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襄阳市“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2021—2025年)

  总体来看,“十三五”时期,襄阳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一极两中心”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节  “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我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速向农业农村现代化迈进的关键五年。农业农村发展既有难得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变化。

  从发展机遇来看,当前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和重点领域,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既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破解“三农”发展系列难题、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历年积累的“三农”发展优势,加之当前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建设顺期开局交汇过渡、精准脱贫任务按期完成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期深化的关键历史节点,“五期交汇”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孕育了新的发展契机,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方向性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红利加快释放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强劲驱动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从面临的挑战看,我市农业大而不强、多而不精仍然是最大的实际,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仍然是最大的难点,龙头企业不强、品牌不响仍然是最大的痛点。此外,农业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尚不健全,科技创新支撑不足,农民增收压力增大,民生保障和乡村治理还存在短板,国内国际双循环对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必须统筹处理抓机遇与迎挑战、促发展与防风险的关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扛牢稳粮保供政治责任的同时,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持续抬高全域高质量发展底板。

第二章  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是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决策部署,谋划好襄阳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思路,对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推动农业农村同步实现现代化意义重大。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共同富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强基础、强产业、强主体、强动能、强质效、美乡村“五强一美”为目标,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项重点工作,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全力打造全省乃至中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农业绿色发展引领区、农业农村改革先行区、美丽乡村建设样板区“四区”,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迈出新步伐。

第二节  基本原则

一、坚持优先发展

  坚持“三农”重中之重战略地位,集中力量补上“三农”领域突出短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政策导向,立足进一步调整、理顺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与政府有序、有效调控作用有机结合,形成落实“四个优先”的合力,引导更多的公共资源和要素向农业农村领域聚集。坚持以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着力把“三农”短板变成“潜力板”,努力走出一条有襄阳特色的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之路。

二、坚持创新发展

  坚持改革创新双轮驱动,加快构建创新机制和发展多种新型业态模式,增强乡村产业发展活力。着力延伸产业链、打造创新链、完善组织链、优化资金链、强化供应链、提升服务链,形成支撑农业现代化的主框架。注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调整结构,稳定提高粮食产能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提升供给质量。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强化供给创新、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充分释放现代农业发展活力,持续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三、坚持绿色发展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统筹资源开发、产业振兴与生态保护,进一步健全“两山转化”机制,拓展“两山转化”通道,加快建立健全绿色生态安全体系,聚力打造绿色环境、深耕绿色产业、推广绿色技术、培育绿色产品、发展绿色经济,提升生态价值,走产业转型提质、资源循环利用、绿色发展之路,努力提升发展品质,提高绿色发展整体水平,绘就绿色发展金名片。

四、坚持融合发展

  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集成改革创新为动力,引导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和产业供求对接,加快推进城乡统筹融合、乡村片区融合、产业全链融合发展,构建新时代城乡与工农互动互促、开放包容的发展格局;按照培育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提升价值链、整合供应链的要求,聚焦优势产业、集聚资源要素,突出产业支撑、补齐发展短板,筑牢乡村产业根基,为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重要支撑。

五、坚持共享发展

  围绕“姓农、为农、利农、兴农”发展主线,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实现城乡共同富裕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进一步确立发展价值取向,把握科学发展规律,完善利益长效联结机制,增强发展成果平等共享意识,营造向上向善社会氛围,全方位提升为农服务水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农民群众,提升广大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三节  总体目标

  到2025年,粮食产能稳定在百亿斤以上,重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改革驱动作用显著增强,乡村治理效能明显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再上新台阶,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成效。全市一二三产业综合产值超过500亿元的农业产业链达到1个,100-500亿元的农业产业链达到7个,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3000亿元,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650家;全面完成2434个村的美丽乡村补短板强弱项建设任务;负债50万元以下的村债务全部清零,全市村级债务化解完成60%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0万元的村占比90%以上;农村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再提高1个百分点,达到12.5%;农林牧渔增加值达到630亿元,年均增长3.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300元,增幅与地方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一、强基础,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利补短板强功能建设、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建设,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配套,健全农技、农机、动植物防疫服务体系。

二、强产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以补链延链强链为主攻方向,重点打造粮食(优质稻米、优质小麦)、生猪、特色淡水产品(小龙虾)、蔬菜(食用菌、山药)、家禽及蛋制品、茶叶、现代种业、菜籽油(花生油、芝麻油、茶油)、林果(柑橘、桃、梨、核桃)、道地药材等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强化农产品品牌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化快速成势见效。

三、强主体,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实施新型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开展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和示范家庭农场创建,每个行政村重点培育1-2个“六有”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推广“六有”社会化服务规范模式,在每个乡镇重点培育提升1-2个专业化服务组织,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zxguihua/huazhong/2022-05-03/275.html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打赏本站

如果本文对你有所帮助请打赏本站

  • 打赏方法如下:
  •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扫描打赏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