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襄阳市“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2021—2025年)

  (二)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按照畜禽粪污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要求,以畜禽规模养殖场为重点,因地制宜推广经济适用的资源化利用模式。充分利用政策资金的带动作用,在秸秆的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等重点领域和收储运服务体系建设等关键环节,积极打造一批秸秆能源化利用示范点,力争到2025年,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强化多部门全程监管,严格农膜市场准入,全面推广标准地膜,鼓励使用可降解地膜和回收利用加厚地膜。

  (三)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大力推广种养结合循环生态农业模式,创建一批国家、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实施稻渔综合种养提升工程,因地制宜推广“稻虾共作、稻渔共养”等高效生态循环模式。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推行立体种植。以“猪–沼–果(菜、鱼)”等现有模式为基础,推动沼渣沼液高质利用,创新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打造一批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

四、大力推动有机产业发展

  (一)加快有机产业基地建设

  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围绕有机粮油、食用菌、林果、茶叶、蔬菜和养殖等六大产业,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加快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建设“四个一批”有机产业基地:扩建一批发展势头良好、特色鲜明、规模适度的有机产业基地;改建一批已取得无公害、绿色农产品认证的基地;新建一批环境良好、无过度开发、适宜发展有机产业的基地;创建一批有机产业规模示范基地。鼓励龙头企业开展标准化示范园创建,重点开展有机粮油、林果、食用菌、茶叶、畜禽养殖等有机产业示范园建设,建设一批规模大、标准化程度高、示范带动能力强的标准化有机产业示范园。

  (二)加强有机产业科技创新

  加大农业有机生产技术创新、集成应用,以中国有机谷总部基地为依托,与有关科研机构精准对接,搭建院士工作站和专家教授工作站,引进有机农业发展领军人才。支持地方与省、市农科院所合作,成立联合课题攻关组,引导龙头企业开展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和精深加工,提高有机农产品附加值。加强有机农业投入品推广应用,引进行业领军企业,研发、生产新型有机肥、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和兽药、生物饲料,支持现有企业开展有机投入品认证,到2025年,至少每个县市保有1个通过有机认证的有机肥厂或生物农药厂。

  (三)完善有机标准化体系

  围绕六大有机产业,参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一步完善襄阳市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建立覆盖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有机标准体系。以标准化的生产、加工、包装提高品质、丰富营养、保证安全,让老百姓买得物有所值。与龙头企业合作,率先在有机农产品溯源体系上进行探索,鼓励支持企业冠名贴标销售,开展随货同行的一品一码溯源。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执法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培训一批懂有机生产、认证及监管的专业队伍,指导生产者按标生产。

  (四)稳定有机产品认证

  加快以有机认证为目标,以有机转换为重点,以绿色认证为补充的认证体系建设,构建“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农产品认证体系格局。以县市为单位,统筹协调有机产品认证,有效降低经营主体认证费用。加强资源整合,鼓励相同经营品种的主体开展联合认证,有效提升认证效益。加强有机农产品监管,严格落实产品退出机制。

  (五)建设中国有机谷商贸平台

  以有机产品为招牌,网罗绿色农产品、品牌农产品、地标农优品,配套完善产品展示展销、电子结算、冷藏保鲜、质量检测、物流配送、出口通关等服务功能,形成覆盖有机谷四县市、带动全市所有县(市、区)、辐射“襄十随神”城市群、汉江流域乃至全省、全国的区域特色优质农产品交易中心。

  (六)加大“中国有机谷”品牌推广力度

  举办高峰论坛和大型节会。高举“生态汉江·有机厨房”大旗,高质量办好汉江流域(襄阳)农业博览会,支持南漳县办好中国有机谷高峰论坛和有机年货节。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展有机农产品推介活动,支持龙头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中国有机谷”旗帜下,踊跃参加中国农交会、亚洲国际有机产品博览会、杭州茶博会、湖北农博会等各类展会,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大力开展品牌宣传。支持县(市、区)、协会和企业,积极利用中央媒体、省、市媒体、自媒体、高铁站、机场、高速公路出入口等广泛宣传,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广泛应用新型传播方式。采用网红直播、手机app、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方式,讲好有机谷故事,让有机产业与襄阳文化深度融合,赋能襄阳有机产业的数字化传播。支持经营主体建设有机产品展示展销店。在中心城区建设有机谷专卖店,通过有机宣传片、产品手册、有机产品体验、产品展示展销等方式,让广大消费者就近了解、认可、品鉴、购买有机产品。把有机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以农活体验、休闲旅游、农家乐为推手,在旅游景区、酒店、餐馆、旅社售货点配套售卖有机产品“伴手礼”,让广大游客游有机谷、吃有机美食、买有机产品。

五、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鼓励各地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使农业食品保障功能坚实稳固、生态涵养功能加快转化、休闲体验功能高端拓展、文化传承功能有形延伸,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支持农业大县立足优势,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支持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以精深加工为核心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促进产业向园区集中。立足融合,差异化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动农业与文旅、康养等融合发展。实施乡村休闲旅游提升计划。将符合要求的乡村休闲旅游项目纳入科普基地和中小学学农劳动实践基地。鼓励各地通过购买服务、定点采购等方式,支持乡村民宿、农家乐特色村(点)发展。立足创新发展农村电商,实施“数商兴农”,引导各类电商主体进乡村,促进农副产品直播带货健康发展,提高农产品电商销售比例。立足特色,块状化发展“一县一品”“一业一品”,建设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支持中心镇发展专业化中小微企业集聚区,推动重点村发展乡村作坊、家庭工场。推进市民入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

第四节  严格耕地保护与利用

一、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

  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着力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严禁违规占用耕地,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深入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行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按照“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补水”的基本原则,加强耕地占补平衡规范管理。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监管,规范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强化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建立健全耕地保护激励约束机制。

二、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深化农田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健全“政府主导、农业农村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十四五”期间全市新建165万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高产稳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管理数据平台,健全农田管护机制,落实管护措施,确保建一块成一块,能稳定可持久。

三、持续提升耕地地力

  开展县域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建立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和“数字耕地”大数据平台,加强耕地质量监测管理。加大对退化土壤治理力度,强化农机深松整地,推进耕地层构建与保护利用。做好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持续整治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和工业“三废”污染耕地等行为,开展耕地生产障碍修复与综合治理,建成一批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示范区。

四、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

  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和用途管制,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园地等其他类型农用地,确需使用的,严格落实占补平衡。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发展粮食生产,特别是保障稻谷、小麦、玉米三大谷物的种植面积。一般耕地应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耕地在优先满足粮食和食用农产品生产基础上,适度用于非食用农产品生产。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zxguihua/huazhong/2022-05-03/275.html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打赏本站

如果本文对你有所帮助请打赏本站

  • 打赏方法如下:
  •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扫描打赏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