互联网+销售体系建设“六大建设”,全市稻虾共作面积从星星点点猛增到30万亩,见效地块亩均收入6000元,实现了“吨粮田”向“万元田”转变。

  3.襄茶产业加快推进。联合国家茶叶加工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编制了《襄阳市现代茶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襄阳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重点建设茶园基地、龙头企业、标准、品牌、服务、茶旅融合“六大体系”,茶园基地面积达到42万亩,新增国家级茶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2家、市级8家,各类市场主体新增92家,襄阳高香茶成功入选全国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300强和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茶产业成为山区脱贫致富、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

  4.有机产业发展壮大。充分发挥我市西南山区、汉江沿线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优势,举全市之力打造“中国有机谷”。坚持高点定位(中国的)、高端产品(有机的)、高度聚集(全国有机产业核心聚集地)、高位推进(省级战略、市级推进、县级实施)“四高”原则,按照以生态为基础、以产业为支撑、以有机标准为保障、以观光旅游为提升、以互联网+为引领的“五个以”建设思路,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中国有机谷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编制了年度实施方案,持续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建设、标准建设、观光旅游、互联网+“五大工程”。有机食品有效证书达到198个,认证面积达30万亩,中国有机谷集体商标LOGO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注册成功;打造了“中国有机谷”特色旅游线路10条,举办了首届中国有机谷高峰论坛,“生态襄阳、有机厨房”进一步唱响。

  5.现代畜牧业稳步发展。打好非洲猪瘟防控攻坚战、持久战,抓好非洲猪瘟、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三疫统防”。按照“扩能大场、提升中场、转型小场”的思路,做好现有大场的改扩建,支持中场提高防控能力,鼓励具备条件的小场与龙头企业合作开展“代养”,稳步提高生猪生产能力,全力恢复生猪生产。大力发展牛羊等草食动物,加快推进正大、牧原、新希望等重大项目建设,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市推进项目,2020年全市生猪出栏395.31万头,形势好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牛、羊、禽分别出栏(出笼)30.19万头、103.34万只、7729.49万只。

  6.现代水产业快速发展。大力推广“双水双绿”、高效低碳循环水养殖等绿色高效养殖模式,大力发展冷水鱼、小龙虾、南美白对虾、澳洲淡水龙虾等特色水产品。2020年全市水产品产量19.65万吨,渔业产值达48.5亿元。

  7.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市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实施意见》,着力实施龙头培育、基地建设、标准建设、协会建设、宣传推介“五大工程”,大力开展龙头企业产量、产能、科技、品牌、法人治理能力“五大提升行动”,出台了支持农业招商引资和农业企业用地用电的政策措施,农产品加工业呈现内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型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步伐加快“三个加快”态势,农产品精深加工率由“十二五”末的20%左右上升到目前的近30%。

  8.牛肉面走出去发展形势喜人。全力推动襄阳牛肉面走出去发展,市政府出台了《鼓励和支持襄阳牛肉面产业走出去发展实施方案》,注册了区域公用商标,开展了免费培训,实行了驻点服务,襄阳牛肉面走出去开店7000多家,带动农民就业2万人,新增上下游企业30多家,如面条加工星马食品,盒装面条赛奥食品、解放桥食品、大命人食品,豆浆类万禾源豆奶等,“走出去”效应日益彰显。

  9.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异军突起。精心编制发展规划,总结推广了以乡土文化为内涵的堰河模式、以矿区生态恢复为内涵的尧治河模式、以城郊农业为内涵的姚庵模式、以林特产业为内涵的洪山嘴模式、以绿色水系为内涵的引丹模式等五种模式,打造了印象老家、天池山等一批知名乡村旅游目的地,培育了10条精品线路,农业休闲旅游综合收入占全市旅游的1/4以上。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zxguihua/huazhong/2022-05-03/275.html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打赏本站

如果本文对你有所帮助请打赏本站

  • 打赏方法如下:
  •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扫描打赏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